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康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颌骨
  • 5篇下颌
  • 5篇下颌骨
  • 5篇基因
  • 5篇骨生成
  • 4篇电穿孔
  • 4篇疗法
  • 4篇基因疗法
  • 4篇穿孔
  • 3篇牵张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生长因子Β

机构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尹康
  • 5篇胡纯兵
  • 5篇吴国平
  • 5篇郭力
  • 5篇何小川
  • 5篇李绍兰
  • 3篇高志丹
  • 3篇刘震
  • 1篇刘希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截骨后3d开始以0.8mm/d速度行下颌骨牵引,连续牵引7d后,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9只,分别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pIRES—hBMP2、pIRES—hVEGF165、空质粒pIRES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后,均施加电穿孔刺激。各组分别于固定期第7、14、28天处死动物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A、D1、E的表达情况,并利用CMIAS-2001A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CyclinA、D1、E主要在肉芽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少量沿牵张方向排列的新生幼稚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骨细胞和骨周围结缔组织中表达;固定7d时表达最强烈,14d下降,28d时表达较弱。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固定7d时C组阳性表达蛋白的吸光度A值(0.59±0.14)表达较强,与A(0.41±0.13)、B(0.38±0.14)、D(0.34±0.12)、E(0.31±0.1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14d和28d时,A(0.39±0.11)、B(0.34±0.10)、c(0.33±0.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0.19±0.12)、E(0.14±0.0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时相点基因治疗组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能使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A、D1、E在牵引区的表达增强、时限延长,可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促进牵引区细胞基质的形成和新骨生成。
吴国平李绍兰胡纯兵刘震高志丹何小川尹康郭力
关键词:电穿孔基因疗法细胞周期蛋白
电穿孔介导基因治疗下颌骨牵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明基因治疗能促进下颌骨牵引区新骨的生成。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截骨,建立下颌骨牵引模型。牵引7d后将模型兔随机摸球法均分为pIRES-hVEGF165-hBMP2组、pIRES-hBMP2组、pIRES-hVEGF165组、空质粒载体pIRE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牵引区注射相应质粒或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均施加电穿孔刺激。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主要在骨周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组织成骨细胞和骨细胞表达,也可见炎细胞如单核细胞表达。各组均在固定期第7天表达最强,14d下降,28d时表达较弱,但在各时点基因治疗组明显强于对照组。说明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能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持续表达,并使其表达时限延长,促进牵引区新生血管生成和新骨形成。
尹康胡纯兵何小川李绍兰吴国平郭力
关键词:电穿孔基因疗法骨生成牵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对下颌骨牵引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电穿孔介导的摹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网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截骨,术后3d开始以0.8mm/d速度行下颌骨牵引,连续牵引7d,将实验动物分为:A、B、C、D、E5组。分别在牵引区注射2μg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pIRES-hBMP2、pIRES-hVEGF165、窄质粒pIRES及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动物均施加电穿孔刺激。各组分别于固定期第7、14、28天处死动物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榆查bFGF的表达,并利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bFGF在肉芽中的成纤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噬细胞、间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表达:1周时以C组表达较强.2、4周时以A、B、C、组表达仍较强,A、B、C组与D、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能使bFGF在牵引区的表达增强和表达时限延长,发挥其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及牵引区细胞基质的形成和新骨生成。这可能是基因治疗促进牵引区新骨生成的机制之一。
刘希李绍兰胡纯兵何小川尹康吴国平郭力
关键词:电穿孔基因疗法骨生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基因干预对牵引区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局部基因治疗能促进牵引区新骨的生成,但关于基因治疗后对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截骨后3d开始下颌骨牵引,0.8mm/d,连续牵引7d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牵引区注射2μg(0.1g/L)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pIRES-hBMP2、pIRES-hVEGF165、空质粒pIRES及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之后施加电穿孔刺激。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细胞胞浆中表达,给药7d时骨端骨细胞、编织骨痂骨细胞、骨痂表面成骨细胞呈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阳性;14d时新生成的编织骨痂骨细胞、骨痂表面成骨细胞、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单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阳性;28d时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其中注射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pIRES-hBMP2、pIRES-hVEGF165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多于注射空质粒pIRES及生理盐水(P<0.05或P<0.01)。说明基因治疗能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促进牵引区细胞基质的形成和新骨生成。
何小川李绍兰胡纯兵刘震高志丹尹康吴国平郭力
关键词:骨生成牵张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过程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过程中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截骨,术后3d开始牵引,连续牵引7d后,将实验动物分为A、B、C、D、E5组,A、B、C组分别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1)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pIRES-hBMP2、pIRES-hVEGF165。D组与E组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空质粒(pIRES)和生理盐水(NS)。各组分别于固定期第7、14、28天处死动物,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MP2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BMP2主要在肉芽组织中的炎细胞及新生幼稚骨小梁表面的细胞组织中表达。固定7d时表达最强烈,各时点基因治疗组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电脉冲介导的基因治疗能使BMP2在牵引区的表达增强和表达时限延长并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促进牵引区细胞基质的形成和新骨生成。
李绍兰胡纯兵刘震高志丹何小川尹康吴国平郭力
关键词:电穿孔基因疗法骨形成蛋白-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