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明芝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微生物
  • 2篇发酵
  • 1篇畜粪
  • 1篇玉米
  • 1篇玉米根
  • 1篇玉米根际
  • 1篇沼气
  • 1篇沼气发酵
  • 1篇沼气发酵原料
  • 1篇砂土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生物菌
  • 1篇甜菜渣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微生物菌
  • 1篇微生物菌种
  • 1篇微生物育种
  • 1篇棉塞
  • 1篇免耕

机构

  • 4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农学院

作者

  • 5篇宋明芝
  • 2篇刘淑环
  • 2篇张宏
  • 1篇张淑兰
  • 1篇殷士学
  • 1篇徐庆丰
  • 1篇张树人
  • 1篇杨敏芝
  • 1篇封克
  • 1篇王瑞霞
  • 1篇王辉先

传媒

  • 4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86
  • 2篇1980
  • 1篇197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玉米根际固氮活力的研究 第一报:玉米根部的固氮活力和固氮部位被引量:6
1980年
通过1979年对38个玉米品系300个根系样品的调查,证实在吉林(N43.5°)的玉米根系具有固氮活力,一般在0.04~29.3乙烯毫微克分子/克干根/小时。其固氮部位在于根系各部。根内部可能有固氮微生物结合共生。在研究方法方面,提出在测定根系固氮活力时,取样以一个根的混合样品重复3~5次比较合适。
张宏宋明芝刘淑环
关键词:玉米根固氮酶固氮微生物根段固氮能力
免耕法对土壤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4
1992年
本文比较常耕和免耕法对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免耕6—7年的砂壤土中微生物的数量较集中分布于上表层,常耕处理则相对均匀地分布于经常翻动的土层中。0—7cm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在两种耕法中有一定差异,特别是霉菌。免耕处理0—7cm土壤培养1天的呼吸活性是常耕处理的2.1倍,尿酶活性是常耕处理的1.6倍。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免耕处理的呼吸活性、尿酶活性下降很快,至7—14cm处分别下降56%、71%。培养40天时0—7cm土壤无机氮释放量免耕和常耕处理分别为48.1、34.5mgN/kg,而7—14cm土层则分别为21.5、29.1mgN/kg。不加碳源只加入硫铵培养3天土壤中无机氮的减少在10%左右,免耕上表层0—7cm土壤减少较多,反映土壤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固定作用。长期免耕使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的土层变得浅薄,而常耕处理则较为深厚。
殷士学宋明芝封克
关键词:微生物免耕生物活性
吉林省农村常用沼气发酵原料产气潜力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
1986年
本文报导了吉林省农村常用沼气发酵原料的产沼气潜力和特性。各种发酵原料产气量(升/公斤干料)表明:玉米秸为518,谷草为444.2,甜菜渣为415.6,大豆秸为336.3.向日葵秸为264.7,草炭为13.6,鸡粪为412.3,马粪为368.6,猪粪为362.6,牛粪为258.1,羊粪为164.5。畜粪类第一个月的产气量占总量的63—83%,农作物秸秆类中,草炭产沼气极少且集中在第一个月,除甜菜渣外,其它秸秆第一个月的为总量的53—63%,差别不大。甲烷含量在50%左右。发酵期内发酵液的pH 变化情况是:畜粪类的没有明显下降且产气正常,草炭的pH 基本无变化,为6.7—7.0,大豆秸、玉米秸,谷草、向日葵秸和甜菜渣的pH 都下降,为4.5—5.05,除大豆秸外,其它秸秆原料都需调节pH,才能饮复产沼气。
宋明芝缪则学刘淑环赵哈乐
关键词:沼气发酵发酵原料甜菜渣畜粪产气率发酵期
白僵菌菌种选育的研究被引量:1
1979年
白轝僵菌防治玉米螟在我省已推广多年,效果良好。随着近年来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群众性土法生产白僵菌农药的迅速发展,生产上使用菌种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也反映出繁殖的菌种易于退化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选育出生产稳定、抗逆性强、致病力高的新菌株,已成为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强烈因素诱变微生物菌种,在发酵工业上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宋明芝张淑兰相连英王辉先杨敏芝徐庆丰田洪彦
关键词:菌种选育发酵工业菌落形态僵虫微生物育种菌龄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的研究——第一报:几种保藏方法对比试验及砂土管法保藏“5406”菌种的效果被引量:2
1980年
随着微生物的生产应用与研究工作的进展,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工作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受到重现,特别是近20年来,菌种保藏在世界上逐渐成为微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菌种保藏方法方面最广泛应用的有斜面传代法低温(4℃)保藏、冻干法、矿物油法,近年来新发展的方法有封闭藏法、室温真空干燥法、超低温(-150~-196℃)保藏法。菌种保藏单位长期采用某些保藏方法保藏菌种。
宋明芝张宏张树人王瑞霞
关键词:保藏方法微生物菌种菌种保藏菌种资源棉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