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88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黄连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GDM组8只、黄连素干预组8只。模型组和黄连素干预组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将大鼠合笼交配,通过腹膜内注射STZ构建GDM大鼠模型。造模后,黄连素干预组予以黄连素100 mg/kg灌胃15 d,对照组、GDM组予以同等方法使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监测血糖、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直至大鼠分娩。D0和D19时尾静脉断尾采血,检测血脂、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于D0和D19称取大鼠体质量,于D19时从子宫中取出胎鼠、胎盘并称重。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NE、α1-AT水平。采用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促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TNF-αmRNA表达。结果黄连素干预组血糖及IR均低于GDM组(P均<0.05)。GDM组体质量、TC、TG、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GDM组胎鼠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连素干预组胎鼠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均低于GDM组(P均<0.05)。GDM组NE表达高于对照组,黄连素干预组NE表达低于GDM组(P均<0.05)。GDM组NE水平、NE/α1-AT比值高于对照组,α1-AT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黄连素干预组NE水平、NE/α1-AT比值低于GDM组,α1-AT水平高于GDM组(P均<0.05)。GDM组MCP-1、TNF-α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黄连素干预组MCP-1、TNF-αmRNA表达均低于GDM组(P均<0.05)。结论黄连素可以改善GDM大鼠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组织NE的释放、升高α1-AT的分泌、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
- 孙田歌孟凡华杨敏赵红梅于志艳张瑞臧淑妃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黄连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胰岛素抵抗
- 单幅图像法在MRI日常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 孟凡华
- 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淋巴结肿大原因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 MR DWI)对初诊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初诊淋巴结病变患者78例,其中淋巴瘤31例(淋巴瘤组),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病变30例(转移性淋巴结组),炎性淋巴结17例(炎性淋巴结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WB MR DWI检查,分别记录淋巴结病变个数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每两组病变的ADC值鉴别价值。结果淋巴瘤组、转移性淋巴结组及炎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197±0.388)×10-3mm2/s、(1.343±0.299)×10-3mm2/s和(1.677±0.466)×10-3mm2/s,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炎性组,淋巴瘤组的平均ADC值也小于转移性淋巴结组(P<0.01),应用ROC曲线得出鉴别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与炎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及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鉴别诊断阈值分别为1.085×10-3mm2/s、1.575×10-3mm2/s、1.655×10-3mm2/s和1.57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5%、80.9%,78.6%、64.5%,84.5%、57.1%和78.2%、64.5%。结论 WB MR DWI结合ADC值对初诊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原因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但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价值有限。
- 陈淑香尹化斌高峰钱亭孟凡华包强
- 关键词:淋巴结病变淋巴瘤
-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通过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探讨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对80例腰痛患者进行1.5T MRI检查,在正中矢状位T2图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将腰椎间盘分为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前纤维环、纤维环的最后20%(20%of posterior annulus fibrosus,PAF-20)、纤维环的最后10%(10%ofposterior annulus fibrosus,PAF-10),比较其T2值的相关性。结果在400个椎间盘中,51个椎间盘突出,231个椎间盘膨出,118个正常椎间盘,据此分为三组。PAF-20的T2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F-10的T2值方面,椎间盘突出组与正常椎间盘组有显著差异(P<0.01),但在椎间盘膨出组与椎间盘突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P的T2值与PAF-20的T2值呈中度相关,与PAF-10的T2值呈弱相关。结论PAF-10及PAF-20的T2值降低,能够提示椎间盘突出。
- 温群魏春晓王娇燕孟凡华谭文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T2值
- 乳腺良恶性病变DCE-MRI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 目的 探讨定量动态增强MRI(DCE-MRI)各参数的可重复性及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且未进行过任何治疗及穿刺活检等有创性检查的患者69例,共73个病灶,良性病变33个,恶性病变4...
