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红斌
-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调节改善作用
-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高脂加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探索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角度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30 mg/kg)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选取空腹血...
- 周珺罗晓红许瑞元徐进杜军侯红斌
- 文献传递
- 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调节改善作用
- 周珺罗晓红许瑞元徐进杜军侯红斌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变化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94例患者分为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为单纯糖尿病组、30m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RBP和Cys-C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单纯糖尿病组无明显升高(P>0.05),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有所升高(P<0.01),在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升高最明显(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是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亦是评估肾损害程度的指标。
- 叶夏云侯红斌赵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B组给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比较2组治疗14 d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 5),且A组TCSS评分较B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A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显著优于B组(P<0.05)。2组治疗后SOD活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组SOD升高较B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侯红斌罗晓红吴小芬
-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型半胱氨酸
- 沙格列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4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沙格列汀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沙格列汀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7.0±0.9)mmol/L比(9.2±1.6) mmol/L、(8.1±1.2)mmol/L比(12.7 ±2.3) mmol/L、(7.1±0.6)%比(8.1±0.6)%、2.6±1.0比3.8±1.1、(12±6)mg/L比(31±6)mg/L,均P<0.01),HOMA-B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7 ±8比15 ±6,P<0.01).结论 沙格列汀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其抗炎作用可能是致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 叶夏云侯红斌赵阳
- 关键词:沙格列汀胰岛素抵抗
-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1
- 2015年
-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以及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2组均依据血糖水平予以正规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0.6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甲钴胺注射液500μg,静推,1次/d;治疗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木丹颗粒7 g,口服,3次/d,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木丹颗粒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及神经传导速度,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实验数据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多伦多评分、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SOD、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TCSS评分、hs-CRP下降更明显(P<0.01),神经传导速度、SOD显著增加(P<0.01),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发挥中医药多靶点治疗的优势,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 吴小芬罗晓红徐进许瑞元侯红斌
- 关键词:木丹颗粒甲钴胺Α-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随机对照实验被引量:22
- 2015年
- 探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年龄≥45岁且用胰岛素降血糖治疗后HbA1C≥8.0%的70例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将70例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干预组在常规降血糖的基础上为其建立一个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计划。治疗计划主要是测定HbA1C的变化,其次包括糖尿病用药知识的掌握、对药物的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技术及家庭血糖的监测、糖尿病相关的生活质量监控情况。并于干预前后进行调查问卷评估。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用药知识的掌握、药物依从性、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以及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均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6个月后,干预组的HbA1C值较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 牛小娟许瑞元郑艳宇侯红斌贾春晖罗晓红
-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门诊治疗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现状被引量:3
- 2013年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结合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定量感觉检查等方法诊断。DPN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以良好的血糖控制为本,辅以一些纠正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同时结合中医中药的治疗对减少或延缓DPN发生和进展往往能起到较好的疗效。本文对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侯红斌罗晓红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