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佳

作品数:45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大叶藻
  • 10篇星虫
  • 9篇方格星虫
  • 8篇养殖
  • 8篇海区
  • 8篇草场
  • 6篇氧化应激
  • 5篇代谢
  • 5篇盐度
  • 5篇能量代谢
  • 5篇青蟹
  • 5篇鲻鱼
  • 5篇海草
  • 4篇对虾
  • 4篇拟穴青蟹
  • 3篇营养
  • 3篇溶解氧
  • 3篇排氨率
  • 3篇混养
  • 3篇海域

机构

  • 35篇广西海洋研究...
  • 1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广西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广西科学院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钦州学院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北部湾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省水产经...
  • 1篇广东省食品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防城港市渔业...

作者

  • 45篇刘旭佳
  • 23篇黄国强
  • 21篇彭银辉
  • 12篇周毅
  • 11篇刘炳舰
  • 11篇杨红生
  • 8篇刘鹰
  • 8篇张涛
  • 7篇张晓梅
  • 7篇刘鹏
  • 6篇张明珠
  • 6篇许强
  • 6篇张福绥
  • 6篇王志成
  • 6篇熊向英
  • 4篇蔡小辉
  • 3篇李洁
  • 3篇蒋艳
  • 3篇唐夏
  • 3篇苏琼

