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玉冰

作品数:1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司法
  • 5篇参与度
  • 4篇司法鉴定
  • 4篇精神病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治疗精神分裂...
  • 3篇杀人案
  • 3篇司法精神
  • 3篇司法精神病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氯氮
  • 3篇氯氮平
  • 3篇精神病鉴定
  • 3篇故意
  • 3篇故意杀人
  • 3篇故意杀人案
  • 2篇毒品
  • 2篇信效度

机构

  • 10篇武汉市精神卫...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山东省安康医...
  • 1篇安徽省精神卫...
  • 1篇河北省精神卫...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湖北省荆州市...
  • 1篇天津市安定医...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18篇唐玉冰
  • 9篇刘小林
  • 6篇邓刚
  • 5篇王昉
  • 3篇宗海燕
  • 3篇高北陵
  • 3篇刘伟
  • 3篇王昉
  • 2篇瞿胜
  • 2篇程丽娟
  • 1篇瞿胜
  • 1篇王轶
  • 1篇管唯
  • 1篇马长锁
  • 1篇刘磊峰
  • 1篇张金响
  • 1篇李学武
  • 1篇刘小林
  • 1篇张玲莉
  • 1篇王旭荣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混合使用阿莫达非尼及莫达非尼致精神障碍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莫达非尼可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及抑郁症,但目前国内外鲜有莫达非尼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剂量混合使用莫达非尼及阿莫达非尼后出现精神障碍,期望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唐玉冰刘小林
关键词:莫达非尼
吸毒人员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资料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资料调查,分析吸毒人员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武汉市某司法鉴定所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资料,按被鉴定人是否吸毒分成吸毒组和非吸毒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一般情况,诊断和刑事责任能力的结论,比较吸毒的被鉴定人的比例,特点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状况。结果刑事案件的被鉴定人共271例,其中吸毒组的被鉴定人64例(23.6%)、非吸毒组的被鉴定人207例(76.4%)。两组在前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4,P<0.01)。吸毒组案由前三位依次为故意伤害13例(20.3%),寻衅滋事11例(17.2%),贩毒7例(10.9%)。吸毒组诊断前三位依次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51例(79.7%),人格障碍3例(4.7%),神经症3例(4.7%)。结论上,完全刑事责任能力54例(84.38%),限定刑事责任能力10例(15.62%),无刑事责任能力0例。两组在案件类型,诊断,刑事责任能力上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有前科,本人申请鉴定,吸毒的被鉴定人多评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吸毒的被鉴定人多有前科,多评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在案件类型、精神病诊断上与非吸毒的被鉴定人有显著不同。
刘伟唐玉冰程建平刘小林
关键词:吸毒刑事责任能力司法鉴定
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氯氮平通过阻断5-HT2A受体以及D1受体,增加皮质多巴胺的释放及选择性增加中前额叶皮质区谷氨酸释放,改善精神症状.氨磺必利为D2、D3受体阻断剂,具有双重多巴胺能受体阻断作用,高剂量选择性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的突触后...
刘小林唐玉冰邓刚王防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单用抗抑郁治疗效果普遍较差。为此,我们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
刘小林唐玉冰王昉邓刚
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氯氮平通过阻断5-HT2A受体以及D1受体,增加皮质多巴胺的释放及选择性增加中前额叶皮质区谷氨酸释放,改善精神症状。氨磺必利为D2、D3受体阻断剂,具有双重多巴胺能受体阻断作用,高剂量选择性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的突触后D...
刘小林唐玉冰邓刚王昉
关键词:氯氮平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分析
文献传递
一例没有现实动机故意杀人案的现实性分析--浅析心理创伤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及动力取向精神医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刘小林唐玉冰
瑞舒伐他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疗效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前LDL-C正常且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年,因长期用药所致高LDL-C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两组均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5~10 mg·d-1。对照组给予同剂型安慰药。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LDL-C、空腹血糖等测量,对精神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同时对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体质量、腰围及LDL-C、空腹血糖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同时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ANSS总分为(67.8±12.7)分,治疗8周后为(57.3±14.8)分,对照组治疗前为(64.4±15.2)分,治疗后为(56.9±15.5)分。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治疗组4例。治疗组服用氯氮平剂量(273.9±101.1) mg·d-1,对照组(272.8±102.2)mg·d-1。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改善精神分裂症伴高LDL-C血症代谢指标上疗效显著,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瞿胜王昉唐玉冰程丽娟宗海燕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精神分裂症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30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住院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肌内注射,第1天剂量为150 mg,第8天肌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100 mg,以后依据患者的病情每个月肌内注射100~150 mg。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第1周2 mg·d-1,第8天加至4 mg·d-1,至第二周末依据患者病情调整至稳定剂量4~6 mg·d-1,第3周至第8周末为固定剂量,平均剂量(5.4±0.8)mg·d-1。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依从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此后的4,8周呈现递增的改善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PANSS改善,此后自第4周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8周PANSS变化均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总依从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好,依从性高。
瞿胜程丽娟王昉唐玉冰宗海燕
司法鉴定中精神损伤的伤害因素参与度量表式评定方法的研究
背景和目的在法医精神病鉴定中,经常涉及到对被鉴定人造成精神伤害的事件参与度的评估问题。伤害因素参与度反映了加害方对受害者造成伤害程度的大小,是加害方就有关伤害的结局承担应有责任的量化指标。伤害因素参与度是法庭判决依据中迫...
唐玉冰
关键词:评定量表司法鉴定
文献传递
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的诊断与既往精神病诊断的一致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刑事案件中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诊断(简称鉴定诊断)与既往精神病诊断(简称既往诊断)的一致性,从人口学特征、病史资料的角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期限两年的纵向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纳入既往有精神病诊断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案例173例,以两年观察期内鉴定诊断与既往诊断不一致作为结局事件,采用Cox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与诊断不一致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并计算各因素的风险比(HR)。结果:诊断一致组85例(49.1%),诊断不一致组88例(50.9%)。两组在吸毒、前科、刑事责任能力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鉴定诊断与既往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72,P<0.001)。鉴定诊断以精神分裂症(25.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4.9%)、人格障碍(22.5%)较多见。既往诊断以精神分裂症(52.0%)、心境障碍(22.5%)较多见。鉴定诊断与既往诊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5,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前科(HR=1.832,P=0.033)与吸毒史(HR=3.642,P<0.001)是预测诊断不一致的主要因素。结论: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的诊断与既往精神病诊断常不一致;前科、吸毒史等病史资料的补充是两种诊断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刘伟唐玉冰刘小林
关键词:刑事案件精神病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