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平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脊液大量释放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大量释放脑脊液,同时全身及鞘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7例。结果46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大量释放脑脊液使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 沙龙金夏昌兴吴贵平曾文胜王广斌
- 关键词:颅内感染神经外科手术
- 重型颅脑损伤大剂量脱水剂致脑梗死52例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吴贵平曾鹏沙龙金王广斌曾文胜
- 磁共振波谱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评分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背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较常见且其引发的脑震荡后综合征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主观,相关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临床诊断尚存争议,因此探寻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有效检测手段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评分在m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6月选取东莞东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mTBI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于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MRI检查、P300检测和RPQ评分,分别测量其大脑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及其右侧的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水平,并记录病例组患侧、健侧NAA/Cr、Cho/Cr,对照组左侧、右侧NAA/Cr、Cho/Cr,记录两组P300波幅、P300潜伏期、RPQ评分。结果两组常规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峰较其健侧下降、Cho峰较其健侧升高。对照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NAA/Cr、Cho/Cr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基底核、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患侧NAA/Cr、Cho/Cr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Cr小于健侧,Cho/Cr大于健侧(P<0.05)。病例组P300波幅小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RPQ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NAA/Cr与P300波幅呈正相关(r=0.874,P<0.001;r=0.883,P<0.001),与P300潜伏期(r=-0.813,P<0.001;r=-0.850,P<0.001)、RPQ评分(r=-0.617,P<0.001;r=-0.627,P<0.001)均呈负相关;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Cho/Cr与P300波幅均呈负相关(r=-0.862,P<0.001;r=-0.749,P<0.001),与P300潜伏期(r=0.607,P<0.001;r=0.552,P=0.002)、RPQ评分(r=0.786,P<0.001;r=0.55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MRS能从�
- 陶仅德李秋雨漆强曾鹏刘晓吴贵平
- 关键词:脑损伤脑震荡后综合征
- 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及MRS的诊断与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
- 漆强陶仅德邹玉林刘晓李志娟陈真平李兴付吴慧琴吴贵平李扬彬
- 该项目研究了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及MRS改变,探讨MRI、MRS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伤情评估中的价值。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并通过正确评估伤情及预后,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有效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 10例硬脑膜外血肿术后合并脑梗塞分析
- 2004年
- 硬脑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1].我科1998年至2002年共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194例,其中10例术后出现脑梗塞,现报告如下.
- 傅丹吴贵平曾文胜
-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脑膜外血肿脑梗塞手术治疗
- 扩散张量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及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诊断为mTBI的患者(mTBI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均进行磁共振DTI检查,测定两组的内囊、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同时应用脑电生理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FAP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TI与电生理P300电位及血清GFA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常规MRI检查均未见异常,mTBI组DTI显示有部分兴趣区(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的纤维束稀疏或中断,同时该区域的FA值较健侧相应区域低(P均<0.01),而ADC值各部位健患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mTBI组的P300波幅降低,P300潜伏期延长,血清GFAP水平升高(P<0.05,P<0.01)。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FA值与其P300波幅呈正相关(r=0.874,0.883;P均<0.01),与P300潜伏期(r=-0.813,-0.850;P均<0.01)及血清GFAP水平呈负相关(r=-0.617,-0.627;P均<0.01)。结论 DTI对mTBI较敏感,其FA值更能反映伤后脑白质受损情况,结合P300、血清GFAP检测可对mTBI的病情和预后作出较客观的评估。
- 陶仅德李秋雨漆强吴贵平何永明李扬彬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事件相关电位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临床观察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好转。引流1周后,患者头痛明显减轻109例,占94.8%;术前有意识障碍59例,有53例意识明显好转,占89.8%;CSF(脑脊液)检查红细胞由(+++)转为(-)时长为7~10d,蛋白定量由升高到恢复正常。以治疗2周界定,出现脑积水12例,出现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21例,合并发热3例,颈强直克氏征阳性4例。结论:腰大池引流术安全、可靠、侵袭性小,可缓解症状,减轻继发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并发症。
- 吴贵平曾文胜沙龙金王广斌钟俊贤
-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0例,24h内给予甘露醇常规剂量250mL静脉点滴治疗,1次/(8-12)h;B组21例,患者24h内给予甘露醇半量125mL静脉点滴治疗,1次/(8-12)h;C组23例,发病后24h内未接受甘露醇治疗;三组其他治疗无差别。观察三组患者降颅压效果,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结果:A、B组患者降颅压疗效显著优于C组(P<0.01),B、C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A组(P<0.05),B、C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A、B两组BUN、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UN、Cr值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BUN、Cr值低于A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高压,半量甘露醇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对肾功能损伤较轻,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剂量。
- 吴贵平沙龙金曾文胜王广斌曾鹏钟俊贤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甘露醇肾功能
- 个性化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个性化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出院时GCS评分15分,均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患者术后均3-5d顺利拔管,无1例行二次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2例患者因血肿清除不彻底,于术后2-8d施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后痊愈。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效果理想,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吴贵平沙龙金曾文胜王广斌曾鹏钟俊贤
- 关键词: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引流与开颅手术治疗的比较
- 2005年
- 目的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引流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20例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微创组64例,开颅组56例,两组病例在意识状况的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在病床边局麻下操作,经严格的术前规划后将软通道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引流。开颅组采用传统的全麻下开颅血肿清除。结果微创组死亡9例,病死率14.1%。开颅组死亡18例,病死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存活的病例中,微创组Ⅰ、Ⅱ级的比例明显优于开颅组(P<0.01)。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只要无脑疝发生,就应积极开展微创引流治疗。
- 夏昌兴沙龙金曾文胜严跃丰吴贵平付丹朱兆川杨敏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引流尿激酶开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