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茂盛

作品数:88 被引量:42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建筑科学
  • 26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5篇地震
  • 17篇抗震
  • 16篇强震
  • 15篇地震动
  • 10篇强震仪
  • 10篇参数识别
  • 9篇建筑结构
  • 8篇自振
  • 8篇建筑
  • 8篇RC框架结构
  • 7篇模态
  • 7篇模态参数
  • 7篇结构地震
  • 7篇混凝土
  • 6篇地震反应
  • 6篇强震记录
  • 6篇自振周期
  • 6篇结构抗震
  • 5篇砌块
  • 5篇经验公式

机构

  • 83篇中国地震局工...
  • 22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黑龙江大学
  • 3篇中国市政工程...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电力...

作者

  • 88篇公茂盛
  • 41篇谢礼立
  • 13篇周宝峰
  • 13篇左占宣
  • 10篇温瑞智
  • 9篇杨永强
  • 8篇于海英
  • 8篇孙静
  • 4篇翟长海
  • 3篇任叶飞
  • 3篇戴君武
  • 3篇欧进萍
  • 2篇金波
  • 2篇王自法
  • 2篇胡进军
  • 2篇杜轲
  • 2篇章文波
  • 2篇骆欢
  • 2篇杜云霞
  • 2篇李小华

传媒

  • 16篇地震工程与工...
  • 8篇世界地震工程
  • 5篇振动与冲击
  • 4篇低温建筑技术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第六届全国防...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第五届全国防...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1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动输入能量衰减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对所收集到的266条强震记录,将其按场地条件分类,计算了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延性系数下的“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反应谱,然后利用两步回归法,得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震动“绝对”和“相对”两种输入能量的衰减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延性系数、震级及距离等参数对地震动能量谱的影响,并对两种输入能量衰减规律进行了比较。
公茂盛谢礼立章文波
关键词:地震工程学延性系数震级
结构振动台模型模态参数识别新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提出了一种结构振动台模型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利用结构模型试验过程中地震反应记录,识别结构模型模态参数。首先判断结构模型在地震动激励下发生的是非时变反应还是时变反应,当结构模型发生非时变反应时,采用整个反应记录数据识别模型参数;当结构模型发生时变反应时,则识别模型进入和退出时变反应的时刻点,将整个记录时程分为3段,采用模型退出时变反应后第三段数据识别参数。该方法可以识别试验中每一次地震动输入之后的结构模态参数,得到整个试验过程中结构模型动力特性变化情况。利用所提方法识别了一座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模态参数,并将识别结果和白噪声输入下模态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发现:结构模型自振频率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呈阶梯状下降,模型发生破坏后,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加,传递函数幅值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增加而降低。
公茂盛谢礼立欧进萍
关键词:模态分析参数识别振动台试验
RC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概念,但多次地震震害显示,大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仍未保证以上抗震概念的实现。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制作了一个包含底层柱脚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2的梁柱中柱...
沈召义公茂盛左占宣张浩
关键词:强柱弱梁现浇楼板梁柱节点拟静力试验
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包括安装在该高层建筑每一层内的强震仪,所有的强震仪共同信号连接有多通道数据采集器,所述多通道数据采集器信号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信号连接有监控电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周宝峰公茂盛
文献传递
中美地震区划图对比分析
为探索给出我国下一代地震区划图修订建议,本文详细对比了中美现行的地震区划图异同,主要从主要特点、地震危险性计算、地震活动性模型以及地震动衰减关系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中美地震区划图各自具有本国地震环境相适应...
赵鹏飞公茂盛
关键词:地震区划图活动性地震动衰减
土的动剪切模量非线性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通过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土的动剪切模量非线性特性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分析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以及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小震和中震,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略有影响,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大震,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较大,随着动剪切模量比和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增大,反应谱特征周期减小,地表加速度峰值增大,土层越厚其影响越大。二者对比结果表明,强震下土的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对地震动的影响程度要比最大动剪切模量对地震动的影响大得多,说明强震下土的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对土层地震反应会产生更显著影响。
孙静熊宏强公茂盛袁晓铭
关键词:动剪切模量地震动反应谱
HHT方法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之初步探讨被引量:57
2003年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方法-HHT,讨论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简单介绍了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利用HHT处理了地震工程中常用ElCentro地震记录,得到了该记录的振幅-频率-时间分布特性,并将得到的边际谱与傅立叶谱做了对比。
公茂盛谢礼立
关键词:地震工程信号处理希尔伯特-黄变换时频分析经验模态分解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0
2017年
在16WCEE上,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重要性再次引起重视。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台阵对于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分析了结构台阵在美国、日本及我国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台阵的布设原则,给出了相关建议,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论和建议如下:(1)建议地震年损失率可作为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中用于代表性建筑结构选择的首要依据;(2)建筑结构台阵的布设需考虑基本原则、结构动力分析、振动台试验和实际震害;(3)为了研究建筑结构在经历地震前后的动态特性及其响应,需要对于结构进行脉动测试;(4)建筑结构台阵的未来发展具有高度智能化、精细化、低成本化、多功能化等特点。
周宝峰樊圆温瑞智公茂盛谢礼立
关键词:结构抗震布设原则智能化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震后快速损伤评估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利用结构地震响应观测数据在震后对结构进行损伤快速评估,本文提出了基于BP传播神经网络多参数预测震后结构损伤程度的方法。本文设计了9个不同设防烈度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用损伤指数量化了结构损伤程度。利用有限元模拟结果,创建了神经网络的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了结构参数与结构损伤指数之间的映射,对比了不同参数组合预测结构损伤水平的能力,提出了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此方法预测结构损伤指数准确度高,耗时短,可为建筑工程震后损伤快速评估提供支撑。
杨耀鑫杨永强杨游公茂盛
关键词:结构地震响应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神经网络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结构物理参数识别
2019年
扩展卡尔曼滤波是常用的识别结构物理参数的方法,然而对于时变的参数,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精度会有所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滤波计算中引入强跟踪滤波器(STF)的方法提高滤波精度,以识别时变的结构参数。通过对滤波更新后的残差进行正交化处理,得到渐消因子对滤波协方差矩阵进行实时修正,从而保证了滤波对结构参数变化的追踪能力。通过仿真算例的识别结果,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非线性结构的参数及其变化。
许泽宁公茂盛谢礼立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强跟踪滤波器参数识别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