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云清

作品数:73 被引量:470H指数:1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1篇肝炎
  • 28篇乙型
  • 27篇病毒
  • 26篇乙型肝炎
  • 22篇肝炎病毒
  • 20篇乙型肝炎病毒
  • 18篇细胞
  • 12篇肝细胞
  • 10篇慢性
  • 8篇慢性乙型
  • 8篇肝病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原代肝细胞
  • 6篇携带者
  • 5篇乙肝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泡球蚴
  • 5篇泡球蚴病
  • 5篇转染

机构

  • 5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8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绵阳市中心医...
  • 2篇重庆市綦江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岐阜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市中山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73篇姚云清
  • 16篇张定凤
  • 13篇黄爱龙
  • 10篇王波
  • 8篇任红
  • 7篇周卫平
  • 7篇罗云
  • 7篇唐霓
  • 5篇李文桂
  • 5篇王小根
  • 5篇谭燕
  • 5篇汪嘉莉
  • 5篇张大志
  • 5篇龙琴
  • 4篇刘约翰
  • 4篇陈雅棠
  • 3篇佘轩
  • 3篇梅林
  • 3篇骆晓练
  • 3篇吕富荣

传媒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2篇中华肝脏病杂...
  • 7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重庆医学
  • 3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博士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中国卫生人才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免疫印迹法评价多房棘球蚴18kDa与16kDa抗原诊断泡球蚴病的价值被引量:10
1997年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 (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原头节 18k Da、16k Da抗原 ( E.m.18k Da和 E.m.16k Da)诊断泡球蚴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2 4例泡球蚴病、55例囊型包虫病、33例囊虫病和 30份健康人血清对 E.m.18k Da和 E.m.16k Da的抗体反应 ,同时用 E.m.2 - EL 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上述血清对 E.m.2的抗体反应。结果 :在免疫印迹试验中 ,E.m.18k Da和 E.m.16k Da均能被所有 2 4例 ( 10 0 % )泡球蚴病人血清识别 ,与囊型包虫病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6.4 %和 2 9.1% ,与囊虫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3.0 %和 33.3%。E.m.2 - EL ISA检测泡球蚴病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95.8% ,与囊型包虫病和囊虫病患者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2 3.6%和 33.3%。健康人血清均不与 E.m.18k Da、E.m.16k Da或 E.m.2发生反应。结论 :E.m.18k Da/16k Da,特别是 E.m.18k Da对诊断泡球蚴病有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特异性 ,可望成为泡球蚴病免疫诊断的候选抗原。
马良伊藤亮刘约翰王小根姚云清余登高
关键词:泡球蚴病免疫诊断免疫印迹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绵阳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室稳定接受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100人,按照颈动脉是否钙化分为颈动脉钙化组(55例),颈动脉正常组(4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采用彩超检查评估颈动脉有无钙化。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法分析颈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比较:颈动脉钙化组较颈动脉正常组年龄(42.36±8.79 vs.34.93±9.60)岁、空腹血糖(6.91±0.44 vs.6.66±0.30)mmol/L、钙磷乘积(3.98±0.40 vs.3.82±0.30)mmol/L、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70.72±30.24 vs.260.23±11.05)ng/L增加(P<0.05),而残余肾功能(2.25±0.74 vs.5.14±1.07)m L/min、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59.92±3.94 vs.66.11±7.01)L/(周·1.73 m^2)、残余肾Ccr(19.66±2.85 vs.25.07±6.53)L/(周·1.73 m^2)、总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4.06±0.51 vs.4.46±0.39)、残肾Kt/V(1.12±0.30 vs.1.45±0.28)较颈动脉正常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OR=1.218,P=0.039)、钙磷乘积(OR=70.403,P=0.037)、残余肾功能(OR=0.030,P=0.001)、残肾Ccr(OR=0.692,P=0.015)是颈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结论:行规律腹膜透析患者的颈动脉钙化发生率较高,透析龄长、高钙磷乘积和低残余肾功能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颈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汪嘉莉姚云清张奉莲尹恒廖丹
关键词:腹膜透析颈动脉彩超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D-1^(+)CXCR5^(+)CD4^(+)T淋巴细胞和sPD-1水平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动态观测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治疗(A)组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B)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未治疗(C)组15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0周、24周、48周外周血标本和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D-1^(+)CXCR5^(+)CD4^(+)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PD-1水平。3组间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检验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0周时,A组、C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B组(4.70%±1.58%)显著高于A组(3.25%±1.01%)和C组(2.77%±0.67%)(F=16.65,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外周血sPD-1,B组[(1866.62±1472.70)pg/ml]显著高于A组[(824.86±538.66)pg/ml]和C组[(618.19±602.62)pg/ml](F=10.95,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48周时血清HBsAg,A组、C组较基线无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高于B组(P<0.05);血清HBeAg,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血清HBV DNA水平,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A组(1.56%±0.73%)、B组(1.32%±0.43%)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2.64%±0.85%)(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外周血sPD-1,A组[(289.05±215.86)pg/ml]、B组[(236.01±173.92)pg/ml]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650.34±598.46)pg/ml](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48周时A组,PD-1^(+)CXCR5^(+)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水平与HBsAg、HBV DNA下降水平无相关性,与HBeAg下降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5);sPD-1下降水平与HBsAg变化无相关性,与HBeAg、HBV DNA下降水平均呈正相�
