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秀慧

作品数:14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8篇甲状腺
  • 8篇成像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疾病
  • 6篇疾病诊断
  • 6篇甲状腺疾病
  • 6篇甲状腺疾病诊...
  • 4篇弥散
  • 4篇加权成像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良恶性
  • 2篇良恶性结节
  • 2篇弥散加权
  • 2篇结节
  • 2篇甲状腺结节
  • 2篇甲状腺良恶性...
  • 2篇恶性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岳秀慧
  • 8篇陶晓峰
  • 2篇高欣
  • 1篇肖华
  • 1篇袁瑛
  • 1篇蒯新平
  • 1篇高维青
  • 1篇任继亮
  • 1篇刘玉
  • 1篇刘士远
  • 1篇李开成
  • 1篇肖华
  • 1篇刘晓娜

传媒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纯氧吸入后正常大鼠脑组织BOLD信号变化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长度吸入100%氧气后,引起正常大鼠脑组织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变化的原因。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11只,在7T超高场磁共振扫描仪下,采用BOLD-fMRI序列扫描。比较短时间吸入空气和不同时间长度吸入100%氧气后皮层、尾状核、海马、丘脑的BOLD信号差异。采用同样的大鼠8只以灌注成像序列扫描比较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变化。结果短时间吸入空气、短时间吸入100%氧气和长时间吸入100%氧气产生的BOLD信号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吸入100%氧气导致BOLD信号显著升高,皮层脑血流量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吸入100%氧气可以有效地产生BOLD信号对比,长时间吸入100%氧气后BOLD信号变化更明显;BOLD信号的升高与血氧饱和度有关。
高欣刘士远陶晓峰岳秀慧蒯新平
关键词: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
联合应用DCE-MRI和^(18)F-FDG PET/CT监测^(125)I粒子短距离放疗对胰腺癌移植瘤的疗效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和通过^(18)Fluorine-fluorinedeoxyglucose作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融合(^(18)F-FDG PET/CT)监测^(125)I粒子短距离放疗对胰腺癌移植瘤的疗效。方法:16只胰腺癌裸小鼠被随机分为^(125)I粒子植入组(n=8)和空载粒子组(n=8)。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分别进行DCE-MRI和^(18)F-FDG PET/CT检查。DCE-MRI灌注成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18)F-FDG PET/CT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125)I粒子植入组与对照组相比,Ktrans、Kep、SUVmax和SUVmean均明显降低(P=0.000,P=0.000,P=0.003,P=0.001)。DCE-MRI灌注参数与标准化FDG摄取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DCE-MRI和^(18)F-FDG PET/CT监测^(125)I粒子短距离放疗对胰腺癌移植瘤的疗效是可行的。肿瘤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糖代谢之间可能是相对独立因素,两种成像方法提供互补信息。
刘玉刘晓娜高维青岳秀慧肖华陶晓峰李开成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胰腺癌移植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MR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分析2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特点,初步探索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增强模式. 方法 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共22例(男性7例,女性15例),其中良性病变12例,恶性肿瘤1...
岳秀慧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磁共振成像
MRI动态增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MR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分析4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特点,初步探索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增强模式。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共42例(男性10例,女性32例),其中良性病变28例,恶性肿瘤1...
岳秀慧陶晓峰
文献传递
MR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MRDWI扫描试验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现特征。方法术前经MRI常规检查和DWI检查的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20-72岁,平均(42±13)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利用美国GE公司图像后处理软件Functool,根据不同的b值(300、500、800s/mm^2)产生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部位的ADC值,对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试验的诊断效能。结果42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样本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的28例,包括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恶性肿瘤14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滤泡样甲状腺癌2例、不典型增生1例。b值为300s/mm。时,甲状腺良性病变的ADC值为(2.39±0.38)×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60±0.5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5)。b值为500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85±0.33)×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65±0.42)×10^-3mm^2/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70,P〉0.05)。b值为800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61±0.30)×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44±0.29)×10^-3mm^2/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7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b值为300s/mm^2时,以1.98×10^-3mm^2/s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临界值,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8.6%。结论b值为300s/mm^2时,DWI图像质量好,甲状腺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的ADC值。
岳秀慧陶晓峰高欣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磁共振成像弥散
磁共振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其分型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其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MR检查,采用亮血电影序列、首过灌注序列、延迟增强序列,分析图像质量,观察心肌受累节段,从形态学上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进行分型,测量心肌厚度、心室容积、射血分数;观察室壁运动和首过灌注情况,评价心肌活性,判断是否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及纤维化。结果40例患者CMR符合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根据心肌肥厚形态特点,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4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1例、室间隔型19例、向心型4例、心室中部型6例。CMR检查确诊31例患者出现心肌延迟强化,表现为肥厚心肌内斑片样强化,占心肌肥厚患者的77.5%。2例患者发现心尖室壁瘤。结论CMR一站式成像对于诊断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有独特作用,多平面电影序列能充分显示肥厚心肌节段、范围,有无流出道梗阻,并且可动态观察室壁运动情况;首过灌注及对比剂延迟强化能提示心肌活性,判断心肌纤维化,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王晓琰肖华郭久红陶晓峰岳秀慧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磁共振室壁瘤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MR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观察和研究,分析和总结DWI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现特征。方法:术前经本院MRI常规检查和DWI检查的患者共42例,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2.43岁,上述病...
陶晓峰岳秀慧
文献传递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CE-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65例。术前患者均行3.0-T MRI扫描包括常规MRI、DWI(b值取0、1000 s/mm^2)和DCE-MRI检查,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DCE-MRI参数。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恶性结节相比,良性甲状腺结节的ADC值较高、达峰时间较早(均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和达峰时间是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ADC值和达峰时间的联合模型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3,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100%。结论·ADC值和达峰时间是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参数,两者联合诊断或可辅助临床,为术前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岳秀慧孔维丹任继亮袁瑛陶晓峰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
MRI动态增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用MR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分析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特点,探讨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增强模式。材料与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42例(男10例,女32例),其中良性病变28例,恶性肿瘤14例。术前均行MRI常规和动态增强检查,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最大强化率(ERmax)及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等参数。对TIC的Slopemax值及ERmax值进行中位数检验(两独立样本的位置检验)。结果 TIC的Ⅰ型(快速上升型)曲线共21例,均为甲状腺良性病变,Ⅱ型(上升平台型)曲线9例,7例良性病变,2例滤泡样甲状腺癌,Ⅲ型(延迟上升型)曲线12例,均为甲状腺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的Slopemax(中位数0.72%/s)与良性病变的Slopemax(中位数4.58%/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恶性肿瘤的ERmax(中位数82.82%)与良性病变(中位数5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结论 MRI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主要呈延迟上升型强化模式,良性肿瘤主要呈快速上升型强化模式。
岳秀慧高欣陶晓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疾病磁共振成像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2020年
目的评估基于3.0 T MR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且获得病理证实的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4例,年龄22~79岁(49±15.69岁),包括良性结节50个和恶性结节35个。所有患者使用3.0 T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进行常规及DWI扫描;b值选取0、1000 s/mm^2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来评估ADC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甲状腺结节的ADC值高于恶性结节[(1.22±0.26)×10^-3 mm^2/s vs(0.84±0.15)×10^-3 mm^2/s];ADC值区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ROC曲线下面积0.93,最佳阈值为0.91×10^-3 mm^2/s,其灵敏度为74.1%,特异性为100%。结论ADC值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异性磁共振参数,基于3.0 T MRI的ADC值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岳秀慧陶晓峰王晓琰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