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珍民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出版基金陕西省“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王焘生卒考
- 2011年
- 唐代医家王焘的生卒年,文献失载,学者观点不同。王焘开元九年(721)任华原县尉、天宝十四年(756)十二月参与河问举义是可以确定的。756年之后,再未见有关王焘的记载。根据唐代的官吏制度“70致仕”,可以断定756年时,王焘不超过70岁,再考虑721年王焘任华原县尉的年龄,基本可以推断王焘生于武则天垂拱三年(687)至武周长寿二年(693),卒年应是756年之后,具体不可考。
- 宋珍民
- 关键词:生卒年
- 孙思邈生平问题之药王孙思邈考被引量:1
- 2021年
- 药王,“药王菩萨”的省称,出自佛经《观药王药上菩萨经》,或见于其它多部佛教典籍,是印度舶来的文化。中国也出现本土药王:药王韦善俊,唐代道士,其浴犬化龙、得道成仙之事,是五代道士杜光庭移植唐代笔记小说《惊听录》中“韦老师”的故事,而其被真正冠以“药王”,首次出现在南宋韩元吉《桐阴旧话》。药王韦古,首次出现在元初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药王韦慈藏,首次出现在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历代医师》,借用韦善俊的“药王”称号,后之图像中更借用韦善俊那条号称“乌龙”的黑犬。扁鹊,北宋封侯、封公、封“神应王”,明万历年间始封“药王”。孙思邈被冠以药王称号,最早见于明代后期弘阳教(民间宗教)的经卷《救苦忠孝药王宝卷》,清初产生秦腔剧目《药王卷》,全国各剧种都有移植,“药王孙思邈”广为传布,遂渐形成非宗教的民间信仰。清光绪二十五年,“五台山即药王山”记录在国家版图———《大清会典图》之《陕西全省舆地图》,说明两点:“药王山”成为国家正式地名;“药王孙思邈”成为清朝政府的官方意志。
- 宋珍民
- 关键词:药王扁鹊
- 王焘职官考被引量:4
- 2006年
- 唐代王焘,医学造诣很高,编纂的大型方书《外台秘要》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王焘出身望族,自开元初人仕,终其一生都在中央和地方担任官职,并非职业医生。近年来,学者们在王焘生平资料的爬梳、生平事迹的考证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成绩,但新出史料未及利用,史料的鉴赏和利用、考证的理念和方法仍值得探讨,一些结论仍有商榷之处。故本人不揣浅陋,对王焘生平重加考证,现仅以王焘职官考、职官表就教于方家。史料所限,无法撰写王焘年谱,但据其表,亦可聊知王焘生平之大略。王焘的医学事迹,限于篇幅,另文撰述;生年、卒年、出身(做官资格)、人仕(首任官职)等事,杞宋无征,以俟后来。文中所涉职官品秩,据唐·杜佑《通典》。杜佑(735—812)与王焘同时略晚,《通典》分类编排历代典章制度,
- 宋珍民
- 关键词:《外台秘要》生平事迹史料
- 王焘医事考被引量:3
- 2009年
- 王焘甫一成年,即开始学习医学,所从学者为有道的高医,并多次从其游学,完全掌握了其师的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具有高深的医学造诣。天宝五、六载(746、747)担任门下省给事中时判弘文馆事,以其医学背景和工作之便,从弘文馆秘藏图书中检得五六十种晋唐方书,后加以整理,于天宝十一载(752)撰成千古名著《外台秘要》。
- 宋珍民
- 关键词:中医学
- 孙思邈楚蜀行
- 2014年
- 贞观四年至贞观十七年间,孙思邈在楚、蜀两地游历14年.贞观四年,孙思邈为“患水”的汉阳王李瓌治病,《备急千金要方》所载“贞观九年”有误.此后,孙思邈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为陈湘东王陈叔平治疗风毒脚气.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孙思邈在蜀中因指触恶刺而患肿痛,以蒲公英根茎白汁涂之而愈.贞观七年,孙思邈在内江县因饮酒过多而面部发丹,县令周公以种种药治,不差,经自治而愈.贞观十年,孙思邈为梓州刺史李文博治疗消渴病,并在其属县玄武、飞乌二县大获曾青.贞观十七年或之后,孙思邈在蜀县魏家合“太一神精丹”.丹成后,孙思邈于“贞观十七年八月”、“贞观十八年正月”、“贞观十九年正月”中的某个时间点返回关中.
