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华
- 作品数:52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分子粪便学在野生动物食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探讨分子粪便学在食性分析中的常用技术,概述了各项技术的概念、操作方法和最新进展。结果表明:分子粪便学方法在国外的动物食性研究中应用较多,与传统食性研究方法相比,利用植物DNA进行测序得到的结果更快速、更高效,并可降低动物消化率对结果的影响。建议研究者可以通过结合当地植被情况建立植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对结果进行修正,对于近缘种植物可以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区分。
- 黄乃莹刘艳华
- 关键词:野生动物食性
- 一种具有净化汽车排放NO<Sub>x</Sub>功能的沥青路面渗透剂
- 净化汽车排放氮氧化物(NOx)的沥青路面渗透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目的是为公路路面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净化汽车排放NOx的新型沥青路面渗透剂。本发明特征是利用沥青路面具有孔隙的特点,通过配制具有净化功能的渗透液,...
- 陈萌储江伟韩相春刘艳华
- 沥青路面渗透纳米TiO_2净化机动车排放NO_x性能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为了净化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特性与开级配沥青路面多孔隙的特点,采用渗透方法使沥青路面具有光催化净化机动车排放NOx的环保特性。同时,为了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光催化纳米TiO2净化机动车排放NOx效果,对道路表面磨损、环境湿度、环境光源等可能对净化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模拟试验及其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2mm以内的磨损范围内,沥青路面光催化环保材料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净化效果;同时,适当的湿度环境及较短波长、较大强度的光源有利于NOx的净化效果。
- 陈萌储江伟刘艳华
- 关键词:交通工程光催化反应
- 沥青光催化路面净化机动车排放NO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自行设计的光催化净化反应器,进行了沥青光催化路面净化机动车排放NO反应动力学研究。试验系统研究了环境温度、湿度和紫外光强度对净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以此试验数据为基础,演化了新的Langmuirn-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新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应实际应用环境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陈萌刘艳华韩相春杨瑞杜丹丰王娜王旭波
- 关键词:沥青路面光催化降解氮氧化物反应动力学
- 基于粪便DNA分析技术的东北马鹿种群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前,栖息地的破坏是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北马鹿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其生境明显减少并呈斑块状分布,这将使东北马鹿的种群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然而,在野生动物遗传结构研究中,传统的取样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动物造成了伤害。因此,本文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来自完达山地区的9个东北马鹿样品进行mtDNA序列分析,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个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为0.917、核苷酸多样性(π)平均值为2.803,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这一结果不但表明运用粪便DNA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马鹿遗传结构研究,而且还为野生东北马鹿的保护管理以及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 刘艳华张明海
- 关键词:东北马鹿粪便DNA
- 适于北方林区运材的卡马兹系列汽车选型和油料选用
- 1995年
- 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的运材汽车使用条件,论述了以卡马兹系列汽车作为运材汽车的车型选择、汽车动力性的利用和汽车燃料及润滑剂的选用等问题。
- 郎全栋祁文忠刘艳华
- 关键词:运材汽车选型用油
- 一种简易实验家兔保定器
- 一种简易实验家兔保定器,包括底板、顶盖、固定钳,所述顶盖为弧形,所述顶盖前端具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连接头部固定圈,所述头部固定圈的材质为橡胶圈,所述头部固定圈具有锯齿,所述顶盖前端连接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4个四肢固定槽,...
- 刘艳华韩晶晶张明海
- 简易家兔解剖实验台
- 简易家兔解剖实验台。在进行动物学实验课时,家兔解剖常常由于没有简易规范的实验装置,而使整个实验过程都比较杂乱。一种简易家兔解剖实验台,其组成包括:解剖实验台台面(1),所述的解剖实验台台面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直角支撑板(2...
- 刘艳华
- 梅花鹿(Cervus nippon)保护遗传学研究现状及其保护愿景展望被引量:2
- 2013年
-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化为6个亚种:东北亚种(C.n.hortulorum)、华北亚种(C.n.mandurinui)、华南亚种(C.n.kopschi)、四川亚种(C.n.sichunicus)、山西亚种(C.n.grassianus)、台湾亚种(C.n.taiouanus),其中山西亚种、华北亚种和台湾亚种野外种群已经灭绝,野外残存的东北亚种、华南亚种和四川亚种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江西、浙江、安徽、四川和甘肃等省破碎的栖息生境内。由于残存的3个亚种种群数量稀少,野外很难发现,这对保护和恢复濒临灭绝的野生梅花鹿种群造成一定的困难。中国对圈养梅花鹿生物学的报道虽然较多,但是在行为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方面。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恢复野生梅花鹿种群,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国内外梅花鹿遗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展望了野生梅花鹿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趋势,以期为我国野生梅花鹿的保护管理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王美楠刘艳华张明海
- 关键词:梅花鹿遗传学
- 基于食痕DNA分析技术进行物种鉴定的方法研究
- 2024年
- 该研究以植株被咬食部位含有少量颊部细胞的唾液沉积提供的环境DNA(eDNA)可用于物种鉴定的原理为基础,借助自动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和PCR程序的技术手段验证物种特异性线粒体DNA引物。试验通过片段大小和荧光团的组合来鉴定物种,采用PCR优化产物和低量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降低假阳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取样数据比对后,待测样品较为精确的实现了马鹿这一物种的野外识别(>95%)。
- 朱艺涵李梦茹韩佳慧纪静刘艳华
- 关键词: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