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升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教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血清AFP、PIVKA-Ⅱ、miR-21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检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意义。方法 筛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脏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纳入临床诊断为HCC、肝硬化伴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HGDN)及肝硬化伴再生结节(regenerativenodule,RN)的患者共90例,分为HCC组、HGDN组及RN组,每组30例。收集血清检测AFP、PIVKA-Ⅱ及miR-21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差异,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后进一步两两比较,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三种指标联合模型AP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AFP、PIVKA-Ⅱ、miR-21及联合模型APR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 AFP、PIVKA-Ⅱ水平在RN组和HGDN组间无差异,但HCC组高于HGDN组和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 <0.05);miR-21水平在RN组、HGDN组及HCC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 <0.05)。单项检测诊断HCC时,AFP的特异度为91.7%,敏感度为53.3%;PIVKA-Ⅱ的特异度为93.3%,敏感度为66.7%;miR-21的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85.0%。三种指标联合模型AP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91.7%。AFP、PIVKA-Ⅱ、miR-21及联合模型APR对HCC诊断的AUC分别为0.756、0.873、0.953和0.963。结论 血清AFP、PIVKA-Ⅱ、 miR-21对HC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单项检测时各有不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HCC的诊断筛查。 周莉 陈辰 翟璐 程晓静 韩旭 姚升娟 高敏 李嘉关键词: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微小RNA-21 外周性骨关节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及MRI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外周性骨关节布鲁氏菌病(osteoarticular brucellosis,OAB)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41例经临床确诊OA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评价OAB累及关节、骨及软骨异常、关节周围滑膜炎、肌腱/腱鞘炎、软组织肿胀情况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41例共58个外周关节,包括24个膝关节、20个髋关节、8个踝关节、5个肩关节、1个肘关节。MRI表现增生硬化/骨髓水肿27个,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间隙狭窄12个,滑膜囊积液44个,腱鞘积液10个,周围软组织肿胀35个。不同临床分期间骨质改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关节软骨、滑膜、肌腱/腱鞘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在不同病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诊断外周性OAB及评估病变侵犯程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张蕾 曲静琦 崔跃强 姚升娟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外周关节 关节炎 成人麻疹肺炎CT表现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多见于婴幼儿。由于麻疹疫苗在婴幼儿中的普遍应用,婴幼儿的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但随着麻疹病毒的变异和成人麻疹抗体水平的下降,以及麻疹病毒极强的传染性,成人麻疹病例日益增多。麻... 王瑞航 姚升娟酒精性肝病肝脏病理、肝静脉压力梯度、胃镜表现不符一例 2021年 肝脏病理、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和胃镜检查分别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金标准,通常情况下三者表现一致并能体现患者的病因、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但临床工作中也可能出现这3种金标准在同一病例中存在差异的情况。现报道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3种金标准结果不完全符合时的临床诊疗辨析过程与思考,提示在临床工作中不应局限于某种诊断标准,需提高对疾病整体的全面认识。 周莉 陈辰 高敏 姚升娟 李嘉关键词:肝脏病理 肝静脉压力梯度 胃镜 门脉高压 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确诊为肝硬化且疑有门脉高压征象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A组延时5 s、B组延时12s、C组延时14s、D组延时16s、E组延时18s,每组40例。均使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选取膈顶上2 cm水平的降主动脉为监测点,门静脉期均于动脉期结束后48 s进行扫描,比较五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动脉期(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CT值。结果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期中肝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腹部增强CT扫描中,利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触发阈值达到120 HU后,延时12~18 s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且更利于诊断的动脉期图像。 曹宇 何其顺 郭雅雯 王新宇 姚升娟 张晨关键词:肝硬化 动脉期 超声内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2016年 超声内镜(EUS)通过全面评估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既可预测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治疗后复发及再出血的风险,又可引导并参与静脉曲张的治疗。介绍了E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独特优势,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并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率,通过EUS系统诊治门静脉高压症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李爽 陆伟 崔树波 李嘉 胡东胜 周永和 姚升娟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超声内镜 预后 分析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实验组采用CT检查。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肝脏病理活检,以此结果为准,对CT与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2%(46/50)略高于超声检查准确率82%(41/50),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与传统超声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对患者存在放射性危害。因此,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检查方法诊断脂肪肝。 郭雅雯 王新宇 王瑞航 曲静琦 张晨 姚升娟关键词:CT检查 脂肪肝 胸部CT检查对AIDS肺部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提高对AIDS肺部并发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研究126例AIDS患者的肺部CT表现及进行相关致病菌检验。结果经过病原菌检测后发现肺孢子菌肺炎(PCP)82例,真菌性肺炎3例,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病毒性肺炎2例,卡波济氏肉瘤1例,各类肺炎的CT表现均有自身特点。结论胸部CT检查可以为发现艾滋病相关性肺部疾病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减少病死率十分重要。 姚升娟 张晨关键词:艾滋病 肺部并发症 胸部CT MSCT与Fibroscan无创评估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有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者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 姚升娟弥散张量成像在HIV相关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 被引量:5 2021年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会对大脑造成持续损伤。尽管目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经成功应用于AIDS,患者仍可能出现认知、行为和运动异常,导致艾滋病毒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弥散张量成像(DTI)可检测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功能变化,敏感性高,可为HAND的早期诊断、潜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同时在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对近年来DTI在HIV相关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张蕾 崔跃强 姚升娟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