- 宋珍民
- 关键词:生平
- 孙思邈生平问题十二讲之一——孙思邈生卒年考(下)被引量:2
- 2019年
- 孙思邈卒年的"永淳元年(682)"一说,似乎是不刊之说,其说出自《旧唐书·孙思邈传》,诸家因信赖《旧唐书》做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正史"的学术地位而坚守此说。然从史源上考究,唐五代时期较《旧唐书·孙思邈传》更早的文献中,就有孙思邈"永淳元年卒"这一说法,以及"永淳初卒"、"永徽初卒"等,而这些文献又与《旧唐书·孙思邈传》在史源上有着深厚的渊源递嬗关系,属于孙思邈传记的同一系统--唐《国史》系统。深入研究发现,出于这一系统的孙思邈卒年的诸家说法,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很难自圆其说。唐五代时期,孙思邈传记还有另一系统--《华严经传记》系统,提出了孙思邈"永淳前卒"一说。《华严经传记》,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号称"华严三祖"的法藏所撰,其中《孙思邈传》的撰写时间约在孙思邈逝世后的5至26年之间,是历史上第一部孙思邈传记。经考,《华严经传记·孙思邈传》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华严经传记·孙思邈传》中有两条史料:①"上元、仪凤(674~679)之年,居长安万年二县之境。"②"永淳(682~683)前卒"。据此,并结合其它史料,得出孙思邈卒于679~681年之间。孙思邈生于560年,享寿119至121周岁。
- 宋珍民
- 关键词:卒年
- 略论文献学及文献学方法在中国医药学研究中的地位
- 1997年
- 本文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标准,参阅王欣夫、张舜徽、黄永年、潘树广等著名学者的论著,进一步确认了文献概念;并提出文献学其所指称的,只是中国学术界所谓的文献学,即以中国古代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简述了这门学科的学术架构。分析了中医药学的现代文献,认为其文献的形式是现代的,而其文献的内容仍是传统的。以充分的理由论述了文献学方法是中国医药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 宋珍民
- 关键词:文献学中国医药学
- 孙思邈人物研究中的治学方法(一)
- 2019年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历史真实之孙思邈——孙思邈新证》一书,全面搜集孙思邈历代相关文献,唐五代时期达17种,两宋至清代计有67种,为孙思邈人物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 宋珍民
- 关键词:国家出版基金治学方法
- 罗天益随驾行医考被引量:1
- 2013年
- 金元名医罗天益受到蒙元政权征召,先后五次随驾应诊。期间所治病人,或为忽必烈身边的近臣亲卫、名流学者,或为蒙元政府重要官员。此患病群体以贵族老年人为众,疾病种类以胃肠病、风证、小便病为多,从病理病机上以虚为要;针对这一特定群体,罗天益长于综合运用中医的多种疗法,攻补兼施,善用葱熨腹部,或主灸气海、三里、中脘三穴以固护老年中下焦元阳,或以放血疗法清泄老年上焦实热,在此基础上更以方药调补脾胃,尽展易水学说之精髓。其病案资料,为研究蒙元时期医学、王公贵族生活细节、疾病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目前严峻的富贵病、老年病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 王妮宋珍民
- 关键词:罗天益疾病史
- 孙思邈人物研究中的治学方法(二)
- 2019年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历史真实之孙思邈——孙思邈新证》一书,全面搜集孙思邈历代相关文献,唐五代时期达17种,两宋至清代计有67种,为孙思邈人物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 宋珍民
- 关键词:国家出版基金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