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武胜
- 作品数:80 被引量:628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消毒剂或抗抑菌剂中抗病毒药物的快速净化及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毒剂或抗抑菌剂中抗病毒药物的快速净化及检测方法,包括:在待测试样中加入提取剂,经涡旋振荡、超声提取、冷冻、离心后得到含待测物的上清液;接着在含待测物的上清液中加入混合内标工作液混匀,通过一步式快速净化柱后...
- 林宏琳陈华峰倪蕾林国斌傅武胜
- 一种检测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单双酯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食品中油脂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食品中脂肪酸3-氯-1,2-丙二醇单酯,脂肪酸3-氯-1,2-丙二醇二酯,脂肪酸2-氯-1,3-丙二醇单酯,脂肪酸2-氯-1,3-丙二醇二酯四类酯...
- 傅武胜吴少明郑奎城
- 文献传递
- 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11种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
- [目的]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DSD-FWAs)是一类能够促使物质增白的化合物,被禁用于食品包装纸质材料生产中.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和餐巾纸中11种DSD-FWAs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粉碎制备...
- 傅武胜蒋定国陈立松邱汉泉杨贵芝
- 关键词:荧光增白剂食品包装材料高效液相色谱法
- 市售中药材霉菌污染情况和优势种群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中药材霉菌污染及优势种群情况。方法采集福建省各地区药店地产植物性中药材12种,117份样品,按照GB/T 4789.15-2010的平板计数法进行霉菌计数,按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方法进行霉菌分类鉴定。结果调查的12种中药材中,91.59%药材霉菌数超过美国药典的规定值,检出霉菌10属375540株,曲霉属和青霉属具有绝对优势,分别占全部分离株的42.79%、41.6%,曲霉属中黄曲霉占7.63%,其他优势霉菌还有酵母和毛霉,分别占6.18%、5.16%。结论福建省市售中药材霉菌污染较为突出,而且优势菌属都是已知的产毒霉菌,黄曲霉占有较大的比例,有可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 李闽真马群飞傅武胜
- 关键词:中药材霉菌菌相污染
- 鱼贝类水产品中有机锡的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法测定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采用振荡萃取法,以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浓缩液,用戊基溴化镁衍生;衍生物经弗罗里硅土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脉冲火焰光度法(GC-PFPD)测定,以内标法定量,建立了鱼贝类水产品中8种有机锡的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在10-500μg/mL之间,检出限为1.0μg/kg左右。以牡蛎干粉为基质,在10和40μg/kg水平下加标,各有机锡的平均回收率在82.0%-104%之间,相对标准差(RSD)为1.4%-13.3%,牡蛎标准参考物测定结果落在定值范围内。
- 吕华东傅武胜林麒蔡一新赵云峰陶学燕
- 关键词:有机锡气相色谱
- 应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分子条形码技术调查福建省亚稀褶黑菇中毒事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调查福建省南平地区3个市县的3起野生菌食物中毒事件,为今后野生菌中毒调查和处置积累经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前往中毒事件发生地采集引起中毒的可疑蘑菇样品,并采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分子条形码鉴定技术进行种属鉴别。结果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中毒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表明,2017年8月的2起食物中毒事件均由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导致;根据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另一起中毒事件亦被推断为由亚稀褶黑菇引起;3起中毒事件中,蘑菇食用者为21人,发病17人,罹患率为81.0%,其中3人死亡,病死率为17.6%(3/17)。结论首次在福建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别出由亚稀褶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亚稀褶黑菇广泛分布于福建山区,易被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事件,且病死率高。
- 林锋庄东铭黄信有裴振义高建龙毛财凤方勤美傅武胜
- 关键词:毒蘑菇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 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C18柱分离后,经柱后光化学衍生并通过荧光检测器定量。结果 4种黄曲霉毒素在25min内得到良好的基线分离,检出限0.25μg/kg,在1.0~10.0μg/KGg范围内,AFB1、AFB2、AFG1、AFG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2%~97.5%、95.3%~99.1%、84.5%~97.8%和88.4%~98.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5.8%、3.5%~5.5%、4.6%~7.9%和4.3%~6.6%。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满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定性定量检测要求。
- 邱文倩傅武胜
- 关键词:食品检验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被引量:10
- 2020年
-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成功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下简称婴配)中氯丙醇酯(chloropropanols esters,MCPDE)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的测定方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婴配称取量为1.50 g、氨水用量为3.0 mL,脂肪在105℃条件下干燥1h时,测定结果较为可靠。在此条件下,MCPDE、GE的检出限分别为5、10μg/kg(以脂肪计),在100~2000μg/kg内与峰面积比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以婴配样品YL-34中提取的脂肪为基质,在含量为100、400、1000μg/kg下进行加标实验,以奶粉计对应含量分别为20.5、82.0、205μg/kg,回收率为81.5%~114%,相对标准偏差在2.6%~10%(n=6)之间。采用此法参加FAPAS国际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婴配样品中MCPDE和GE的定量,因此被指定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
- 林丽珊傅武胜傅武胜高博高博庞杰
- 关键词:缩水甘油酯婴幼儿配方奶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被引量:2
- 2024年
- 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yl-2-palmitoyl-glycerol,OPO)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氨水水解,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银离子色谱柱分离,以0.55%乙腈-正己烷为流动相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该方法实现了OPO和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基线分离,可对OPO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25~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 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0、0.90 g/kg,加标含量为1~96 g/kg的范围内,OPO的平均回收率在97.1%~10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2.9%,精密度和正确度等方法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还通过了实验室间的协同性验证。调查分析了我国39份市售OPO强化婴幼儿配方奶粉,OPO含量仅为标签标示量的28.4%~59.7%,这主要是因为检测方法不一致。
- 戴嵘德刘峰傅武胜傅武胜杨贵芝刘文菁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婴幼儿配方奶粉
- 铅和二氧化硫质控考核结果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中铅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以保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对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的实验室测试结果采用稳健统计处理,计算Z值,|Z|≤2为满意,2<|Z|<3为可疑,|Z|≥3为不满意。结果参加铅比对实验室共55家,结果满意率为80.0%;参加二氧化硫比对实验室87家,结果满意率为96.5%。实验室是否通过资质认定其铅比对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建省疾控机构二氧化硫检测质量较高,铅含量满意率较低,需加大对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
- 袁平林仲里南陆秋艳林坚傅武胜
-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间比对铅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