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志坤

作品数:53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梗死
  • 13篇脑梗
  • 12篇脑梗死
  • 9篇动脉
  • 8篇疗效
  • 7篇血管
  • 7篇小儿
  • 6篇动脉狭窄
  • 5篇青年脑梗死
  • 5篇疗效观察
  • 4篇他汀
  • 4篇卒中
  • 4篇细胞
  • 4篇脑卒中
  • 4篇颈动脉
  • 4篇伐他汀
  • 3篇丁苯
  • 3篇动脉硬化
  • 3篇动脉硬化指数
  • 3篇动态动脉硬化...

机构

  • 31篇保定市第二中...
  • 9篇温州医学院附...
  • 8篇长春市儿童医...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吉林省中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保定市第二医...

作者

  • 48篇吕志坤
  • 17篇卢波
  • 14篇王晓静
  • 13篇张晓红
  • 10篇何妮娜
  • 9篇冯志霞
  • 9篇唐彦
  • 9篇李国珍
  • 8篇牛晓婷
  • 7篇郭书琴
  • 6篇邵蓓
  • 6篇郑晋华
  • 6篇王沙沙
  • 5篇许哲通
  • 5篇岳术义
  • 4篇杜双霞
  • 3篇徐惠琴
  • 3篇张扬
  • 2篇刘冬梅
  • 2篇沈丹平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病案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水岭脑梗死之间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水岭脑梗死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分水岭脑梗塞组患者46例,非分水岭脑梗死组50例,无脑梗死组50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逐一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24小时平均血压(全面)、24小时平均血压(醒时)、24小时平均血压(睡眠)、24小时收缩压最大(全面)、24小时收缩压最大(睡眠)、收缩压最小(醒时)、24小时舒张压最大(全面)、24小时舒张压最大(醒时)、24小时舒张压最大(睡眠)等指标分水岭梗死组与分水岭脑梗死、无脑梗死组之间有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两组组间分析可见分水岭组与非分水岭组、无梗死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非分水岭梗死组与无梗死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分水岭梗死发生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收缩压舒张压最大值改变最有意义。
吕志坤卢波冯志霞唐彦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分水岭脑梗死
胼胝体梗死一例临床分析
牛晓婷王贞黄海波吕志坤郑晋华
PU-079导致脑栓塞的左心房粘液瘤4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郑晋华邵蓓吕志坤牛晓婷
茶多酚对MPTP-PD小鼠模型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寻找茶多酚(TP)对PD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70只随机分为8组,A组(对照组)...
吕志坤邵蓓张扬徐惠琴牛晓婷宋兴伟黄学荪王群姬
文献传递
探讨不同性别脑卒中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的差异,以利于进行针对性防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005年6月~2011年1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新农合55~75岁脑梗死患者880例,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对所有脑卒中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结果:女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l ogi st i 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女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和饮酒是男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及脑出血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P=0.001)。女性心源性栓塞型卒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01),而女性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比例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3个月随访的残疾率高于男性(P<0.001)。结论: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及类型存在着差异,女性患者3个月功能恢复较男性差。
卢波尹航赵小辉吕志坤
关键词:脑卒中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CW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0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小板参数等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等血小板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9.6±1.4)f L比(12.8±1.5)f L,(11.3±2.7)f L比(14.4±3.1)f L,0.285±0.060比0.337±0.062,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CW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张晓红杜双霞卢波吕志坤唐彦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关于硫酸氢氯吡格雷抵抗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抵抗基因检测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的应用及意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为防止急性心梗、急性脑梗的发生,降低致死、致残率,预防予以支架血管成形术,但术后患者需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冠心病患者检测硫酸氢氯吡格雷基因更为广泛,但脑血管支架术后应用并不普及。对于存在硫酸氢氯吡格雷抵抗基因的患者,需更换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达到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王沙沙卢波吕志坤王晓静郭金刚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2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后有无呈现END的表现,分为END组(28例)和无END组(124例)。收集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糖尿病史和缺血性卒中史比例高于无END组(P<0.05);两组梗死部位、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缺血性卒中史、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32、2.542、1.854、1.679,P<0.05)。结论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性卒中史及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者发生END的风险更高。
王晓静卢波何妮娜吕志坤李国珍赵传清沈丹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阿替普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清GFAP、NPY水平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肽Y(NPY)水平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1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老年抑郁评分表(GDS)分析出院后6个月是患者抑郁状况,根据抑郁发生情况和程度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变类型的资料;检测入院时血清GFAP、NPY水平;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日常活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DS评分与NIHSS评分、ADL评分、血清GFAP、NPY水平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15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PSD发生率为33.95%(73/215),其中轻度抑郁39例(53.42%),中重度抑郁34例(46.58%)。PSD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GFAP水平为(12.55±3.69)分、(24.21±6.01)μg/L,高于非PSD组[(5.77±1.73)分、(18.55±2.49)μg/L],血清NPY水平及ADL评分为(241.58±58.16)ng/mL、(46.43±10.68)分,低于非PSD组[(380.14±67.35)ng/mL、(74.79±10.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及血清GFAP水平为(16.17±3.58)分、(26.80±6.43)μg/L,高于轻度抑郁组[(9.38±2.88)分、(21.94±3.96)μg/L],而血清NPY水平及ADL评分为(213.16±39.66)ng/mL、(41.21±9.72)分,则呈显著低于轻度抑郁组[(266.36±60.73)ng/mL、(50.97±9.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血清GFAP水平与患者G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清NPY水平及出院后ADL评分则与GD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GFAP水平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PY水平及ADL评分是GD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是影响PSD的重要因素,同时血清GFAP、NPY水平可作为预测PSD发病及病�
李国珍吕志坤王晓静贾磊华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功能缺损
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茶多酚对PD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复制PD模型,观察茶多酚对PD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PD模型组与茶多酚保护组比较PD模型小鼠爬杆时间明显缩短,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纹状体内IL-6含量增高,TNF-α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茶多酚对MPTP-PD模型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L-6的分泌有关。
吕志坤邵蓓张扬宋兴伟黄学荪王群姬徐惠琴牛晓婷
关键词:帕金森病茶多酚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