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5-2007年重庆市万州区血吸虫病及相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段血吸虫病及其潜在流行因素,为制定库区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要求,在2005-2007年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区域内,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钉螺与家畜感染输入情况的监测。结果本地居民无血吸虫病例报告,居民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78%,外出疫区返乡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10%,疫区来万州人员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7%。在万州段港口码头、船坞、沟壑、洲滩以及水生动植物的饲养繁殖场所开展钉螺输入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库区存在钉螺输入因素,但暂未发现有钉螺输入。库区117份牛血清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重庆三峡库区万州段存在着潜在血吸虫病输入传染源和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三峡成库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为血吸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提示应重点加强监测与防控。
- 周新肖邦忠罗超吴成果郑代坤陈家荣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一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制成效研究
- 目的了解万州区一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除氟防制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进一步采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区第一次流行病学调查至改水除氟前、饮水除氟期间、2000年饮水工程被洪水破坏至第二次流行病学...
- 罗华万时学丁建武周新罗超陈家荣
-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
- 文献传递
- 2010—2014年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居民食用盐碘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掌握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农村居民碘盐食用现状,为碘缺乏病防治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重庆市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每年监测1次,每个镇乡监测点随机抽查4个行政村或居委,每个行政村或居委随机调查15户居民的食用盐,每户抽1份食盐样50g。按GB/T 13025·7-1999定量直接滴定法检测碘离子含量。标准评价:2012年前按《食用盐碘含量》GB5461-2000,碘酸钾含量(35±15)mg;2013年后按GB26878-2011标准,碘盐碘含量21-39mg/kg。结果 2010—2014年食用盐碘镇乡监测覆盖率80.48%,监测食用盐1 667份,合格碘盐1 602份,碘盐合格率为96.56%。2013年碘盐合格率最低(90%),其余4年均在95%以上,但仍有3.44%碘盐碘含量低于或高于碘盐国家规定标准限值。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6.10%,不合格碘盐食用率3.44%,在5个监测年度中,4个年度发现有非碘盐,占监测样本数0.47%。结论万州属轻度缺碘地区,三峡库区万州段又系榨菜生产地,榨菜加工生产企业在对榨菜中使用非碘盐,当地农村一些居民存在对碘缺乏病防治认识不足,贪图榨菜盐便宜,导致一些榨菜加工盐流入居民户,会对碘缺乏病防治成效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居民食用碘盐监测工作需要持续持久开展。
- 罗超周新郑代坤陈春蓉王军
- 关键词:长江三峡库区食用盐碘含量碘盐合格率
- 2007年重庆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潜在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2007年监测。结果2007年重庆市各级查出3例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当地居民、疫区返乡人员和疫区来渝人员的IH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80%、1.55%和0;三类人群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未发现钉螺和从流行区引进的植物、家畜。结论三峡库区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
- 吴成果罗兴建周新肖邦忠司正云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2006年重庆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设立监测点,建立病例报告制度,开展个案调查;对人群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作血清抗体筛查,阳性者进行粪便检查;调查家畜和植物引进情况等。结果分别检查从疫区返乡人员、来渝人员88、107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4%、1.87%,未检出血吸虫卵;未发现从流行区引进的植物和家畜;当地居民生产以牛耕为主,经常接触江、河水。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
- 吴成果罗兴建周新肖邦忠司正云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三峡库区
- 重庆市万州农村地区土源线虫病感染现况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明确万州当前农村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状况,为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万州42个农村镇乡按照东南西北随机抽取4个村作为调查点,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蛔虫、钩虫、鞭虫、肝吸虫虫卵,用透明胶纸法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得少于500人。结果共检出5种土源线虫感染;总感染率为15.88%(327/2059);蛔虫、钩虫、蛲虫、鞭虫、肝吸虫的感染率依次为10.93%(225/2059)、6.41%(132,2059)、2.34%(9/383)、1.75%(36/2059)、0.19%(4/2059)。壤渡镇感染率最高为23.40%(117/500),而分水镇最低10.16%(51/502)。2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虫卵总检出率为18.67%(289/1548);其次为3~6岁年龄组人群虫卵检出率为10.00%(16/160);最低为13~19岁年龄组人群,其检出率3.15%(4/128)。结论万州区人群土源线虫总感染率15.88%介于全国中度流行区感染率水平,应加强农村地区的改水改厕工作,强化学前儿童及中小学生等目标人群的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对重点人群每年进行驱虫治疗。
- 罗超陈家荣冉贞卫周新冉华
- 三峡库区重庆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评估三峡库区重庆段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传播风险。方法选择三峡库区重庆段的万州区和开县作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监测点,2008、2010、2012年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300名以上6-65岁当地常住居民。2008-2012年每年对监测县内的流动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学筛查,血检阳性者用改良加藤法进行病原学检查。2009-2012年每年对家畜开展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对危险地带和可疑环境开展钉螺监测。结果共调查当地常住居民2 807人,血清阳性率为1.28%。共调查流动人口3 518人,阳性率为2.42%,阳性率波动在1.38%-4.11%之间,血清阳性者经粪检未检测出血吸虫卵。调查家畜485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的家畜。固定监测点、流动监测点、可疑漂浮物分别调查358 565 m^2、525 821 m^2、13 050 kg,未发现钉螺。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未发现血吸虫病扩散和钉螺输入,但存在血吸虫病扩散风险,应加强钉螺输入监测工作。
- 吴成果罗兴建李珊珊肖邦忠周新陈小兵
- 关键词: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风险评估
- 一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制成效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万州区一起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除氟防制成效及存在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进一步采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区第一次流行病学调查至改水除氟前、饮水除氟期间、2000年饮水工程被洪水破坏至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氟区居民从改水前每人每日水氟总摄入量的6.60m g降至改水后0.32m g,共下降20倍左右,改水前后水氟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93.41,P〈0.001);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改水前的100%降至9.09%,改水前后氟斑牙患病情况之间差异有非常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5)。结论:改水后饮水工程为居民提供清洁自来水达15年之久,氟区居民氟毒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程度明显减轻,但2000年饮水工程被洪水破坏后,8~12岁儿童氟斑牙新增2例,饮水氟毒危害依然存在。建议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传力度,进一步采取防制措施,重建饮水工程,防止饮水氟毒的继续危害,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 罗华万时学丁建武周新罗超陈家荣
-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
- 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模拟血防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下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的2个自然村为血防干预示范点,对学生和居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选择部分居民户进行改水改厕,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环境样品检测,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学生的血防知识总及格率分别为86.3%(392/454)和87.2%(232/266),与干预前居民3.9%(22/566)及学生9.4%(30/3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水后居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及感官指标超标样品数下降,其中微生物超标率显著下降,改水前后样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86.5%(173/200)和20.0%(20/100);干预前后,示范点居民常见肠道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1.5%(63/200)和14.5%(29/200)。结论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等模拟血防干预手段,能提高居民血防知晓率,增强血防意识,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虫卵入水等环节降低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传播的潜在风险。
- 周新陈家荣李珊珊罗超丁建文
- 关键词:血吸虫病干预效果三峡库区
- 1950-2011年重庆万州区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疟疾发病规律,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疟疾传播,最终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万州区1950-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50-2011年万州区累计发生疟疾66888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出现了两次发病高峰,其中1954年发病率高达1455.14/10万。通过几十年来开展"两根治、一预防"的综合防治,万州区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近10多年来,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10万以下,并于1991年达到了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从2009年起已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所发病例均为输入型疟疾。结论实施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必须对往返于高疟区的流动人群进行重点防控。
- 陈春蓉周新郑代坤罗超万时学
- 关键词:疟疾疫情分析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