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丹
- 作品数:59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视听通路下汉语双字词语义加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 佟丹程赛明袁婷婷刘晓超何昕潘星辰
- 基于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汉字语义加工脑机制研究
-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文盲与非文盲在执行汉语语义加工任务时各脑区的激活情况的差异.方法:收集32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均为右利手、并且母语为汉语,分为文盲组16人和非文盲组16人.汉字是从小学...
- 佟丹韩聪
- 关键词:汉语语义脑机制文盲
-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1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患者男,45岁,因“头痛伴视力下降1年,加重1个月余”入院。视力检查:右眼1.0,左眼0.4;视野:双眼同侧暗点。实验室检查:泌乳素及24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检查当日患者皮质醇上午减低,下午升高。MRI:鞍上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约2.1cm×1.8cm×2.0cm,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低、等及稍高混杂信号(图1B),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图1C);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视交叉受压上移,鞍内垂体形态略小,增强扫描其内信号欠均匀。MRI诊断:脑膜瘤可能。
- 刘晓超田佳宁王晓蕾于洋佟丹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喉软骨肉瘤二例被引量:4
- 2016年
- 例1患者 男,58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3年,加重2d入院。咽喉CT扫描示声门下区后部环状软骨处见软组织密度影,
- 甘信涛佟丹黄婷婷闫昱竹申智蒙韩聪陈忠萍
- 关键词:软组织密度CT扫描示环状软骨声门下
- 垂体细胞瘤1例
- 2015年
- 垂体细胞瘤是一种实性、低级别、梭形细胞起源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于垂体后叶或垂体柄[1]。该病是在2007年WHO分类中新增的肿瘤,WHO分级为I级,发病率极低,国内外关于此病报道较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胀痛,呈全脑偶发性胀痛,发作时伴有眼异物感,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内分泌紊乱等相关症状,以“头部胀痛3年,加重3天”收入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 徐爽兰文婧潘润铎佟丹
- 关键词:垂体细胞梭形细胞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瘤
- 先天性透明隔移位的CT诊断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先天性透明隔移位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CT检查透明隔移位 2 4例 ,分别测量透明隔与大脑镰及中线移位的程度。结果 2 4例中透明隔向左移位 12例 ,向右移位 12例 ,左侧脑室扩张 9例 ,右侧脑室扩张 10例。透明隔移位的测量提示透明隔偏离大脑镰及中线。结论 透明隔移位是一种轻度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它多导致一侧脑室扩张 ,其重要特征是透明隔偏离大脑镰及中线。
- 姜卫国曲亚罡佟丹
- 关键词:CT
- C6脑胶质瘤模型大鼠MRI影像及形态学观察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C6胶质瘤模型,对模型动物脑瘤体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动态观察及病理形态学观察,为抗脑胶质瘤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择1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立体定向将20μL含有1×106个C6胶质瘤细胞的悬液缓慢接种于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对10只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观察,并分别于接种后第2、3和4周进行MRI影像动态学观察,同时对自然死亡荷瘤大鼠脑组织进行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荷瘤大鼠生存期。结果:大鼠术后2周出现活动和进食量减少、皮毛污秽及结膜充血等表现;3周后,有的大鼠出现肢体抽搐、偏瘫、身体扭曲和自身旋转等神经系统症状,10只荷瘤大鼠分别于8~30d自然死亡。本组荷瘤大鼠中位生存期为18d,平均生存期为(18.3±7.3)d。荷瘤大鼠脑瘤体随着瘤龄的增加而增大,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排列混乱致密,核分裂相易见,肿瘤内可见有血管组织增生,肿瘤浸润性生长呈指状突入周边正常组织。肿瘤细胞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呈阳性。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成功建立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MRI动态及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为选择适当的时间窗进行抗胶质瘤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周颖袁博马越张琨高峰王皓芦晋吴晓刚佟丹袁长吉
- 关键词:立体定向技术胶质瘤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肿瘤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遍应用.其快速容积扫描、造影剂团注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相结合.使CT血管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更加可靠,其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更是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血管显像技术。而对于脑肿瘤来说,术前明确肿瘤的血供、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血管受侵袭程度有利于术中早起切断肿瘤供血、
- 张路遥佟丹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手术前评估脑肿瘤血管成像技术血管重建技术
- 支气管黏液嵌塞的CT诊断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支气管黏液嵌塞的CT表现 ,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本组 14例 ,包括肺癌 5例 ,支气管扩张 4例 ,支气管肺曲菌病 3例 ,肺炎和肺结核各 1例。全部病历均有X线胸部平片及常规胸部CT扫描和 10例做了HRCT。结果 CT见支气管黏液嵌塞表现为树枝状占 71 4% ,小棒状 14 3% ,串珠状 14 3%。其显著特点是主轴指向肺门 ,且与支气管走向一致 ,伴有支气管扩张。
- 佟丹赵永生赵锋
- 关键词:支气管高分辨率CT
-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炎症性肠病患者核磁共振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和炎症性肠病(IBD)是临床上常见的2种胃肠道疾病。FGID是一组非结构性改变的胃肠功能障碍,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较为常见;IBD是一组具有明确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2种亚型。近年来,FGID和IBD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较高复发率,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进一步研究发现精神和心理状态异常等神经系统异常在FGID及IB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胃肠与精神疾病的共病现象来自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存在异常,脑-肠轴学说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若采用可量化的评估手段筛查和识别与FGID和IBD密切相关的关键脑区,并基于脑-肠轴学说对患者进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联合用药,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神经影像学研究已为医生理解FGID和IBD神经系统变化提供了初步成果,但尚缺乏基于脑-肠轴神经影像学研究在胃肠道疾病中应用的系统性评价。本文就FGID和IBD患者的脑结构与脑功能改变和基于神经影像学分析脑-肠轴学说在FGID及IBD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未来基于脑-肠轴推动FGID和IBD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孙凡珺潘星辰佟丹
-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脑-肠轴核磁共振成像神经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