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彭莹

作品数:80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学成
  • 16篇化学成分
  • 14篇活性
  • 11篇色谱
  • 11篇葡萄糖
  • 9篇杨桃
  • 9篇药物
  • 9篇相色谱
  • 7篇抑制剂
  • 7篇制剂
  • 7篇气相色谱
  • 7篇教学
  • 6篇桑寄生
  • 6篇糖苷酶抑制剂
  • 6篇葡萄糖苷酶抑...
  • 6篇鳖甲
  • 5篇糖苷
  • 5篇糖苷酶
  • 5篇葡萄糖苷
  • 5篇葡萄糖苷酶

机构

  • 5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3篇广西中医学院
  • 11篇广西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慈溪市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广西轻工业科...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9篇廖彭莹
  • 17篇卢汝梅
  • 14篇李兵
  • 11篇韦建华
  • 10篇廖丹葵
  • 9篇孙丽霞
  • 9篇周利琴
  • 9篇孙建华
  • 8篇潘为高
  • 7篇张颖君
  • 7篇王东
  • 7篇杨崇仁
  • 5篇李耀华
  • 5篇陈俊
  • 5篇罗彭
  • 5篇王一飞
  • 5篇朱小勇
  • 4篇霍丽妮
  • 4篇蔡少芳
  • 4篇裴赢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大众科技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药材
  • 3篇中成药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草药
  • 2篇广州化工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分析广山楂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
2023年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与4种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广山楂、广山楂炭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KROMASIL100-5C 18柱(250mm×4.6mm,5µ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波长220nm,流速0.6ml/min;柱温33℃;进样量10µl。[结果]以根皮苷色谱峰作为对照,对10批广山楂与广山楂炭饮片色谱图进行分析,确定1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63以上;原儿茶酸、儿茶素、柚皮苷、根皮苷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7,加样回收率99.12%~101.30%,RSD≤2.00%。[结论]该研究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可用于广山楂及广山楂炭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杨海玲刘振杰刘振杰廖彭莹廖彭莹
关键词:指纹图谱原儿茶酸儿茶素柚皮苷
两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炮制三七和广东土牛膝
廖彭莹
关键词:广东土牛膝化学成分
寄主为人面果的桑寄生挥发油成分研究
目的:分析寄主为人面果的桑寄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SFE-CO2)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
李兵朱小勇廖彭莹韦建华
关键词:桑寄生挥发油成分水蒸气蒸馏超临界萃取法
文献传递
壮药龙骨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研究壮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龙骨风95%乙醇和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北贯众醇-30-O-β-D-吡喃木糖苷(1)、海松酸(2)、9α-羟基-1β-甲氧基石竹烷醇(3)、6β-羟基-24-乙基-胆甾-4-烯-3-酮(4)、十六烷酸甘油酯(5)、丁香烷二醇(6)、decumbic acid(7)、正二十四烷(8)、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反式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桫椤诺生A(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豆甾烷-3, 6-二酮(14)、β-谷甾醇(15)和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龙骨风新苷A,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卢汝梅曹敏廖彭莹韦建华
基于微弹幕技术的高职微课教学探讨
2020年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和融合,教学改革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为了创新高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文章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这门课程为例,通过实践探索了将微课、微信与弹幕技术有机结合(简称"微弹幕-微课"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摸索,促进了课堂互动交流,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陈美安黄健军贾智若廖彭莹
关键词:教学效果
裂叶崖角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首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了裂叶崖角藤(Rhaphidophora decursiva)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从中共分离出70个色谱峰;通过与标准谱库对照鉴定了其中14个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量的65.02%,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榄香素(20.20%)、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70%)、植酮(9.52%)和植醇(6.11%)。
廖彭莹李兵潘为高卓生华
关键词: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鳖甲生、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鳖甲生、制品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制备鳖甲生、制品的氨基酸样品溶液,以邻苯二甲醛(OPA)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C18色谱柱,梯度洗脱。结果:18种氨基酸在38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鳖甲生、制品中检出的16种氨基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43%~110.69%之间,RSD在0.76%~5.89%之间(n=6)。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可用于测定鳖甲生、制品的氨基酸含量。
廖彭莹周利琴廖丹葵孙丽霞孙建华韦建华
关键词:鳖甲氨基酸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新时代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探索被引量:2
2021年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高校实验教学、科学实验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本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力措施,为高校建设一支具有高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贡献力量。
丁文雅丁文雅朱小勇蔡少芳廖彭莹张忠斌
关键词:高校
基于动物体内指标的枇杷果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及单体筛选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的动物体内利尿作用,获得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和活性单体,阐述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开发和研制枇杷果植物药利尿剂奠定基础,通过试剂法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制备枇杷果各极性物质部位。依据生物活性跟踪法,以小鼠体内利尿为活性指标,柱色谱等为分离纯化方法,筛选出利尿物质部位,并进一步追踪利尿单体。追踪过程中通过先小量摸索、后大量分离制备的策略,解决体内给药剂量过大的问题。通过波谱法鉴定单体结构。结果表明,枇杷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段有较显著的体内利尿活性(P<0.05),利尿强度接近氢氯噻嗪而稍弱于呋噻米,利尿作用速度较缓和。从乙酸乙酯萃取段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利尿活性物质,经鉴定为熊果酸,利尿作用显著(P<0.05),利尿强度接近氢氯噻嗪而稍弱于呋噻米,利尿作用速度较缓和。枇杷果药食两用,其乙酸乙酯萃取段可有望开发为长期使用的安全天然利尿药物。熊果酸是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其含量可作为该药材利尿用途方面的质量控制指标。该研究是直接通过动物体内药理指标筛选活性单体成功的不多案例之一,具有方法学借鉴价值。
罗彭任赛赛梁宁陈攀廖彭莹潘为高
关键词:乙酸乙酯部位利尿
从杨桃根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杨桃根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杨桃根晾干后粉碎;2)取杨桃根粗粉投入水中浸泡,煎煮过滤,重复3次,得到水提取液;浓缩;再加入乙醇,沉淀过夜,抽滤,取上清液,浓缩,得到浓缩上清...
廖彭莹李承曼陈慧萍唐丽娟陈颖燃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