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作品数:33 被引量:25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前后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变化,探索针刺干预轻度认知障碍的作用机理和疗效的客观化标准。方法以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为研究对象,以功能磁共振为研究手段,参考临床实际情况,长时程针刺干预,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变化。结果针刺前听觉任务激活的脑区包括颞叶的颞上回(BA22)、颞中回(BA21)、颞极区(BA38),额叶的体感皮层(BA1)和前运动皮层(BA6)。针刺后激活的脑区包括颞叶的颞上回(BA22),额叶的额眶叶(BA11)、额极区(BA10)、额叶被盖。被激活脑区明显少于针刺前被激活区。结论LACI相关的脑功能区涉及到额、颞叶,表现为执行听觉任务时颞叶皮质激活增多,前额叶皮质未激活;长时程针刺后颞叶皮质激活减少,前额叶皮质激活。fMRI可以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针刺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可视化依据。长时程针刺可以作为LACI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能够减少被激活脑区,提高任务刺激加工效率。 侯小兵 张允岭 刘明 周丽关键词:中医内科学 针刺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 骨痹通方对骨关节炎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Ⅱ型胶原酶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以盐酸氨基葡萄糖为阳性对照组,研究骨痹通方调控W nt/p-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大鼠膝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 M P-3)、Ⅱ型胶原酶(COL-Ⅱ)的表达的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骨痹通组,每组7只。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及骨痹通组分别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及骨痹通方灌胃治疗。采用Real-time PC 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中Wnt5a、β-catenin、MMP-3、COL-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结果:骨痹通方组与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抑制Wnt5a、β-catenin、M MP-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减少COL-Ⅱ的降解(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Wnt5a、β-catenin、MM P-3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COL-Ⅱ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c结论:骨痹通方能明显抑制Wnt5a、β-Caumiri的表达,从而减少M M P-3的产生、促进C 0L-II的表达,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杜梦梦 鄢泽然 陈颖颖 周丽 陶庆文关键词: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不同针刺频次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根据自身意愿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每星期治疗3次,对照组每星期治疗2次。治疗10星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MoCA量表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oCA得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3%,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量表中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延迟记忆和定向能力等因子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干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有确切的近期疗效,每星期治疗2次与每星期治疗3次的针刺疗效无显著差异。 潘良 周丽 胡慧关键词:针刺疗法 电针 针刺频次与疗效相关性的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性因素。对古代文献中有关针次频次的论述进行分析探讨,从根据体质确定针刺频次、根据病因确定针刺频次、根据病情确定针刺频次几方面来探讨决定针刺频次的因素,并对古代文献中常用的针刺频次方案提出了较详尽的解释。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探讨,以期能对现代临床研究起到指导、借鉴作用。 潘良 周丽 胡慧关键词:针刺 频次 疗程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期痴呆辨经探讨 被引量:10 2012年 对"毒损脑络"理论、络病学说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老年期痴呆的病机及辨经论治。初步认为毒瘀遏阻脑络为"毒损脑络"证候特征,毒损脑络、督脉瘀滞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机,治疗以治络通络为法,以通为补,通调督脉为老年期痴呆辨经论治的重要环节,是"毒损脑络"理论在针灸干预老年期痴呆辨经论治中的具体运用,拓展了络病学说在针灸防治疾病领域中的应用。 周丽 张允岭 侯小兵 胡慧关键词:毒损脑络 督脉 老年期痴呆 基于“内燥”理论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15 2021年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属于中医"燥痹"范畴,"内燥"可导致机体干燥少津,与pSS所致的口眼干燥症状十分相似。"内燥"理论在pSS的辨证论治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内燥"理论从"内燥"的产生与素体阴虚、大病伤阴、嗜食肥甘厚味等因素有关;pSS的发病是"内燥"所致的脏腑功能阴阳失调及陶庆文教授辨证论治pSS的经验三方面介绍陶庆文教授对pSS的深刻认识。 杜梦梦 罗静 周丽 胡琪 张丽宁 陶庆文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内燥 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倦怠乏力症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出现倦怠乏力症状患者与未出现倦怠乏力患者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4人,依据问诊症状将其分为倦怠乏力组(46人)和非倦怠乏力组(28人),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肌肉骨骼超声指标,探究2组之间差异。结果倦怠乏力组28关节肿胀数目、患者健康状况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超声下28关节滑膜炎数、超声下28关节滑膜炎积分、超声下28关节PD数、超声下28关节多普勒血流信号(PD)积分及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 28)较之于非倦怠乏力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年龄、28关节压痛关节数、Ln(CCP+1)、Ln(RF+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倦怠乏力症状与RA患者炎症指标、疾病活动度及超声下关节表现具有一定的关联,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李杰 吴凤芝 陈光耀 郑思思 周丽 徐愿 罗静 陶庆文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倦怠乏力 症状 公孙、内关为主针刺防治化疗性呕吐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观察以公孙、内关为主针刺防治化疗性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将40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A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第2周期用格拉司琼加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B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加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第2周期单用格拉司琼。结果:针刺治疗止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与单用格拉司琼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第1~2天无显著性差异,第3~5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增强格拉司琼对抗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防治,有效克服格拉司琼对迟发性呕吐治疗的局限性,明显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使化疗顺利进行。 周丽 胡慧 李泉旺关键词:针刺 化疗呕吐 公孙 内关 足三里 针刺治疗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M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1979-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学位及会议论文数据库 (1985-2012年),PubMed数据库(1966-2012年)和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期),所有检索时间截止到2012年2月。收集所有以针刺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非血管性痴呆(VMCI)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一种国际公认的评价认知能力的量表。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地进行文献的筛选,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的效应指标为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或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 RR),均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表示。结果 纳入12篇RCT共691例,所有文献质量均为B级。9篇为针刺结合其他疗法与其他疗法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认知功能训练,电针(MD 1.59, 95%CI 0.69~2.48, P=0.0005,3项研究)或体针(MD 3.26, 95%CI 1.69~4.83, P〈0.01, 1项研究)结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明显增加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的评分。针刺与西药比较可增加认知功能量表评分(MD 2.16, 95%CI 1.36~2.95, P〈0.01,3项研究)。所有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论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认知功能,针刺疗法本身也似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周丽 张允岭 曹卉娟 胡慧关键词:针刺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单次延长应激建立PTSD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氟西汀组。造模前2周每天灌胃给药1次,造模后静养1周,采用旷场实验和僵立行为测试评价大鼠的焦虑和恐惧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结果较之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P<0.05)、穿格次数(P<0.05)及单次最大运动距离减少(P<0.01),僵立行为次数和时间增加(P<0.05),血清皮质酮浓度升高(P<0.01)。较之于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增加(P<0.05),血清皮质酮浓度减低(P<0.05);氟西汀组僵立行为次数(P<0.01)和时间减少(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有效预防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增强大鼠对应激的适应能力。 宋威江 陈光耀 周丽 李姝蒙 徐行 张丽宁 宋月晗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创伤后应激障碍 行为学 皮质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