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爱霞

作品数:18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气象
  • 3篇温度
  • 3篇降水
  • 3篇高度场
  • 2篇汛期
  • 2篇汛期降水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全球变暖
  • 2篇网络
  • 2篇变暖
  • 1篇地气
  • 1篇地气系统
  • 1篇地形
  • 1篇订正
  • 1篇动力学
  • 1篇信息传输
  • 1篇信息通道
  • 1篇信息熵
  • 1篇汛期降水预测

机构

  • 10篇国家气象信息...
  • 8篇中国气象局国...
  • 7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扬州大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8篇冯爱霞
  • 7篇龚志强
  • 6篇王启光
  • 3篇支蓉
  • 3篇张强
  • 2篇熊安元
  • 2篇黄琰
  • 2篇赵煜飞
  • 2篇陈东辉
  • 2篇侯威
  • 2篇刘娜
  • 1篇何文春
  • 1篇廉毅
  • 1篇张人禾
  • 1篇封国林
  • 1篇马伟强
  • 1篇刘一鸣
  • 1篇兰平
  • 1篇郑志海
  • 1篇金红梅

传媒

  • 8篇物理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三届区域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度地区日降水监测空白的成因分析及完善
当前亚洲区域日降水资料质量不高且严重缺测,尤其是印度和俄罗斯东部.这严重制约了亚洲地区气候监测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灾害事件的监测.针对印度逐日降水监测空白,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全球地面天气报定时值数据集、美国国家气候数据...
冯爱霞龚志强张强封国林
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模式预测误差相似性及其可预报度被引量:1
2014年
对数值模式预测误差进行相似预报进而订正模式预报结果,是提高模式预报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数值模式预测误差场存在相似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逐年模式误差场间的相似性及其可预报性,探讨了数值模式预测误差在历史资料中的相似信息量,发现利用相似误差订正可以明显提高模式预报水平.进一步对历史模式预测误差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着重研究了误差场前三个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系数演化规律,发现对各分量分别进行相似预报可以简化预报对象,并且针对性更强,可以提高其潜在预报水平.在研究数值模式预测误差场相似性的基础上,定义了数值模式预测误差的相似可预报度,用以衡量逐年模式预测误差的可预测性,发现模式预测误差场前三个分量的相似可预报度明显高于原始模式误差场,揭示出有针对性地分别预报模式预测误差各分量的潜在应用价值.
王启光苏海晶支蓉冯爱霞
关键词:汛期降水
北太平洋高度场异常关联中心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NCEP/NCAR全球高度场和地面气压资料,研究了北太平洋负关联中心由低层到高层的空间分布,以及与其有较强关联的异常关联中心的特征。结果表明,各高度场中与北太平洋关联比较显著的中心比较一致,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赤道中太平洋和白令海峡的负关联中心,以及北美大陆东南部的正关联中心。三个区域内格点对北太平洋的综合作用表现为:北太平洋区域在各层次高度场都存在明显的负关联中心,体现出了一定正压结构特征,并且中心的位置随着高度的增高在经向上有东移的特征,在纬向上的移动则并不规则。就三个异常关联中心而言,对北太平洋区域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在700hPa、500hPa和200hPa高度场都是位于赤道中太平洋的负关联中心,在地面气压场中则是位于白令海峡的负关联中心。最先影响北太平洋区域的在地面气压和700hPa高度场是位于北美大陆东南部的正关联中心,在500hPa和200hPa高度场是位于赤道中太平洋的负关联中心,因此,在不同高度场,对于北太平洋首要关注的影响区域应区别对待。
季飞支蓉龚志强黄建平冯爱霞
关键词:北太平洋
基于Hadoop架构的气象大数据汇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adoop架构的气象大数据汇聚方法,技术方案可概括为:首先搭建并部署多源异构气象大数据资源汇聚环境,然后获取气象分析的需求信息,根据需求信息通过可视化界面Web端配置资源汇聚信息创建资源汇聚任务,并...
张强陈东辉刘一鸣韩瑞罗岚心高静石岩赵煜飞刘雨佳冯爱霞战云健姜筱玮王妍梁中军兰平范邵华李默予
文献传递
极端事件再现时间长程相关性与群发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百分位阈值方法定义极端事件,从极端事件再现时间的角度,研究了极端事件发生时间间隔的长程相关性.发现若原时间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则它的极端事件再现时间序列也具有长程相关性;计算表明两者的标度指数α相当接近,这一特性与随机产生的再现时间序列有着本质的差别,再现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是由原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决定的.具有长程相关性的时间序列再现时间的概率分布明显不同于随机序列,其小值再现时间的概率较大,反映出极端事件的群发现象.本文根据这一特征定义了再现时间的群发性指数,发现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是导致极端事件群发性的原因。
王启光侯威郑志海冯爱霞邓北胜
关键词:群发性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科学数据集成和共享被引量:7
