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束缚与保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春秋女性婚姻被引量:3
- 2010年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词首见于战国文献《孟子》。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由于"孝亲""男女有别"礼制思想的强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礼制即已形成,对春秋男女的恋爱婚姻自由均形成一定束缚。然而,就女性角度而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代表的是社会、丈夫家庭、丈夫等对新妇身份的认可,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婚姻保障作用。
- 周海霞
- 关键词:父母之命春秋女性婚姻
- 内:春秋女性的经济活动
- 2015年
- 春秋时期女性的经济活动分为家庭内与家庭外两种。"内"的经济活动主要体现在纺织、持家两方面。"外"的经济活动则主要表现为从事手工业、教育业、声色职业、女巫等职业领域。由于"女织"不仅是家庭经济的基本来源,而且是国家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诸侯国因此极力提倡"女织"。"内"由此成为春秋女性活动范围及身份的象征,这导致春秋女性从事职业对"内"的靠拢与回归,并对中国传统社会女性的经济活动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周海霞
- 关键词:春秋女性经济活动
- 春秋之孝亲观念与寡母干政
- 2009年
- 春秋时期,宗族政治格局解体,孝亲观念应时而起,成为稳定父家长制大家庭与国家秩序的新生力量。在孝亲观念的庇护下,许多寡母一改"牝鸡无晨"的祖训而涉政。春秋之寡母干政根据其强弱程度可分为对国君废立的干预、对国族大政的干预、对邦交的干涉三种类型。在干政过程中,许多寡母因过度使用孝亲观念,超越了其稳定父家长制大家庭与国家秩序的意义而受到相应惩处。
- 周海霞
- 关键词:春秋
- 论春秋战国时期妇女地位的式微被引量:2
- 2006年
- 春秋中后期开始,随着男性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妇女地位式微。发展到战国之时,女性地位与春秋前期相比已呈明显下降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妇女地位的式微,标志着适应相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周海霞
-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妇女地位
- 清初广东市舶司的建置与沿革被引量:3
- 2014年
- 关于清初市舶司机构的存在,现代工具书持忽视甚至否定态度。但从少量清文献记载来看,清廷初期曾在广东设立过市舶司。海禁后,广东市舶司作为分支机构归并于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并曾与其一并废除;康熙十八年澳门界口陆路贸易开通,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复置;海禁开放后,广东市舶司的海外贸易管理职能被粤海关接管;康熙三十二年,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被裁,广东市舶司作为其分支机构,被彻底裁撤。广东市舶司的几度兴废见证了清初海外贸易政策的曲折转变过程。
- 周海霞
- 关键词:清初粤海关海禁
- 加强高校情商教育的紧迫性及其措施——从高等教育目的的视角被引量:2
- 2006年
-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即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加强我国高校情商教育的力度,无论是从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视角还是从社会本位价值观的视角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紧迫性。
- 周海霞
- 《左传》穆姜面面观:兼评《列女传》对穆姜的道德重构被引量:1
- 2011年
- 因为女教读本《列女传》中的孽嬖形象,穆姜成为传统社会女性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其实,《列女传》描绘的穆姜过于单面,春秋信史《左传》记载的穆姜远比之多面与复杂。对于穆姜的一生,《春秋》经亦给予正面评价。
- 周海霞
- 关键词:《左传》《列女传》
- 严爱:《韩非子》情感智慧
- 2012年
- 《韩非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思想。他不仅提倡理性地认知与控制自己的情感、理性地认知与管理他人情感,并且提倡君主抛却个人情感、依法治国,从而达到利己、利人、利民的目的。《韩非子》认为这样才是真正地爱自己、爱他人、爱人民,其情感智慧可以直接和现代沟通。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相比,《韩非子》的情感思想更多体现为"严"爱。
- 周海霞
- 关键词:《韩非子》情感智慧
- 闽粤米粮贸易与雍乾时粤东揭阳县落地税改革
- 2023年
- 雍乾时期,针对全国落地税乱象,清廷推进核实税银、盈余银归公、修订税则等系列改革政策。其成效如何?揭阳县个案显示:“代纳”“规例”“税及纤毫”等乱象均得到有效控制,但盈余银多交优叙政策又刺激了地方官吏的苛征滥收行为;改革未能根本解决揭阳落地税特设遗留问题。明末揭阳县以稻米种植闻名,吸引大量闽船进港买米,粤东官府由于本省缺粮,于揭阳特设落地税以限制米粮外流规模;清初闽船少至,揭阳米粮跨省贸易衰落,落地税却依旧征收,此为揭阳落地税乱象根源;雍乾落地税改革进程中,因粤东仍然缺粮,具“禁籴”标签之揭阳落地税竟得以存续。
- 周海霞周海霞
- 《中国古代史》课程实施情商教育之道
- 2010年
- 在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情商教育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历史学课程则大受冷落。将情商教育援入历史学课程内容设计不失为激活史学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就《中国古代史》课程而言,其内容涵括大量情感教育思想和情商教育实例素材,为该课程实施情商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 周海霞
-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情商教育史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