传媒

  • 8篇水产科学
  • 4篇水产学报
  • 4篇广西科学院学...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广西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光裸方格星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解光裸方格星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种质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海域光裸方格星虫6个地理野生群体(广西北海、湛江、钦州、防城港、海南儋州,以及越南海防)共9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85个单倍型,序列对AT有明显的偏倚性,群体总的单倍体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98和0.018 89。单倍型邻接聚类树分析6个群体无明显分支,各单倍型分布于单倍型网络中介图中亦没有明显的地理分支。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18 13~0.028 05,遗传分化极不明显,AMOVA分析显示光裸方格星虫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9.74%)。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明显的单峰形,提示光裸方格星虫群体在历史上曾出现群体扩张,推算出扩张时间为距今171万年前。目前光裸方格星虫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6个地理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种群在早更新世曾出现群体扩张。
彭银辉周于娜刘旭佳黄国强蔡小辉潘英
关键词:线粒体控制区
方格星虫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过程水环境因子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2011年7月18日至11月8日,从广西海洋研究所竹林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的5口中间培育方格星虫苗种的池塘采集水样,监测和分析中培过程中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溶解性磷酸盐等水环境因子。结果发现,5口池塘水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1.133~33.170℃、盐度23‰~31‰、溶解氧4.926~8.873mg/L、pH值7.910~9.487、化学需氧量1.067~3.999mg/L、生化需氧量1.686~5.247mg/L、氨氮0.004~0.160mg/L、亚硝酸盐氮0.001~0.012mg/L、硝酸盐氮0.014~0.103mg/L、溶解性磷酸盐0.012~0.145mg/L,除了最大pH值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外,其它环境因子基本符合规定。
刘旭佳蒋艳蔡德建许明珠陈江虹黄国强
关键词:方格星虫水环境因子
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恢复与重建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方法。用粘土和细沙做成泥筒,大叶藻植株装入泥筒中,向泥筒中装满细沙并密封泥筒口部,在适宜的海区将装有大叶藻植株的泥筒投到海中,进行大叶藻海草场的生...
周毅刘炳舰杨红生刘旭佳刘鹏张晓梅张涛刘鹰张福绥
广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水质处理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括A、B、C三个通道,A、B通道均由珊瑚石作为一、二级生物过滤和生化球作为三级过滤,C通道由珊瑚石作为一级过滤和椰子壳碎作为二、三级过滤。结果显示:沉淀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鱼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P<0.05);经海马齿浮床系统处理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处理池、生物滤池A、B通道(P<0.05);整体上,C通道水质指标略低于A、B通道,但差异不明显(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沿海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技术参考。
刘旭佳王志成王志成熊向英梁志辉姚坤志
关键词:石斑鱼循环水养殖水质处理
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和吸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养殖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下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选择大、中、小3种规格鲻鱼,体质量分别为(16.25±0.88)g/尾,(29.00±1.73)g/尾,(42.93±1.08)g/尾,将养殖沉积物收集后投喂鲻鱼,在自然水温为21.5~25.5℃流水系统中养殖46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排粪率以及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6.25±0.88)g/尾鲻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2.93±1.08)g/尾,特定生长率与鲻鱼体质量呈负相关。3种规格鲻鱼摄食率和排粪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升至25.5℃时均最高,(29.00±1.73)g/尾鲻鱼摄食率和(16.25±0.88)g/尾鲻鱼排粪率整体最高。(29.00±1.73)g/尾鲻鱼对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63%,82.15%,44.24%。鲻鱼对养殖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移除量分别为0.619g/(kg·尾),0.043g/(kg·尾),2.746mg/(kg·尾)。研究表明,鲻鱼摄食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生长效果良好,不但可以利用养殖环境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为鱼虾混养模式中的鲻鱼规格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刘旭佳彭银辉黄国强
关键词:鲻鱼摄食率吸收率
青蟹呼肠孤病毒对拟穴青蟹的致病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2008—2012年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水增养殖基地暂养的拟穴青蟹膏蟹出现"嗜睡"等典型的青蟹呼肠孤病毒病症状。采用套式PCR检测濒死膏蟹感染青蟹呼肠孤病毒阳性率为100%,经Blastn比对扩增序列与青蟹呼肠孤病毒基因(HQ414137.1)相似度达98%,属于青蟹呼肠孤病毒(JX213634)。病毒粗提液人工回感后发现,攻毒1h,青蟹血淋巴中即可检测到青蟹呼肠孤病毒;攻毒后第4~6d,出现死亡高峰,第10d,累积死亡率达到100%。血清酶指标中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与免疫相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切片均呈现显著病理坏死损伤。青蟹呼肠孤病毒是此次拟穴青蟹膏蟹死亡的主要原因。
蔡小辉彭银辉刘旭佳游出超苏琼聂振平董兰芳杨志会王志成
关键词:拟穴青蟹组织病理
水体中饵料投喂量对不同规格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饵料投喂量对不同规格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投喂量(5、10、15、20和25 mg/L)对3种规格[小(S)(1.58±0.48)g、中(M)(4.90±1.06)g和大(L)(7.96±0.94)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饵料投喂量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影响显著(P<0.05),饵料投喂量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当饵料投喂量达到15 mg/L时,3组规格光裸方格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出现显著下降。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饵料投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且与饵料投喂量呈一元三次函数关系:y=ax^3+bx^2+cx+d。对于耗氧率,a值的范围为0.003~0.033,b值的范围为–1.698~–0.053,c值的范围为–1.805~18.873,d值的范围为–15.675~79.940。对于排氨率,a值的范围为0.0003~0.004,b值的范围为–0.172~–0.003,c值的范围为–0.326~1.972,d值的范围为3.634~14.008。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体重增加表现出曲线增加的规律。耗氧率与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y=ae^(bx),a值的范围为8.082~20.934,b值的范围为0.217~0.270;排氨率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y=ax^b,a值的范围为1.441~3.598,b值的范围为0.521~0.747。光裸方格星虫的氧氮比(O/N)范围为1.26~10.60。研究表明,高浓度饵料投喂量会对光裸方格星虫的呼吸代谢产生负作用,当饵料投喂量达到20 mg/L时,光裸方格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波动较大且显著下降。
刘旭佳沈夏霜黄国强彭银辉吴黎红
关键词:耗氧率排氨率
盐度对不同规格可口革囊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水温18.5~20℃下,采取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10、15、20、25、30和35盐度下3种规格[干质量(0.220±0.000)、(0.489±0.002)g和(0.899±0.002)g]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盐度、规格均显著影响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在盐度10~25时,3种规格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增加而增大,盐度25时达到峰值后,随着盐度增大而减小。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在相同盐度下,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且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干质量符合y=amb模型。盐度10~35时,可口革囊星虫的氧氮比值为5.947~25.246,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
曾梦清蒋艳游出超刘旭佳刘海娟
关键词:可口革囊星虫盐度体质量耗氧率排氨率
鮻鱼幼鱼肝脏和肌肉氧化应激指标对溶解氧含量变动的响应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4种溶氧变动模式条件下,鮻鱼幼鱼肝脏和肌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近饱和稳定"模式下,鱼体肝脏中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变动比较一致,具有一定的变动节律,且肌肉中的大部分氧化应激指标高于肝脏。与"近饱和稳定"模式相比,"近饱和→最低溶氧"模式下肝脏大部分氧化应激指标显著升高,而肌肉中相应指标则明显下降。"近饱和→超饱和→近饱和→最低"模式肝脏的主要氧化应激指标变动的时间节律与"近饱和稳定"模式明显不同,并在次日溶解氧含量下降至最低值1.0mg/L时,抗氧化指标的含量有所回升。"超饱和→近饱和→近饱和恢复24h"模式下,肌肉中所有氧化应激指标与"近饱和稳定"模式相比均明显下降,并且变动节律与溶解氧含量的变动模式一致。在经历超饱和溶氧暴露后恢复24h处理后,肝脏的抗氧化指标,只有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值出现在溶氧超饱和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超氧阴离子活力的最高值出现在溶氧降低至近饱和水平后的恢复阶段,肌肉中的抗氧化指标最高值则均出现在恢复阶段。溶解氧含量变动环境中,鮻鱼的氧化应激指标与溶氧稳定的环境中相比在数值和变动节律上均出现变化,并表现出在溶解氧含量下降时储备抗氧化物质的现象。
刘旭佳黄国强李洁唐夏
关键词:溶氧缺氧氧化应激
方格星虫中培苗对温度、盐度和干露的耐受性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了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盐度突变、温度突变和盐度渐变、温度渐变及干露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格星虫中培苗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45,适宜的盐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5~30℃,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方格星虫中培苗在低温保湿干露48h未发生死亡,大量死亡集中在72~96h。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温、耐盐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便于苗种运输。
林景超刘旭佳沈夏霜吴雪萍周于娜潘奕达黄国强潘英
关键词:方格星虫盐度温度干露耐受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