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承彬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淋巴
  • 2篇噬菌体
  • 2篇淋巴细胞
  • 2篇菌体
  • 2篇寄生虫
  • 2篇寄生虫学
  • 1篇多形核
  • 1篇多形核粒细胞
  • 1篇血吸虫
  • 1篇血细胞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患者
  • 1篇血液疾病
  • 1篇血症
  • 1篇因特网
  • 1篇源性
  • 1篇人源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傅承彬
  • 2篇谢敏辉
  • 2篇周云庆
  • 2篇陶荣亚
  • 1篇詹希美
  • 1篇王轶
  • 1篇粱瑜
  • 1篇程光亮
  • 1篇王明训
  • 1篇赵明敏
  • 1篇周云庆
  • 1篇李卓雅
  • 1篇何蔼
  • 1篇王洛夫
  • 1篇葛敏
  • 1篇梁瑜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广东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7
1999年
噬菌体表面呈现(phage display)技术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并呈现于噬菌体表面。这种外源蛋白或多肽可以识别相应的结合分子而被筛选鉴定出来。本文以丝状噬菌体为例,综述其发展、应用、有关资料的因特网查询以及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应用的前景。
谢敏辉傅承彬
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呈现寄生虫学因特网
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墨试验76例观察
1984年
本文报告了42例白血病及34例其他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墨试验结果,并以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35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平均吞噬率及吞噬指数为69±7及152±20,而42例白血病患者为42±13及85±31,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01).再障、其他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34例共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低于正常,尤以再障明显(P<0.001).由34例患者检测IgG、C_3结果推测这些患者吞噬功能异常似乎与IgG和(或)C_3降低有关.
陶荣亚傅承彬吴英滇刘毓芝
关键词:血液病血液疾病疾病
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组合文库的构建被引量:1
1998年
提取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用逆转录PCR扩增出Fd段和k链基因,重组到裹达载体pComb3中,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07的超感染,构建了人源性噬菌体抗体组合文库,库容量约为1.5×10^5。为下一步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诊断用特异性抗体提供了基础。
谢敏辉傅承彬何蔼李卓雅王轶粱瑜詹希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淋巴细胞
中性多形核粒细胞的杀菌机理被引量:1
1993年
中性多形核粒细胞(Neutrophil Polymor-phonuclear,PMN)是外周血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平时处于静止状态,表面仅有少量受体;具有粘附性、渗出性、游走性、变形运动、趋化反应、吞噬和杀菌作用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启动,首先取决于PMN膜受体及其特异性结合位点,后者有赖于正常的胞浆膜流动性(Mem-brane Fluidity,MF)。本文着重阐明PMN的杀菌机理。
傅承彬周云庆吴詠楠
关键词:多形核粒细胞杀菌作用吞噬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败血症的四种临床表现
1994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败血症的四种临床表现蚌埠医学院附院传染科蚌埠233004周云庆,傅承彬金黄色荡葡球菌L型败血症(以下称本病)日益增多。本文描述其四种特殊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诊治要点,这对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极为有益。1.低热消遥型:特征是毒血症状轻微...
周云庆傅承彬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染科剧烈头痛特殊临床表现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5
2000年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技术亦称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它是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格式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通常指利用计算机对视频信号作数字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重复性、实时性及灵活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应用、有关资料的因特网查询以及它在寄生虫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傅承彬梁瑜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像处理寄生虫学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1991年
1973年Spitzer等首先报告2例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Eo)。以后陆续报道,并成为一个明确的临床类型。目前至少已报告38例。有些患者嗜酸粒细胞可作为白血病病情变化的标志,白血病缓解时,嗜酸粒细胞数降至正常,复发时又增高。部分患者的嗜酸粒细胞增多。在白血病临床和病理诊断前就已出现,至白血病诊断时,已存在继发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相应症状。更有不少低白血病负荷的患者死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并发症,因而值得引起重视。现知ALL/Eo还与特异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本文综述有关临床问题,以期对之有所认识。病因学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肿瘤的病程中,虽然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以下几种可能:曾有证据表明,一个外来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
王明训傅承彬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
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Cu/Zn SOD的放免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报道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成分中Cu/Zn SOD的放免分析结果,红细胞Cu/Zn SOD定量为37.88±9.60ng/10~6。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Cu/Zn SOD,浓度分别为335.00±120.50/及189.43±139.67/10~6细胞。淋巴细胞Cu/Zn SOD量>多形核白细胞,此结果同其他作者研究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OD-1活性>多形核白细胞相符合,表明血细胞中SOD-1活性与其克分子数相关。本文还就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SOD-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异常变化,作了简要论述。
王洛夫赵明敏葛敏曹炯明程光亮陶荣亚傅承彬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CU/ZNSOD放免分析
骨恶性淋巴瘤
1991年
恶性淋巴瘤(ML)的病因、病理、免疫、临床和预后已作过大置研究。但骨恶性淋巴瘤(MLB)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将有关文献作一综述。1928年Obefling等首次描述了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诊断。1939年Parker等报道17例,提出了MLB的特征,并命名为骨网状细胞肉瘤(RCS)原发性骨网状细胞肉瘤(PRCSB)。1974年Boston等报道179例。
周云庆傅承彬
关键词:淋巴肉瘤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