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宇
-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可调钩槽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 刘国平杜靖远曾晖康斌唐新宇熊奡解笑宸黄伟马泽涛叶海明
- 该四枚钩式螺栓外固定器的构造简单,易操作,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可根据固定骨折的需要在不同位置、以不同角度进针。可用无螺纹针扇形固定,防止针松动和脱出。轻型便捷,便于活动锻炼。可加压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其是迄今结构最...
- 关键词:
- 关键词:外固定器骨折
- 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评价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Hohl分型为Ⅱ、Ⅲ、Ⅳ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7例 ,均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等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优良率 88%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 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等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可以克服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保守治疗的缺点 ,而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
- 唐新宇刘国平康斌
- 关键词: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骨牵引术中失血血量
- 骨松宝颗粒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和验证骨松宝颗粒剂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每天给予骨松宝颗粒剂15g,对照组32例给予普通碳酸钙片,疗程为6个月。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X线片及双能骨密度测定仪检测...
- 刘国平康斌唐塬科唐新宇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 文献传递
-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与脂肪栓塞综合征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手术方式 (扩髓与不扩髓操作、固定部位、开放与闭合复位方式 )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2 12例交锁髓内钉手术分别按扩髓与不扩髓操作、手术部位(股骨或胫骨 )、开放与闭合复位方式分组 ,比较各观察因素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扩髓与不扩髓操作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手术部位、开放与闭合复位对脂肪栓塞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 (P >0 .0 5 )。结论 交锁髓内钉手术时扩髓操作能显著增加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的机会 ,而手术部位 (胫骨或股骨 )、复位方式 (开放与闭合 )对脂肪栓塞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 唐新宇康斌刘国平
-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脂肪栓塞综合征
- 外固定器在体轴向加压骨断端压力长期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定量分析外固定器在体轴向加压时不同加压量、不同时期骨断端压力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在体骨轴向加压断端压力测试动物模型,27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并分别加载1·5、1、0·5倍动物体重,以应变片为传感器,测量固定针应变。定标后15d内每日测量固定针应变变化并转化为骨断端压力。结果:外固定器轴向加压15d内在体骨断端压力持续下降,第15天在体骨断端压力剩余百分率:A组96%;B组96%;C组98%。结论:外固定器轴向加压15d内在体骨断端压力持续衰减,且衰减幅度逐渐减少;15d左右趋于稳定(≥额定压力的95%)。
- 范里唐新宇李家元胡佑伦刘世清
- 关键词:外固定器
- 顺行法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 2004年
- 目的 评价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6例肱骨干中段或中上段骨折行顺行法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从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桡神经损伤发生例数、肩关节功能等方面评价 ,并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 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74± 4 )d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75 .0 %。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 ,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有骨折愈合时间短、骨不连、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P <0 .0 5 ) ,但术后肩关节功能受影响较大(P >0 .0 5 )。结论 顺行交锁髓内钉能有效治疗肱骨干骨折 ,与钢板螺钉内固定相比有较大的优势 。
- 唐新宇康斌刘国平
- 关键词:顺行法交锁髓内钉肱骨干骨折神经损伤
- IL-6R抗体调节PMMA骨水泥介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MMPs和血管化因子mRNA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IL-6R抗体对PMMA骨水泥介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MMP-1和MMP-3、VEGF和PDGF 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获取滑膜组织消化并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对滑膜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染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根据加入不同培养物,实验分为3组:PMMA组:75μg/mL PMMA骨水泥颗粒;IL-6R抗体组:10 ng/mL IL-6R抗体+75μg/mL PMMA骨水泥颗粒;空白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IL-6R抗体、PMMA对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MMP-1、MMP-3、VEGF和PDGF mRNA表达。结果原代滑膜细胞贴壁后,初期为短梭形。连续3次传代后,95%以上细胞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SABC法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上述成纤维样细胞抗CD68抗体阴性,抗vimentin抗体呈棕黄色,为阳性反应。CCK-8检测显示:与PMMA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IL-6R抗体组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P<0.01);而空白对照组与PMMA组间吸光度(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FQ-PCR检测发现:与PMMA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IL-6R抗体组中MMP-1和MMP-3、VEGF和PDGF 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PMMA组中MMP-1和MMP-3、VEGF和PDGF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IL-6R抗体能显著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MMP-1和MMP-3、VEGF和PDGFmRNA的表达,为生物制剂预防和治疗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依据。
- 陶可曾晖熊奡唐新宇张勇康斌辛风桂先革
- 关键词:滑膜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外固定器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髓外在体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时轴向加压骨折端髓内、髓外的在体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 18只 ,随机均分A、B组 ,A组为髓外测量组 ,B组为髓内测量组 ,根据轴向加压的大小各分为A1和A2 ,B1和B2组。结果 A组加压定标曲线早期变化大 ,达到稳态后与髓腔内趋势相同 ,但髓腔外应变值明显大于髓腔内。B组加压达到稳态时间短 ,应变绝对值较A组小 ;加压后达到稳态前 ,A1与A2相比 ,衰减速度低 ,B1与B2相比结果相同 ,A与B组相比 ,A组下降后有上升趋势 ,B组无上升趋势。达到稳态后 ,A1、A2均有下降趋势 ,A2下降速度快 ,B1维持一定水平。B2出现波动。结论 轴向加压时骨折端髓外应变值均显大于髓内 ,髓内较髓外易达到稳定状态 ,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时初期加压量以 0 .5倍体重为宜。
- 明江华杨奎唐新宇李家元胡佑伦
- 关键词:髓内骨折外固定器生物力学髓腔
- 多发性骨折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发生率及发病原因 ,提出预防和治疗原则。方法 多发性骨折 87例 ,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 ,以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又以失血量分组 ,分析SIRS与失血量的关系。结果 多发性骨折SIRS发生率为 5 8 6 % ,病死率为 13 7% (P <0 0 5 )。随失血量增大 ,多发性骨折SIRS发生率升高 (r =1,P <0 0 5 )。结论 多发性骨折的SIRS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 ,SIRS的发生与失血量成正相关。
- 唐新宇刘国平李继云曾晖康斌杜江榕
- 关键词:骨折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 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监控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监测因素。方法 将 87例多发性骨折患者分为SIRS组、非SIRS组和死亡组 ,比较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补体C3 、免疫球蛋白 (IgG)等的变化。同时观察失血量分级与SIRS的关系。结果 SIRS组G -CSF和IgG水平明显低于非SIRS组 ,TNF -α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 (P <0 .0 5 ) ;死亡组G -CSF、补体C3 及IgG水平较SIRS组进一步降低 ,TNF -α水平进一步升高 (P <0 .0 5 )。随失血量增大 ,SIRS发生率、病死率升高 (P <0 .0 5 )。结论 G -CSF ,IgG ,TNF -α水平及失血量可作为SIRS的监控指标。
- 唐新宇李继云康斌
-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炎症反应综合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补体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