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莉 作品数:10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广西不同产地磨盘草的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三个不同产地磨盘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磨盘草挥发油,经正丙醇萃取后,采用GCMS法分析鉴定磨盘草中主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三个不同产地的磨盘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种相同成分,主要包括植物醇,棕榈酸,2-十五烷酮-6,10,14-三甲基,油酸酰胺,二十四烷,正二十五烷。结论本实验为开发利用磨盘草药用资源提供了实验参考依据。 陈勇 魏后超 农莉 李怡萱 刘鼎关键词:磨盘草 挥发油 HPLC法测定当归藤中儿茶素的含量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当归藤中儿茶素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C18柱(5μ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0.5%冰乙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儿茶素进样量在0.26~1.35μg之间与峰面积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为2.6%(n=6)。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卢森华 刘鼎 李怡萱 农莉 陈勇关键词:HPLC 儿茶素 不同炮制品山绿茶药材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品山绿茶药材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建立山绿茶最佳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品山绿茶药材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峰面积在进样量为0.10∽2.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 021.7X+9.911 3,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8%,RSD为1.27%,其中,传统炮制组含量最高:芦丁峰面积在进样量为0.25∽5.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 258.8X-0.148 2,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为1.91%。结论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山绿茶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绿原酸与芦丁含量均以传统炮制组含量最高。 谢臻 李耀华 郑锡任 张龙 陈勇 刘鼎 农莉 李怡萱关键词:山绿茶 绿原酸 芦丁 炮制品 高效液相色谱 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述 2014年 钩藤碱是钩藤中的主要生物碱之一,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减慢心率和抑制心肌收缩力等生物效应。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钩藤碱,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对近五年来学者采用的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陈小媛 康梦莹 马家宝 农莉 陈勇关键词:钩藤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牛大力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牛大力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89.3℃,料液比1∶32(g/m L),提取106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多糖含量为558.5 mg/g,与预测值554.6 mg/g较接近。 陈勇 谢臻 巫繁菁 农莉 刘鼎 李怡萱关键词:星点设计 多糖 磨盘草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农莉文献传递 葫芦茶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4年 葫芦茶是豆科葫芦茶属植物的全草,是常用中药材之一。通过文献检索对收载为药的葫芦茶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及毒理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葫芦茶药材提供参考。 农莉 陈勇 刘鼎 李怡萱关键词:葫芦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磨盘草药材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符合磨盘草自身特点的红外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利用红外光谱法及双指标序列法对不同产地磨盘草药材进行红外光谱的特征峰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的磨盘草药材红外光谱具有相似的特征峰,其共有峰率在73.6%-100%之间,变异峰率在5.9%-21.4%之间。结论: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方法可以对2个或多个磨盘草样品进行方便的鉴别。 陈勇 魏后超 韦韬 农莉 刘鼎 李怡萱 谢臻关键词:磨盘草 红外指纹图谱 共有峰率 不同炮制工艺山绿茶药材特征图谱的比较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HPLC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山绿茶药材特征图谱的变化,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其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制备供试样品。以Phenomenon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流速1.0 m L·min-1,进行HPLC特征图谱检测。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不同炮制工艺山绿茶药材中芦丁含量变化。结果:不同炮制工艺药材中共确定9个主要共有特征峰。研究发现特征图谱中主要色谱峰发生了显著改变,与炮制前相比峰面积显著降低。表明山绿茶药材经炮制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明显减少。结论:该HPLC特征图谱检测方法重复性、精密度良好,可用于山绿茶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谢臻 张龙 陈勇 郑锡任 李耀华 农莉 刘鼎 李怡萱关键词:山绿茶 芦丁 不同采收期山绿茶药材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山绿茶药材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探索山绿茶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每隔单月采摘药材1次,共6次。采用HPLC测定,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乙腈和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绿原酸和芦丁分别在0.10-2.00μg,0.25~5.00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4 027X+5.262(r=1.000 0),Y=1 258X-1.406(r=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8%和99.36%,RSD分别为1.27%和1.91%。1月份采收的山绿茶药材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较高,7月份采收的山绿茶药材绿原酸和芦丁含量较低,山绿茶药材的合理采收时间可定为1月。结论:HPLC测定山绿茶中的绿原酸和芦丁含量的方法分离度良好,快速、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山绿茶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山绿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绿原酸和芦丁含量会发生变化且有一定规律。 郑锡任 张龙 陈勇 农莉 刘鼎 李怡萱关键词:山绿茶 绿原酸 芦丁 采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