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舟
- 作品数:81 被引量:6,451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以学为志被引量:1
- 2005年
- 我在1995年期间做过《学志》的编辑,有过一段和《学志》同甘共苦的日子,所以对这个杂志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在《学志》二十年刊庆之际,尽自己所能为她做一点总结性的工作,凑成了下面这段东西。我手头的《学志》非常不全。
- 周飞舟
- 关键词:篇数学科分布主流话语少年时代学科论文
- 人伦与位育:潘光旦先生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儒学基础被引量:37
- 2019年
- 本文通过对潘光旦先生文集的梳理和研究,指出其社会学思想体系以研究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天人之际”为基础,以研究政治和教育问题的时政文章为应用,其核心内容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人伦之际”的社会学。潘先生的社会学思想的特点有三:一是强调社会的“自然”基础,即“位”的重要性。二是强调“人化的社会学”,即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应用的核心都应该是“人”,因而强调了“育”的重要性。二者合二为一而为“位育”,表现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均衡与协调。三是其核心的人伦与位育思想基础是中国的传统儒学,其社会学思想可以视为传统儒学系统而完整的社会学表达。
- 周飞舟
- 关键词:潘光旦人伦位育儒学
- 一本与一体: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
- 2021年
- 从社会学的历史来看,对"关系"的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关系"的污名化过程,这个过程除了将西方社会理论作为"关系"的基本预设之外,还将"关系"与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传统割裂开来,忽视"关系"在传统社会中的结构性作用。"关系"在传统社会叫做"伦",或"人伦"。"关系"背后的行动原则叫做"伦理"。人伦是社会结构之本,而伦理则是价值观念之本。
- 周飞舟
- 关键词:污名化人伦社会学伦理
- 不倒的集体化——论刘庄村的制度实践
- 2014年
- 随着1978年经济改革,大多数村庄由合作化道路向家庭联产承包制转型,而刘庄仍然实行了集体制,并创办了集体企业,集体化道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刘庄制度实践的分析来探讨其集体化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本文通过实地访谈、查阅县志资料,呈现村庄的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体系的实践效果、实践核心和实践方式,以解构这一制度实践和村民二者如何相互作用。刘庄村目前辉煌的经济基础、制度实践和村民三者的互动最终支持了刘庄集体化和集体经济的成功。
- 何奇峰董婧嘉朱垚颖周飞舟
- 关键词:集体经济制度互动
- 土地调整中的农村权力关系——对中国三个村庄的实地研究
- 本文力图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手进行分析,即改革后一段时间内,国家的农地政策在到达农村基层之后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对土地调整政策过程和基层农村调地过程的分析,本文试图从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侧面对此作一个回答。 ...
- 周飞舟
- 谁为农村教育买单?——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被引量:15
- 2004年
-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案例资料 ,分析了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体制改革的关系 ,力图探讨我国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模式。文章指出 ,“以县为主”之所以能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 ,并非县级自身财力加大投入力度的结果 ,而是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农业税在税费改革之后的增量。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 ,县及其以上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规模。
- 周飞舟
- 关键词: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关系
- 一本与一体:中国社会理论的基础被引量:93
- 2021年
- 本文是对建立中国社会理论基础的一个尝试性探索。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在处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方面的问题时难以深入,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认识,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的瓶颈。本文从中国传统的家庭理论入手,以费孝通提出的"反馈模式"为切入点,深入讨论父子关系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差序格局和中国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解。本文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一体本位"而非"个体本位"。一体的思想源于"一本"的社会意识,即以父母为本而非以天为本或以神为本,这在中国传统的祭礼中有明显体现。"一体"是指"父子一体""母子一体",这种深层的社会意识在中国经典文本中有突出表现,本文对与此相关的儒家典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释。"一本"和"一体"的社会意识构成了以"孝"为本的社会伦理体系,与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相互呼应。在这种社会结构下,孝并非一种私德,而是一种具有基础作用的"公德",孝是众德之本,一个真正的孝子也会是一个忠臣。"孝"背后的一本和一体意识也是我们理解差序格局概念以及当今诸多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取决于这种深层的社会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结构的转型。
- 周飞舟
- 在方法与方法论之间:围绕“田野调查实践”课程的对谈
- 2023年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2020年开始探索开设“田野调查实践”课程,将田野教学落实到本科生常规培养过程中。课程采用每周3学时的平行小班课教学形式,每学期开设2个班,每个班由2~3名老师、2名助教和10~12名本科生组成,通过教师指导、助教跟进和学生独立研究的方式,既示范又实践,帮助学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一次完整的田野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周飞舟教授经过3年的教学探索,对于社会学的田野方法教学有了诸多经验体会和心得总结。他与课程的两名研究生助教就课程的设计、教学、案例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谈。
- 周飞舟许方毅薛雯静
- 关键词:教师指导田野研究研究生助教本科生田野调查
- 产业扶贫重要的是“适应性”被引量:2
- 2019年
- 发展产业,要有规模和有效益地发展。但是究竟能不能成功、农民能不能受益,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费孝通先生说,农村的工业是从“农业里长出来的”,和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经济有着很强的联系。如果搞一些“飞来”的产业,就要解决好适应性的问题。比如,我们去湖南一个村子进行扶贫调研,该村种植杭白菊很难推广。其实从自然条件来说,杭白菊是很适应这个地区的,但是农民不爱种,主要原因是嫌麻烦。三四月播种,十月才有收获,还离不开人。菊花收获的时候也很难收,有的时候天不亮就要去摘,等到它全开的时候再摘就晚了。那么农民不愿种是不是说明农民很懒?并不是。
- 周飞舟
- 关键词:形式化适应性
- 行动伦理与“关系社会”——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被引量:181
- 2018年
- 本文梳理和考察了"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将其分为"接轨"与"自觉"两个阶段,并指出"自觉"阶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来自于现实经验研究的要求。在寻求对经验现象和社会行动的深层的、"精神"的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中,中国本土的概念应该努力与中国漫长深厚的学术研究传统对接,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学中国化。本文就对接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针对中国这样一个"关系社会",可以尝试从行动伦理层面切入。当代中国人的社会行动中包含了大量的传统伦理因素,是构成"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正是这些行动伦理将当前的经验现象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学研究的层面上连接起来,为拓宽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提供了可能。
- 周飞舟
- 关键词:社会学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