2021年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产品进行了整合集成,获得了高原区域长年代、多要素的地气系统综合气象数据,研发了综合气象数据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科学数据的观测及数据情况,包括中国气象局长期业务观测数据、历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数据、中国科学院部分野外台站长期观测试验数据和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数据成果,描述了多种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技术和成果,设计并发布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多源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熊安元冯爱霞高梅高峰张志强何文春马伟强孙方林张文华刘娜赵煜飞刘媛媛陈东辉杨和平杨笛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共享平台
中国雨季的一种客观定量划分被引量:17
2014年
从客观分析角度出发,利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对中国610个台站的气候平均(1961—2010年)候降水序列进行有序分割,给出中国不同区域的雨季定量划分。根据中国13个区域候降水量的气候平均值分布特征,并基于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的划分结果需同时满足分割段内波动小、段间差异大的要求,确定了各区域的合理分割数,通过制定3种雨季划分方案,对中国区域雨季进行了细致的定量划分。第1种方案将全年降水划分为雨季和旱季,结果表明,雨、旱两季差异明显的地区出现在华南西部沿海和新疆邻近区域;第2种方案将全年降水划分为雨季相对干期、雨季相对湿期和旱季3个降水阶段,这种特征出现的区域为华南大部分地区、江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第3种方案将全年降水划分为春雨季、主雨季、秋雨季和旱季,出现这种特征的区域为长三角及淮河流域、黄淮和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内蒙古地区西部、青藏高原中东部及其以东地区。与已有的中国不同区域降水特征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不仅对中国雨季的划分客观有效,且其划分结果合理并具有明确的气象意义。
黄琰张人禾龚志强冯爱霞
“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的基本特征与成因初探被引量:14
2023年
2023年7月29日08时—8月2日08时(北京时),华北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灾害。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FY-4A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的降水实况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累计降水量、降水持续时间等在华北地区均具有显著极端性;北京西部、河北中部和西南部等多地出现特大暴雨,累计降水量超过400 mm,局地达1000 mm以上,降水极值多分布于太行山东麓;根据FY-4A卫星TBB、逐小时降水量和主要影响系统的演变特征,强降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降水范围和累计降水量最大,第二阶段对流性最强,多站出现100 mm·h^(-1)以上的极端强降水。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台风残涡北上停滞的稳定环流背景下,台风“杜苏芮”和“卡努”提供了持续而充沛的水汽和能量,高空辐散与低层强辐合提供了稳定而强大的动力条件,偏东气流在太行山东麓强迫抬升,使降水增幅并持续。
杨舒楠张芳华胡艺陈双赵威华雯丽冯爱霞
关键词:特大暴雨地形
中国东部百年温度长程相关性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2019年
本文针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hines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NMIC)整理的“中国中东部百年均一化气温月值序列(V1.0)”中的中国东部16个站点1916.01~2015.12共100年的月平均气温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DFA)研究了百年温度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揭示了该地区气候系统的记忆性特征及其年代际演变规律。文中首先分析比较了东部16个百年温度序列的常规统计量特征,发现近百年月温度序列中呈现的趋势变化,由中国北部到南方地区总体减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北方地区近百年月温度序列整体平稳增长,而南方大部分台站基本是在1980s后才出现显著增温趋势。进一步,本文计算了16个台站百年尺度的温度序列标度指数,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各个台站月温度序列标度指数范围在0.62~0.85之间,都存在一定长程相关性,其中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区域台站温度序列长程相关性较强,南方地区长程相关性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选取了50年时间窗口以10年为步长滑动计算温度序列标度指数,研究发现在100年内中国东部16站点的温度序列长程相关性存在转折,大部分站点的标度指数在前70年(1916~1986年)相对较为稳定,但是进入1980s,其长程相关性明显减弱,直至最近50年(1976~2015),标度指数又出现整体增长趋势。该项研究结果可以为气候变化检测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王启光冯爱霞胡莹莹王文海
关键词:全球变暖
中国东部地区百年温度长程相关性及其演变规律研究
王启光冯爱霞廉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