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增超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6篇葡萄膜
  • 6篇细胞
  • 5篇实验性自身免...
  • 5篇视网膜炎
  • 5篇葡萄膜视网膜...
  • 5篇免疫
  • 5篇膜炎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4篇细胞因子
  • 4篇细胞因子信号...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单抗
  • 2篇蛋白
  • 2篇信号
  • 2篇血管
  • 2篇眼前节

机构

  • 9篇爱尔眼科医院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山东省眼科研...
  • 1篇合肥爱尔眼科...

作者

  • 21篇周增超
  • 8篇王红
  • 7篇王启常
  • 5篇彭晓燕
  • 4篇陈娟
  • 4篇赵萌
  • 3篇梁亮
  • 3篇姚瞻
  • 3篇应良
  • 2篇魏文斌
  • 2篇黄钰森
  • 2篇段毅琴
  • 2篇陈忠平
  • 2篇刘云霞
  • 2篇刘汉生
  • 1篇王瑶
  • 1篇王筱云
  • 1篇陈海婷
  • 1篇唐仕波
  • 1篇侯彬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放液单纯巩膜外加压术治疗32例32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2)mo,最佳矫正视力>0.1者17例17眼,2例2眼术后短期内眼压升高,首次手术解剖复位30例30眼,成功率94%。2例2眼术后视网膜下增殖继续发展,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术对视网膜下增殖不严重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有效。
王启常刘汉生周增超陈娟
关键词:巩膜外加压术视网膜脱离
IL-1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研究IL-17阳性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眼部的表达。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氟氏完全佐剂等量混合注射于20只Lewis大鼠的右后足底部为实验组,于建模后第7、10、11、12、13、14、21、28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并根据de Smet的标准对炎症进行分级。用0.3 mL肝素(5 000 U/mL)注射至左心室以抗凝血,然后取眼球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多克隆抗体在眼组织中的表达,5只正常Lewis大鼠作为对照。结果用IRBP免疫Lewis鼠后第10天,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眼前节炎症表现,免疫后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炎症平均得分为0.4、3.2、1.6和0.2。实验组大鼠眼组织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光感受器细胞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部位可见IL-17蛋白表达,而正常组未见IL-17蛋白表达。第7、14、21、28天各组大鼠眼部组织切片染色的平均得分分别为0.6、4、2、0.4。EAU大鼠眼部炎症表现的严重程度与IL-17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8,P<0.01)。结论IL-17蛋白在Lewis大鼠EAU模型中呈高表达,表明IL-17阳性表达细胞在EAU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梁亮王红彭晓燕赵萌周增超
关键词:IL-17自身免疫反应葡萄膜视网膜炎
眼部结核被引量:3
2008年
结核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常感染肺部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以涉及全身多种脏器,包括眼。本文就其在眼部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做一综述。
周增超王红
关键词:结核眼病
Eales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Eales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2在我院诊断为Eales病的57例11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随访6mo以上,视力提高88眼,视力不变19眼,视力下降3眼。结论: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周增超王启常陈忠平陈娟
关键词:EALES病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视网膜内的表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视网膜内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方法。90只Lewis大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分组,分别为未治疗组40只大鼠、治疗组40只大鼠及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动物模型,治疗组从免疫后1—28d,给予环孢素(CsA)灌胃,每天20mg/kg体重,而未治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未给予免疫和治疗。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d按分层随机号抽取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各10只大鼠进行相关检测,观察大鼠眼部炎性变化,双眼取材,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内SOCS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2、干扰素1(IFN-γ)的水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和视网膜内SOCS蛋白表达量进行对比分析,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用Mann—Whitney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进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大鼠炎性反应分值比较。结果免疫后14d,未治疗组可见明显的虹膜睫状体炎,房水闪辉阳性,虹膜后粘连,瞳孔不规则甚至前房积脓,炎性反应分值是1.5±0.5;而治疗组眼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炎性反应分值是0.5±0.3。未治疗组的IL-12、IFN-γ及IL-4免疫后14d达到最高峰(均P〈0.05),免疫后28dIL-12、IFN-γ下降到正常水平(均P〉0.05),IL-4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IL-12、IFN-γ的动态变化不明显(均P〉0.05),IL-4在整个病程中呈上升趋势(均P〈0.05)。SOCS1、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IS)mRNA免疫后14d表达最高,未治疗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3.41倍和3.36倍,治疗组分别为1.44
