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建
- 作品数:35 被引量:3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白云区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研发的解剖学研究
- 2017年
- 背景:针对髋臼前柱合并四边体骨折,是否存在一种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同时解决钢板术中多次塑性和四边体内移等问题呢?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的设计和解剖学参数测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共60例正常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钢板四边体挡板设计所需要的各解剖参数,包括弓状缘平面-四边体平面夹角、四边体各边界、髋臼四边体骨质厚度等。绘制髋臼在四方区骨面投影线和四边体置钉危险区,在四边体危险区以外区域寻找并设置进钉点,测量挡板螺钉的安全进钉角度。结果与结论:(1)弓状缘平面-四边体平面夹角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男性骨质最薄厚度值显著大于女性;(3)男性四方区挡板螺钉P1螺钉最大内倾角和P2螺钉最大内倾角显著小于女性;P3螺钉最大内倾角男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结果说明,设计研发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可利用Mimics软件测量骨盆髋臼解剖学数据,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根据髋臼前柱和四边体骨面特征新定义的解剖学参数可恰当描述髋臼四边体的解剖学共同特征和差异。
- 陈辉文周正震王朝军左睿郭春云黄丰冯映栋魏波孔圳常思灵孙永建
-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髋臼前柱挡板
- 内固定植骨融合与Cage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内固定植骨融合与Cage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手工检索中文文献,并询问相关厂家及研究者。纳入所有脊柱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共计702例进行评价,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的融合率各研究间的同质性较好(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合并后效应量OR=3.08,95%CI(2.01,4.72);两种手术方式的总体疗效各研究间有异质性(I2=53.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后效应量OR=2.45,95%CI(1.25,4.80);手术并发症的3个研究之间同质性较好(I2=0%),Meta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4,95%CI(1.14,4.38),P=0.02]。结论内固定植骨融合组与Cage植骨融合组相比能显著提高融合率,总体疗效方面较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并发症的发生率稍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 孙永建裴国献姜晓锐魏宝富王丹
- 关键词:融合术腰椎间盘病变META分析
- 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外翻(附23例报告)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3例(33足)重度外翻患者行第1跖骨基底内侧截骨楔形植骨(克氏针固定)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术。结果患者第1、2跖骨间角术前、术后分别为19.5°±2.0°、7.8°±2.8°(P均<0.05);第1跖骨与近节趾骨夹角(外翻角)术前、术后分别为41.3°±5.4°、12.3°±3.8°(P均<0.05)。第1跖骨长度无短缩(P>0.05)。临床评定:优23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为93.9%。发生骨质延迟愈合2例(2足),钉道感染3例(3足),无畸形愈合及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结论第1跖骨近端内侧截骨楔形植骨联合远端软组织松解治疗重度外翻畸形疗效可靠。
- 魏宝富裴国献王丹孙永建姜晓锐金丹
- 关键词:外翻软组织松解术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遗传和基因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畸形主要表现为足前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伴有或不伴有胫骨内旋。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主要发生在跗骨,其中尤其以距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畸形。久之软组织发生挛缩,使畸形较为固定[1]。该病的发病率为0.1%~0.8%。男女之比约2~2.5∶1。
- 孔圳孙永建常思灵李华龙
-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基因
- 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置钉GSS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固定治疗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21~56岁,平均38.2岁。其中T12椎体骨折10例,L4椎体骨折11例,L2椎体骨折7例。骨折按AO分型:A1.2型11例,A1.3型14例,A3.1型3例。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2~14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伤椎置钉均顺利,椎体高度恢复,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bb角由术前的15°~45°(平均28.3°)矫正至0~9°(平均4.3°)。结论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置钉GSS系统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 魏思奇孙永建王建民王虎王秋实孙景福罗军吴任涛
-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
- 同期多关节置换与分期多关节置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 背景
髋、膝关节是目前临床人工关节置换应用最多的关节,人工伞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手术,治疗由各种疾病导致的严重关节疼痛、不稳和畸形,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效果比较确切。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目...
- 孙永建
-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髋关节置换
- 文献传递
-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从1966年至2011年10月)、EMbase(从1988年1月至2011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78年1月至2011年10月)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集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踝关节活动水平恢复、踝关节功能稳定性、踝关节损伤复发、踝关节残留疼痛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纳入13个RCTs,其中手术治疗713例,非手术治疗817例。Meta分析显示,手术治疗踝关节功能稳定性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OR=0.72。95%CI(0.52,0.99),P〈0.05],手术治疗踝关节强直的发生率[OR=3.41,95%CI为(1.56,7.44)】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关节活动水平恢复【OR=1.14,95%CI(0.58,2.21)】、踝关节损伤复发[OR=0.68,95%CI(0.35,1.31)】、残留疼痛[OR=0.81,95%CI(0.56,1.16)】、关节活动障碍[OR=2.38,95%CI(0.91,6.2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损伤部位瘢痕[OR=7.46,95%CI(1.32,42.08),P〈0.05]和感觉神经丧失[OR=12.16,95%CI(2.24,66.02),P〈0.05]发生率均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OR=6.20,95%CI(2.67,14.41),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能显著提高踝关节稳定性,但踝关节活动水平的恢复、损伤复发和关节残留疼痛无显著差异,且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吴显奎孙永建金丹
- 关键词:踝损伤外侧韧带META分析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 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探讨其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骨水泥,获取材料浸提液。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对新型复合人工骨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该磷酸钙骨水泥材料浸提液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各实验组肉眼下未见明显溶血反应,溶血率<5%;微核实验显示,各实验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别(P>0.05);浸提液对小鼠MC3T3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无明显影响,细胞毒性分级为Ⅰ级。结论新型复合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 丁超李奇林荔军孙永建
-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
- 热应激预适应后HSP70的表达及其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目的】(1)探讨大鼠肢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情况.(2)探讨热应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3)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方法】(1)分别建立...
- 孙永建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缺血再灌注肢体丙二醛
- 文献传递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1
- 2015年
-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于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Pilon骨折实物模型,进行术前设计及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后再进行手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Bur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患者术后6、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得到解剖复位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6、12个月试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骨折解剖复位率,经过长时间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 唐盛辉孙永建赵汉民白伟坚左睿
- 关键词:PILON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