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修志夫

作品数:27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皮瓣
  • 5篇静脉
  • 5篇静脉皮瓣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3篇乳房
  • 3篇缺损
  • 2篇动脉
  • 2篇动物
  • 2篇修复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网
  • 2篇真皮下
  • 2篇真皮下血管
  • 2篇真皮下血管网
  • 2篇真皮下血管网...
  • 2篇脂肪抽吸
  • 2篇脂肪抽吸术
  • 2篇术后
  • 2篇皮下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厦门市中山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7篇修志夫
  • 6篇黄岩
  • 6篇陈宗基
  • 6篇洪帆
  • 3篇汪丽玲
  • 3篇宋业光
  • 2篇刘歆
  • 2篇黄巍
  • 2篇黄恒平
  • 2篇范飞
  • 2篇王忠堂
  • 1篇毛运春
  • 1篇田孝臣
  • 1篇赵茹
  • 1篇王彪
  • 1篇岳纪良
  • 1篇景伟明
  • 1篇谢洋春
  • 1篇郑行跃
  • 1篇陈贵敏

传媒

  • 6篇中华整形外科...
  • 5篇中华医学美学...
  • 5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整形再造外科...
  • 2篇实用美容整形...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医学美容...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睑袋的分型与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睑袋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将216例睑袋分为3型和7个亚型,I型以先天结构异常为主要原因,Ⅱ型以长期用眼疲劳为主要原因,Ⅲ型以组织及骨的退行性变化为主要原因。按分型进行手术,手术方法按亚型设定7种。结果216例中159例获得随访3~12个月,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此分型简单,对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黄岩刘歆洪帆郑亚荣王忠堂修志夫
关键词:睑袋手术方法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血管构筑变化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9
1996年
为了探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成活机理,以兔为实验动物,在其背侧形成15cm×3cm 的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利用微循环显微镜、病理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术后远、中、近段血管构筑具有明显差别:近段同正常皮肤,中段为极度活跃的血管增生,远段为中度血管增生。皮瓣中段血管构筑的变化起一个“中介蒂”作用,是皮瓣能够早期断蒂及超过传统长宽比例可以成活的基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促使皮瓣血管构筑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宋业光修志夫张智勇崔彩彬
关键词:真皮下血管网血管构筑成纤维细胞薄皮瓣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磨削矫正术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介绍磨削术矫正下颌角良性肥大的手术方法。方法在下颌升支前外侧,沿升支外斜线作切口,于骨膜下分离,暴露术区后,依术前设计用磨削锉将下颌角肥大畸形的骨性部分除去,并将其修磨成近似正常的下颌角。结果本组共16例,其中1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双侧下颌角外突畸形及方型脸均有明显改善,下颌侧面观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本手术方法去除异常骨质及下颌角的塑形较易掌握,操作简便、安全,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黄恒平修志夫陈贵敏蔡群蒋思军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磨削术口内入路
侧腹部扩张任意型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提高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外科治疗效果 ,减少供皮区畸形。方法 于侧腹部埋置扩张器 ,经充分扩张后 ,取出扩张器 ,形成蒂在腹部的扩张皮瓣 ,修复扩张器取出创面后 ,将“额外”皮瓣远位直接移转至上肢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1997年以来 ,应用该方法为 6例患者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移转扩张皮瓣全部成活 ,无血运障碍、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上肢局部无可利用的正常皮肤软组织修复缺损时 。
田孝臣岳纪良修志夫范巨峰
关键词:扩张皮瓣外科手术
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9
1995年
临床应用静脉皮瓣6例共7块修复四肢组织缺损,完全成活6块,1块表皮及部分真皮坏死,最大成活皮瓣的面积为5cm×15cm。提出临床应用静脉皮瓣的原则及应注意的事项,
修志夫陈宗基陈美云
关键词:静脉皮瓣皮瓣
静脉皮瓣糖代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我们在兔胸腹部以胸腹壁静脉为轴,形成静脉皮瓣、无血供回植皮瓣及轴型皮瓣。通过对皮瓣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的测定,探讨静脉皮瓣移植后的糖代谢变化规律。静脉皮瓣移植后24 h 内,皮瓣内保留的氧合血红蛋白可维持皮瓣正常的糖代谢。此后糖的有氧氧化水平缓慢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术后72 h 皮瓣内糖的有氧氧化水平最低,术后4天开始增强,术后7天恢复正常。
修志夫陈宗基周建来
关键词:外科皮瓣静脉皮瓣糖代谢
固相化学法对兔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
1999年
目前临床检验中的固相化学法主要是多层膜法(MultipleLayer-Film),它集当代化学、光学、酶学、化学计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并已作为定量分析法达到常规湿化学法的测定水平。由于其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标本量少;不需配制试剂操作简便、快速,可随时随地进行,无废液产生等优点,更适用于实验动物特别是小动物的体内生化成份测定。本项研究目的在于应用固相化学法的优点以新西兰大耳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对兔血清中的ALT、AST、GLU、TB、BUN和Ca2+进行分析测定,并应用临床化学分析法的选择和评价原理,在重复性实验、稀释实验、回收实验和方法比较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固相化学法对实验动物血清中生化成分测定的可行性实验探讨。
乌丽曹蕊修志夫李森凯
关键词:血清生化指标酶学实验动物ALT分生
管状鼻畸形的一期整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描述一种罕见的管状鼻临床症状,探索一次手术完成管状鼻修复的技术。方法观察4例同一类型管状鼻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内眦血管为蒂,将管状鼻下移至患侧鼻部,用以修复患侧的鼻缺损,一次手术完成。结果4例均一期完成鼻的修复,转移的管状鼻组织均100%成活。结论 以内眦动脉为蒂,将位于内眦部的管状鼻带蒂转移至鼻部,并一期重建正常外鼻形态是完全可以的。
陈宗基刘志飞王嘉陵修志夫范飞
关键词:一期手术
动脉跨区供血的头皮瓣一期修复肿瘤切除与创伤后的大面积头皮缺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头皮瓣、眶上动脉-枕动脉双蒂跨区供血的头皮瓣,修复伴有颅骨缺失的大面积头皮缺损5例。结果5例动脉跨区供血的头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单支或双支头皮动脉跨区供血的大型头皮瓣,可以安全地一期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
修志夫黄岩李锋
关键词:头皮缺损
修复韧带和保留T4肋间神经的巨乳缩小术
2011年
目的 探讨一种能保留T4肋间神经和血管韧带的重塑锥体形乳房的巨乳缩小术.方法 对18例轻、中、重度巨乳者,乳腺组织切除选择在乳房中线上、下极部形成中央蒂,蒂部保留了内外侧深浅韧带、T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浅支.蒂部旋转移位固定,缩小乳房基底,增强韧带张力.二瓣法旋转皮瓣从内到外缩小乳房.保留T4肋间神经走行区真皮层以保护其浅支,旋转固定后起到纤维隔的作用.结果 术后乳头乳晕血供和感觉良好,乳房外形挺拔.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7个月.随访达1年者,瘢痕已不明显,外观无明显改变,患者满意.结论 修复韧带和保留T4肋间神经的巨乳缩小术设计简单,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乳房外形挺拔稳定.
黄岩洪帆刘歆纪工荣汪丽玲修志夫
关键词:韧带肋间神经乳房缩小成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