王红周增超彭晓燕赵萌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炎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对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眼前房角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 8例 16眼的眼前房角分别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方法进行检查 ,采用 Spaeth分级系统记录结果 ,采用线性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对 2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检查方法在判断房角入口角度、虹膜根部附着点和周边虹膜形态 3个方面均有相关性 ,其中房角入口角度相关性最好 ;窄角状态时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基本不受照明光和机械作用干扰 ,能定量测量房角入口角度 ,对周边虹膜形态判断准确 ,信息保存方便 。
王智鹏姚瞻周增超黄钰森应良
关键词:眼前节分析系统前房角镜眼科诊断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在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的表达。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研究。抽取15例VKH活动期患者、17例静止期患者和1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2、IFN-γ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SOC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对三组实验结果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中的两两比较进行统计。结果活动期和静止期VKH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水平分别为(28.40±5.93)、(34.5±9.47)和(11.25±4.43)ng/L,IL-12的水平为(24.33±8.55)、(11.53±6.11)和(5.19±2.43)ng/L,IFN-γ的水平为(18.05±2.23)、(15.53±2.63)和(1.61±3.47)ng/L,IL-4、IL-12和IFN-γ在活动期和静止期VKH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4在静止期患者较活动期患者水平升高(P〈0.01)。IL-12和IFN-γ在静止期患者较活动期患者水平低(P〈0.01,P〈0.05)。SOSC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ytokine inducible SH2 containing protein,CIS)、SOCS1、SOCS2、SOCS3、SOCS5mRNA在VKH活动期患者PBMC内的表达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0.72、4.92、1.09、0.75和1.15倍,静止期患者是正常对照组的1.15、2.25、1.40、0.69和1.16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活动期患者的CIS水平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人(P〈0.01),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1在活动期患者体内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P〈0.05),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2在患者和正常人之间无明显
刘云霞王红彭晓燕周增超
关键词: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单核细胞因子类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100只Lewis大鼠诱导EAU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从免疫后第1天至第28天,给予环孢霉素A(CSA)灌胃,20mg/(kg·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免疫前、免疫后7、14、21、28d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部变化并抽取其心脏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2、干扰素(IFN)-γ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内SOCS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免疫后14d时炎症最明显。对照组可见明显的虹膜睫状体炎,治疗组前房轻微炎性渗出,但无虹膜后粘连及前房积脓。对照组血清中IL-12、IFN-γ免疫后14d达到最高峰,28d下降到基础水平,治疗组在免疫后14d达到高峰,但是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点与免疫前比较无差异;IL-4在对照组中下降不明显,治疗组在整个病程中呈上升趋势。SOCS1、SOCS5mRNA免疫后14d表达最高,对照组分别是免疫前的4.05和3.83倍,治疗组分别为1.15和1.16倍;两组中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IS)与SOCS3mRNA轻度升高,对照组较治疗组略明显。对照组中SOCS1、SOCS5蛋白在免疫后7、14、21d时显著高于免疫前,CIS、SOCS3蛋白在免疫后14、21d显著高于免疫前;治疗组中仅SOCS1蛋白在免疫后14d显著高于免疫前,其他时间点较免疫前无明显改变。结论SOCS1、SOCS5水平升高与EAU发生过程中的Th1型反应增强有关,CIS、SOCS3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存在着Th2细胞反应的增强以对抗Th1细胞反应,实现动态免疫平衡。
周增超王红彭晓燕赵萌
关键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
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与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的 7例 14只眼拍摄彩色眼底图像 ,其中 5例 10只眼进行 FFA检查 ,6例 12只眼进行黄斑部 OCT检查。 结果 检眼镜检查黄斑部有微囊样改变的 8只眼 FFA表现为分布不均的颗粒状透见荧光 ,部分密集呈条状或块状 ,形态与眼底表现的微囊样改变无确定对应性 ;眼底检查 2只眼黄斑部表现为色素紊乱者 ,FFA表现为斑驳状荧光 ;3只眼颞下方劈裂的视网膜 FFA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毛细血管扩张 ,片状无灌注区 ,劈裂起始处可见斑驳状荧光。OCT检查显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增厚 ,层间分离 ,呈大小不等的囊样低反光区。 结论 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症黄斑部视网膜劈裂处有色素上皮的增生与脱失 ,FFA表现为颗粒状透见荧光 ,OCT表现为囊样低反光区。
徐海峰王伟周增超王筱云
关键词:视网膜劈裂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
抗结核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葡萄膜炎的初步临床观察
周增超王启常刘汉生陈娟段毅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