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言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肝肿瘤介入栓塞后血清VEGF早期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对兔VX2肝肿瘤模型进行胃十二指肠动脉介入栓塞术,早期血清VEGF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将40只接种VX2肿瘤组织2周的荷瘤兔随机分为两组:碘油组(n=20)和对照组(n=20),通过超选择插管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给予超液化碘油(0.3 mL/只)、生理盐水(1 mL/只)。1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兔血清VEGF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残余肿瘤组织的蛋白表达,定量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 :介入栓塞后,碘油组血清VEGF1.42±0.29 ng/mL,对照组1.12±0.21 ng/m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碘油组残余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 mRNA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碘油介入栓塞兔VX2肝肿瘤术后,残余肿瘤组织表达VEGF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残余肿瘤细胞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之一。
- 徐涛王金申苗瑞政盛红光姜言明李乐平
- 关键词:肝肿瘤介入栓塞
- D2根治术中保留脾脏治疗胃上部癌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D2根治性术中保留脾切除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施行D2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27例胃上部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是否保留脾脏将患者分为切脾组25例,10...
- 盛红光姜言明张敏李乐平粱荔
- 关键词:脾脏复发转移生存率
- 文献传递
- 脾切除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研究表明,脾脏对肿瘤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和时相性。早期胃癌时,脾脏表现出抗肿瘤作用;进展期胃癌时,脾脏表现出免疫抑制作用。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时,为了清扫脾门淋巴结(N10)和脾动脉旁淋巴结(N11),有时需做联合脾脏的整块切除,特别是当肿瘤位于胃上部或直接侵犯脾脏时。但脾脏切除对胃癌患者脾门淋巴结清扫、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意见尚不统一。联合脾切除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评价也不一。本文就胃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对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等进行综述。
- 盛红光梁荔姜言明张敏
- 关键词:胃肿瘤脾切除免疫功能预后
- 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残胃贲门癌被引量:3
- 2009年
- 为了减少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本研究采用一种保留部分残胃的手术方法,即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术治疗残胃贲门癌,经10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盛红光张敏姜言明梁荔
- 联合应用罗格列酮与维甲酸对HCT-1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罗格列酮(ROS)与维甲酸(ATR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ROS单药组(ROS浓度分别为6.25、12.5、25、50μmol/L)、ATRA单药组(ATRA浓度为2μmol/L)、ROS与ATRA联合用药组(ROS以上各浓度+2μmol/L ATRA)。在分别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ROS和ATRA干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5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发生凋亡和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预前后细胞COX-2、MMP-7和TIMP-1表达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单独应用ROS可抑制HCT-15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ATRA联合应用则有明显的协同作用(q>1.1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单独应用ROS和ATRA可导致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而S期比例下降明显,诱导HCT-15细胞凋亡;而联合应用对细胞G1期的阻滞作用更强(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COX-2、MMP-7和TIMP-1在对照组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5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9%、73.21%、64.08%,联合应用后3种蛋白的表达率为19.33%,20.58%,13.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OS和ATRA可降低HCT-15细胞中COX-2、MMP-7和TIMP-1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 郭仁乐苗瑞政徐涛刘立青王猛姜言明
- 关键词:罗格列酮维甲酸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罗格列酮联用维甲酸在体内对直肠癌HCT-15细胞COX-2、MMP-7、TIMP-1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直肠癌裸鼠移植瘤HCT-15细胞COX-2、MMP-7、TIMP-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建立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未用药组、ROS组(ROS 25 mg.kg-1.2d-1)、ATRA组(ATRA 11mg.kg-1.2d-1)、ATRA联用ROS组[(ROS 25 mg+ATRA 11 mg).kg-1.2d-1]。灌胃40 d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利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移植瘤细胞中COX-2、MMP-7、TIMP-1的表达。结果:1)用药3组瘤体体积与未用药组比较均缩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TRA联用ROS组的荷瘤体积缩小更明显(P<0.05);ROS组与ATRA组瘤体体积相当(P>0.05);2)用药3组移植瘤细胞内COX-2、MMP-7、TIMP-1的表达与未用药组比较均降低(P<0.05),且ROS组与ATRA组移植瘤细胞内COX-2、MMP-7、TIMP-1下降更明显(P<0.01),ROS组与ATRA组移植瘤细胞内三者的表达相当(P>0.05)。结论:ROS与ATRA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ROS与ATRA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移植瘤细胞内COX-2、MMP-7、TIMP-1的表达而实现。
- 王猛苗瑞政徐涛郭仁乐姜言明
- 关键词:罗格列酮维甲酸环氧化酶-2
- 直肠癌标本切缘翻译启动因子4E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切缘翻译启动因子4E(eIF4E)蛋白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随访5年以上、临床资料齐全并经常规病理学检查切缘阴性的直肠癌标本共53例,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缘和原发灶中eIF4E蛋白的表达,按切缘eIF4E蛋白阳性或阴性表达分为切缘eIF4E阳性组和切缘eIF4E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直肠癌切缘和原发灶eIF4E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2%(16/53)和100%(53/53)。切缘eIF4E阳性表达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10例(10/16,62.5%),切缘eIF4E阴性表达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11例(11/37,29.7%),切缘eIF4E阳性组局部复发率高于阴性组(37.5%vs16.2%,P<0.05);远处转移率(18.7%vs10.8%)和死于肿瘤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切缘eIF4E阴性者生存5年以上32例,16例切缘eIF4E阳性者生存5年以上12例,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69.8%、37.3%(P=0.007),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112±7)个月和(43±9)个月。结论:直肠癌标本切缘常规病理检查癌细胞阴性,而eIF4E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
- 盛红光梁荔姜言明张敏
- 关键词:直肠肿瘤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预后
- 老年人小肠间质瘤19例的诊治被引量:3
- 2010年
- 郭仁乐苗瑞政刘立青姜言明
-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
- 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DHA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作用及对MAPKs信号转导通路中ERK1/2通路蛋白及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行观察和分析;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DHA诱导胃癌细胞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以及其下游通路中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DHA对于SGC-7901胃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DHA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凋亡率随DHA的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P<0.01)。ERK1/2在对照组和不同DHA浓度组稳定表达,且表达无差异;P-ERK1/2活性随DHA作用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随着DHA浓度的增高表达不断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A可能通过下调ERK1/2的磷酸化过程,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
- 梁荔盛红光刘雯施宝民王金申姜言明张敏
- 胃上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与复发及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与患者复发及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生存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19.7%)联合脾或脾、胰体尾切除术(切脾组),102例(80.3%)未行脾切除术(保脾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保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10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仅1例(4%),为肝转移;而保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6例(5.9%),其中腹腔内种植转移致大量腹水3例,肝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1例,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例。2组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患者5年存活率为18.2%,而保脾组为41.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2脾与否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明显影响,但保留脾脏能延长患者术后的5年存活率。
- 盛红光梁荔姜言明苗瑞正李乐平
- 关键词:脾脏复发肿瘤转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