- 孙瑞红沈丽娟孟凡华尹化斌
- 瘤周水肿区DTI在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瘤周水肿区DTI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转移瘤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HGG 19例和转移瘤13例患者,均行常规MR和DTI检查。以距肿瘤强化边缘4mm、10mm为界,将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周水肿区、中瘤周水肿区及远瘤周水肿区,分别测量两组肿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FA值。结果 HGG近瘤周水肿区与中瘤周水肿区ADC值均低于转移瘤(t=2.175,P<0.05;t=2.692,P<0.05),两组肿瘤的远瘤周水肿区ADC值无统计学差异,HGG与转移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HGG近瘤周水肿区与中瘤周水肿区ADC值低于远瘤周水肿区(F=5.929,P<0.01),FA值无统计学差异;转移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TI能反应HGG瘤周水肿区肿瘤细胞浸润存在渐变现象,瘤周10mm内水肿区的ADC值,有助于HGG与转移瘤鉴别。
- 魏弢尹化斌孟凡华林丽萍
- 关键词:胶质瘤转移瘤弥散张量成像瘤周水肿
- 探讨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技术在多层螺旋CT腹主动脉成像中的初步研究
-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技术(100kV+自动mA)在多层螺旋CT(MSCT)腹主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在我院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CTA的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A组(常规条件组:120kV+350...
- 孟凡华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管电压管电流血管成像
- 经肝动脉栓塞消融术治疗兔肝癌疗效评价中磁共振DWI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兔VX-2肝癌模型经肝动脉栓塞消融术(TEA)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1只新西兰白兔,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VX-2瘤株,建立VX-2肝癌模型。2周后,依次行常规磁共振(T1WI、T2WI)、DWI检查(b值取0,600 s/mm2)及TEA术,TEA术后1周磁共振检查。随即处死模型兔,取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肝癌兔手术前后瘤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1.56±0.08)×10-3、(2.15±0.14)×10-3mm2/s,P<0.01。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划分为肿瘤坏死区、活性肿瘤区、正常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及正常肝组织区,其ADC值分别为(2.18±0.32)×10-3、(1.50±0.30)×10-3、(1.86±0.41)×10-3、(2.28±0.35)×10-3mm2/s,肿瘤坏死区与活性肿瘤区、活性肿瘤区与正常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及正常肝组织区、正常肝组织凝固性坏死区与正常肝组织区ADC值比较,P均<0.05。结论磁共振DWI可初步用于肝癌TEA术后疗效评价,TEA术后瘤区ADC值升高,且肿瘤坏死区ADC值明显高于活性肿瘤区。
- 钱亭陈茂振高峰孟凡华尹化斌
- 关键词:肝肿瘤肝癌扩散加权成像
- 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周行CT灌注扫描,在工作站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比较肺癌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变化及与瘤体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 17例患者放疗后BF降低11例,升高6例。11例BF降低者放疗前后的BF分别为(91.30±75.29)、(62.35±55.67)m L/(min·100 g),BV分别为(7.23±3.73)、(4.13±2.00)m L/100 g,MTT分别为(7.84±6.08)、(10.07±7.53)s,PS分别为(32.75±21.35)、(29.91±14.43)m L/(min·100 g),放疗前后BV比较,P<0.05;放疗前后BF、MTT、P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例BF升高者放疗前后BF、BV、MTT、PS比较,P均>0.05。放疗结束后1周肿瘤形态变小13例,无明显变化4例。BF降低者中肿瘤变小10例,无明显变化1例。BF升高者中肿瘤变小3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肺癌患者的血供情况,早期预测治疗效果,特别是对放疗后瘤体无明显变化的肺癌患者。
- 黄群尹化斌蒋培孟凡华
- 关键词:肺肿瘤CT灌注成像
-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NHL患者15例,治疗前后接受全身磁共振DWI检查,计数病变淋巴结,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治疗后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结合常规影像检查结果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治疗有效11例、疗效不佳4例。11例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全身磁共振DWI检查发现病变淋巴结246个,ADC值(1.423±0.300)×10-3mm2/s;治疗后发现病变淋巴结173个,ADC值(1.703±0.515)×10-3mm2/s;治疗前后相比,P均<0.05。4例疗效不佳者治疗前发现病变淋巴结34个,ADC值(1.478±0.252)×10-3mm2/s;治疗后发现病变淋巴结38个,ADC值(1.696±0.490)×10-3mm2/s;治疗前后ADC相比,P<0.05。结论全身磁共振DWI检查对NHL的疗效评估效果较准确,特别是对治疗后早期形态、大小变化不明显的NHL的疗效评估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陈淑香高峰尹化斌钱亭魏春晓孟凡华
-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