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强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肉汤培养基(CM129)中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浓度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使用HPLC同时测定CM129培养基中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浓度的方法,为检测阿奇霉素促进左氧氟沙星透过生物膜实验提供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反相C18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9∶71,pH 2.53),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内标为西司他丁钠。结果:本法在10~160μg/ml范围内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呈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9和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3%和100.34%,RSD分别为1.08%和0.47%,在此范围内检测结果重复性良好。结论:该方法适合同时检测肉汤培养基中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浓度。
- 运乃茹何志强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西司他丁钠HPLC药物浓度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环丙沙星和氨溴索的药物浓度
- 2010年
- 环丙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药物,它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显著,近期研究发现大多数药物无法透过长出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而环丙沙星联合使用氨溴索对于长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却有显著的透过作用。
- 李晓勤何志强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环丙沙星药物浓度氨溴索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类药物
- 喹诺酮类药物与碳青霉烯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性和泛耐药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由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诱导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之间的交叉耐药,以及与庆大霉素(CN)、头孢哌酮/舒巴坦(SCF)之间的交叉耐药情况。方法用左氧氟沙星(LEV)和亚胺培南(IPM)分别诱导3株铜绿假单胞菌菌株(1株为标准菌株,2株为野生菌株),使之耐药,通过检测LEV、IPM、CN、SCF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未耐药菌株的MIC进行对比,观察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情况。并通过对2005—2008年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观察上述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情况。结果LEV、IPM、CN、SCF对由LEV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MIC值分别为32、16、16、32μg/ml,野生菌株的MIC值分别为16、8、8、64μg/ml和8、16、16、32μg/ml;LEV、IPM、CN、SCF对由LEV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MIC值分别为16、16、128、64μg/ml,野生菌株的MIC值分别为8、8、8、64μg/ml;和4、16、8、64μg/ml。结论由LEV、IPM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LEV、IPM、CN、SCF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提示喹诺酮类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滥用都可能导致广泛的细菌交叉耐药。
- 何志强段金菊赵生芳
- 关键词:喹诺酮类
- 不同统计方法对1998-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1998-2010年13年间抗菌药的使用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同期比较显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各自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非同期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只有美洛培南的DDDs与其耐药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不同类抗菌药物累计DDDs之间相关性分析,其中Bivariate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复方制剂的使用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Partial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复方制剂的使用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不同的统计方法,相关关系结果有很大差异。
- 段金菊尹冬虹何志强宋艳王芳芳
-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细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