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慧敏
- 作品数:26 被引量:2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心肌炎与肺炎并发心衰与ARDS抢救成功一例报告
- 2008年
- 宋志芳谢伟单慧敏殷娜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肺炎ARDS
- 人工通气在非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评价人工气道建立和有效通气在非心脏疾患引起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真正价值 ,分析与总结有效人工通气与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之间关系 ,探讨对这类患者采取CPCR的抢救步骤和时机 ,为临床采取切实有效CPCR步骤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停止行CPCR患者 2 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心肺复苏(CP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CAB组 (12例 / 12例次 )和ABC组 (14例 / 18例次 )。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为 <5min、5~ 10min、>10min组 ;ABC组中 ,部分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以前 ,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和接受有效通气治疗 ,一旦心搏骤停发生后 ,在AB措施已经存在条件下进行心脏复苏。统计与计算各组复苏成功率(% ) ,χ2 检验各组差异显著性。结果 CAB组患者接受C -AB间隔时间不等 ,Ⅰ、Ⅱ期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Ⅲ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P <0 0 5 )。ABC组Ⅲ期复苏成功率分别为 83 3% (15 / 18)、77 7% (14 / 18)、6 6 7% (12 / 18) ,与CAB组总体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CAB对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也是可取的CPCR抢救步骤 ,但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 ,尤其当 5min内?
- 郭晓红宋志芳潘祝平王树云顾茵谢伟霖张悦殷娜朱云琳单慧敏李文华谢伟陈列彬
- 关键词:心搏呼吸骤停心肺脑复苏有效通气
-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1
- 2002年
-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 关键词:心搏骤停人工气道通气心脏复苏
- 普通肝素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内科ICU 2 0 0 0年 1 2月所有接受肝素治疗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原发病、肝素治疗时机与用量、治疗前后休克与出血倾向纠正情况 ,实验室指标变化、预后与死亡原因等。结果 1 1例 (男∶女 =8∶3)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60 0± 1 1 6)岁 ;所有患者肝素治疗前均有顽固性休克 ,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 (1~ 5mg/h)后 ,顽固性休克缓解率 90 9% (1 0 /1 1 ) ;8例肝素治疗前就合并出血倾向患者 ,治疗后明显好转 7例 (87 5 % ) ;所有患者中痊愈 3例 (2 7 3 % ) ,死亡 8例 (72 7% ) ,仅 1例死亡原因与DIC直接有关。结论 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DIC不但安全有效 。
- 宋志芳朱赟琳王树云郭晓红谢伟张悦殷娜李文华单慧敏陈列彬谢伟霖
-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顽固性休克
- 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影响机械通气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 ,为提高机械通气抢救危重病成功率寻找途径。方法 :收集 12 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及 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比较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APACHE 评分 )、是否合并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和其它部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12 0例中有 10 5例 ( 87.5 % )并发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分离出 486株细菌 ,其中 G-杆菌 35 0株 ( 72 .0 % ) ,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 ( 2 12株 ,43.6 2 % ) ;79例 ( 6 5 .8% )发生 MODS,其中 48例 ( 6 0 .8% )死亡 ;未合并感染者死亡 2例 ,单一细菌感染者死亡 15例 ,混合细菌感染者死亡 5 6例 ( P<0 .0 0 5 ) ,且 MODS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 3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或 P<0 .0 0 1)。结论 :虽然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病患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和 MODS是这类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感染病原菌种类、数量、年龄、APACHE 评分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 顾茵宋志芳潘祝平王树云殷娜张悦李文华谢伟朱贇琳单慧敏
- 关键词: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
- 糖皮质激素改善ARDS缺氧与休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判断糖皮质激素(GC)改善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氧血症与休克的疗效。方法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制作猪ARDS模型,随机分对照与早、中期治疗组,甲基氢化泼尼松20mg(4mg^(-1)·kg^(-1)·d^(-1))静脉注射(q.12.h.),72h连续观察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与生存时间。结果 各组在(8.3±8.5)h出现ARDS(PaO_2/FiO_2<200mmHg),生存时间分别为(11.0±6.6)h、(35.3±12.5)h和(52.5±13.8)h,早、中期治疗组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PaO_2/FiO_2和平均动脉血压(MB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中期治疗组自身对照PaO_2/FiO_2和MBP改善明显(P<0.001,P<0.005)。结论 GC能协助机械通气和常规抗休克治疗改善猪感染性ARDS的低氧血症与休克。
- 宋志芳郭晓红谢伟单慧敏孙波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ARDS休克低氧血症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与比较乌司他丁(UTI)和糖皮质激素(GC)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IP)制作SD大鼠脓毒症ALI模型,随机分ALI组、GC治疗(GC)和UTI治疗(UTI)组,成模后3 h、6 h、12 h开腹抽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提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总蛋白(TP)、总磷脂(TPL)、饱和磷脂酰胆碱(DSPC)含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含量,观察与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UTI组PaCO_2、PaO_2、HCO_3^-、BE与GC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于ALI组(P<0.05);两组W/D均明显低于ALI组(P<0.01),BALF中TP显著低于ALI组(P<0.01),TPL和DSPC/TPI,高于ALI组(P<0.05、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肺组织匀浆中MPO、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LI组(P<0.01),UTI组MPO含量还明显高于GC组(P<0.05);两组血浆TNF-α、IL-6水平均低于ALI组(P<0.01),UTI组IL-6高于GC组(P<0.05);两组病理变化均较ALI组轻(P<0.01)。结论 UTI能改善缺氧、过度通气和酸中毒,减轻肺水肿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作用,其抗炎作用与GC相似。
- 李文华宋志芳单慧敏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脓毒症乌司他丁糖皮质激素
-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 i-level positive-press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B i-level)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临床疗效。方法ALVF患者30例,随机分为B i-level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和24 h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同时监测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前、后心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APACHEⅡ评分情况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后的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呼吸困难均改善,心功能均有进步,总有效率100%,通气24 h后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在相应治疗时间内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B i-level治疗ALVF能够及时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
- 王树云李文华单慧敏谢伟谢伟霖
- 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通气急性左心衰竭
- 急性氨哮素中毒伴肌酸磷酸激酶升高5例
- 2001年
- 潘祝平单慧敏顾茵
- 关键词:肌酸磷酸激酶食物中毒病例报告
-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评价A(airway)、B(breath)、C(circulation)抢救步骤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行CPCR患者的临床资料 (4 4例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40~ 85岁 ,平均 70 .0± 11.6岁 ) ,按照CPC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ABC先后顺序不同 ,将患者分为C、CAB、AB、ABC组。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 <5min、5~ 10min、>10min组。统计各组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 (% ) ,χ2 检验统计各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性。结果 C组 (32例次 ,11例 )中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1)。CAB组 (2 4例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等 ,C -AB <5min组各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 >5min组 (P <0 .0 5~ 0 .0 1)。AB组 (3例 )与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 33.3%~ 10 0 % ,显著高于CAB组 (P <0 .0 1)。结论 CAB是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