何建姚云清夏仁祥邱天霁龙玲汪燕蒋影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恩替卡韦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国产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 115例患者接受甲磺酸加替沙星片 2 0 0mg口服 ,每日 2次 ;对照组 10 8例接受盐酸环丙沙星片 2 5 0mg ,每日 3次 ,疗程 7d~ 14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痊愈率分别为 90 .4 %与77.8% ,有显著性差异 (χ2 =6 .74 ,P <0 .0 1)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7%与 89.8% ,无显著性差异 (χ2 =2 .85 ,P >0 .0 5 )。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与皮肤软组织轻、中度细菌感染中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生殖道感染中 ,试验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6 .72 ,P <0 .0 1) ,有效率相似 (χ2 =3.0 5 ,P >0 .0 5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种致病菌感染的痊愈率分别为 90 .3%与 79.6 % ,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4 6 ,P <0 .0 5 ) ;有效率分别为 95 .1%与 90 .3% ,两者相似(χ2 =1.71,P >0 .0 5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7.1%与 89.2 % ,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85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8%和 13.9% (P >0 .0 5 )。结论 :国产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轻、中度急性细菌感染安全、高效。
姚云清吕晓菊陈勇川文爱东陈明
关键词:甲磺酸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细菌学疗效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后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表达水平。方法:收治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40例,给予血浆置换,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EGF、HGF、TGF-α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72 h血清HGF表达水平最高,明显高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06,P<0.05)。治疗后48 h血清TGF-α的表达水平最高,明显高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817,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可提高HGF、TGF-α的表达水平。
龚锐姚云清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探讨慢性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 慢性HBV携带者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4、12、24、48周血清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与突破率的差异,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第4、12、24、48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14.9%、51.1%、76.6%和97.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17.4%、63.0%、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部分病毒学应答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42.6%、57.4%、85.0%和100.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7.8%、65.2%、89.1%和100.0%,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阴转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2.1%、4.3%和8.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4.4%、8.7%、13.0%和21.7%,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12、24、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慢性HBV携带者组分别为0、0、2.1%和6.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分别为0、4.4%、10.9%和17.4%,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阴转率与血清学转换率,两组各观察时段均为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第4、12、24、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26.1%、65.2%、91.3%和97.8%.两组患者均无病毒学突破和生物化学突破病例.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肾毒性、骨髓抑制、横纹肌溶解或其他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HBV携带者近期疗效好、安全.
颜成果姚云清毛晓琴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20例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征与疗效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120例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疗效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优化AIH-1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AIH-1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肝脏组织学检查、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AIH-1患者以乏力、黄疸、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白蛋白(ALB)水平轻度下降,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1一谷酰转移酶(GGT)升高;治疗失败组与缓解组比较,ALB、ALT和AST降低(P〈0.05),TBIL和DBIL升高(P〈0.01)。AIH.1多因素分析显示,ALB、TBIL、AST、免疫球蛋白G(IgG)及症状与疾病预后相关。结论AIH.1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ALB、TBIL、AST、IgG、症状可能与AIH-1预后相关,早期判断及早期特异治疗有可能预后。
汪嘉莉姚云清
关键词: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代鸭肝细胞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探讨HBV DNA复制和表达的跨种属特异性,为HBV DNA转染跨种属原代肝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原代鸭肝细胞(PDH),电转线性HBV DNA(转染组,1.19×10拷...
姚云清张定凤黄爱龙唐霓王波
文献传递
慢性肝病患者生活"三要诀"
2005年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慢性肝病患者,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等,由于多种生活因素导致肝功能损害反复出现、甚至加重,致使患者及其亲属的身心备受折磨,且背负极大的经济负担,严重降低了该类患者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
姚云清
关键词:慢性肝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复制及其清除机制被引量:55
2002年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复制与表达 1. HBV感染肝细胞等宿主细胞机制:HBV进入细胞是由其包膜蛋白介导的,该包膜蛋白是由S基因区(分pre-S1、pre-S2和S区)编码的大蛋白(LP)、中蛋白(MP)和小蛋白(SP)按一定的比例和方式装配而成的复合物.
姚云清张定凤
关键词:HBV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