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安光

作品数:106 被引量:3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8篇肿瘤
  • 41篇肺癌
  • 38篇细胞
  • 27篇蛋白
  • 26篇肺肿瘤
  • 22篇免疫
  • 21篇基因
  • 14篇组织化学
  • 13篇免疫组织
  • 13篇免疫组织化学
  • 13篇P53蛋白
  • 8篇蛋白表达
  • 8篇增殖
  • 8篇免疫组化
  • 7篇预后
  • 7篇细胞学
  • 7篇抗肿瘤
  • 7篇癌基因
  • 7篇病理
  • 6篇鳞癌

机构

  • 8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4篇解放军第20...
  • 4篇沈阳医学院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庄河市中医院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沈阳药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河北省肿瘤研...
  • 1篇北里大学

作者

  • 106篇何安光
  • 21篇姜彦多
  • 14篇张宝庚
  • 13篇王晓华
  • 12篇戴晓淳
  • 11篇曲恒春
  • 10篇王宏
  • 10篇朱继江
  • 9篇周宝森
  • 9篇张蕾
  • 7篇王继红
  • 7篇杨志山
  • 7篇姜奕
  • 6篇夏书月
  • 6篇李厚文
  • 6篇王士勇
  • 6篇韩硕
  • 5篇王永信
  • 5篇殷洪年
  • 5篇张军

传媒

  • 26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沈阳部队医药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肿瘤防治杂志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肿瘤
  • 2篇日本医学介绍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肺癌杂志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8篇1998
  • 15篇1997
  • 14篇1996
  • 11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 1篇1992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标记物在肺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1998年
对93例肺腺癌患者做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p21蛋白、p53蛋白、细胞增殖活性(PCNA)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肺腺癌p21蛋白阳性的,预后不好,表达阳性的死亡危险性是阴性的2.08倍;p53蛋白与肺腺癌预后无关;PCNA阳性百分比高的,预后不好,肺腺癌PCNA阳性百分比50%以上的死亡危险性是肺腺癌PCNA阳性百分比20%以下的3.27倍。
周宝森戴晓淳何安光杨春林朱继江
关键词:腺癌分子标记物P21基因P53基因
胸液细胞学标本和纤支镜肺活检标本p53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 探讨p53蛋白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57例胸液细胞学标本和 69例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作p53蛋白的检测。结果 p53蛋白在胸液细胞学标本中保存较好 ,细胞学诊断为良性、可疑肺癌、肺癌者 ,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0 % (0 /2 7)、3 3 .3 % (2 /6)、54 .2 % (1 3 /2 4)。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中 ,组织学诊断为良性、不典型增生和恶性肿瘤者 ,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0 % (0 /2 3 )、1 4.3 % (1 /7)和 3 5.9% (1 4/3 9)。上述p53蛋白阳性的可疑癌和不典型增生病例经随访均证实为肺癌。结论 检测胸液细胞学标本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中的p53蛋白对于胸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继红姜彦多何安光
关键词:P53蛋白活组织检查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 (Pg)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增殖的影响 ,探讨Pg对牙龈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以厌氧袋法培养Pg ,原代培养HUVEC ,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观察HUVEC的增殖状态。结果 :活的和灭活的Pg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UVEC的增殖 ,活的Pg作用比灭活的Pg更为强烈 ,而Pg毒力株W83和非毒力株ATCC 332 77对HUVEC增殖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 :Pg可能通过损伤牙龈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局部的炎性反应 ,可能是Pg诱导牙周组织破坏的病理机制之一。
毛松陈森何安光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增殖
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产物表达及其意义
1997年
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产物表达及其意义110003沈阳解放军第202医院姜彦多王永信朱继江①何安光①张乃连关键词肺肿瘤;聚合酶链反应;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4.2野生型p53基因是抑癌基因,其丢失或突变可导致基因表现异常,...
姜彦多王永信朱继江何安光张乃连
关键词:肺肿瘤聚合酶链反应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例SFT肿瘤细胞Vim、CD34、CD99、bcl-2、S-100、actin、EMA、Des和PCNA的表达。结果13例SFT患者平均年龄46岁,分别发生于胸腔、腹腔、纵隔、肺、上颔窦、眼眶、乳腺、背部软组织。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压迫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伴有黏液变性及血管外皮瘤样形态。免疫组化结果:Vim阳性率100%(13/13)、CD3492%(12/13)、CD9977%(10/13)、bcl-277%(10/13)、PCNA31%(4/13),S-100、actin、EMA、Des均阴性。平均随访21.3个月,1例复发,均无转移。结论SFT为一组独特的梭形细胞肿瘤,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有助于SFT的诊断。由于SFT生物学行为不依赖于组织学构象,需长期随访观察。
高英毕英智连艺何安光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骆驼蓬碱抗肿瘤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8
1993年
本文对从骆驼蓬种子里提取出来的生物碱(2A-1、2B-2)进行了体外抑癌试验。其结果表明:骆驼蓬总碱(2A-1、2B 2)对瘤细胞L-1210和K-562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45.71μg/ml、139.63μg/ml,36.40μg/ml和70.55μg/ml。其抗肿癌作用的强度和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中2A-1对两种瘤细胞的作用效果比2B-2的抗肿瘤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王晓华王宏何安光
关键词:骆驼蓬碱抗肿瘤作用抗癌药
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995年
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何安光,周宝森,王恩华,朱继江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肺癌研究室(沈阳11000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是肿瘤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1],本文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AgNOR计数在人肺癌中的...
何安光周宝森王恩华朱继江
关键词:肺癌细胞增殖活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核增殖抗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
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患者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和非鼻咽癌患者Epstein 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基因C端区缺失状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收集我国东北地区鼻咽癌石蜡组织22例,非鼻咽癌患者外周血26例,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LMP1基因的C末端,对其中有缺失的4例鼻咽癌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2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有19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86%。其中8例存在缺失,缺失率42%。取4例缺失样品进行序列分析,并与B95-8原型LMP1做比较,结果显示:4例鼻咽癌样品均存在30个碱基的缺失和某些位点的单点突变,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26例非鼻咽癌患者LMP1阳性扩增率为92 31%,无一例缺失。此结果表明:与广东、广西鼻咽癌高发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鼻咽癌与非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LMP1基因缺失型和原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郭秀婵杜海军何安光张永利李红霞曾毅
关键词:鼻咽癌患者EB病毒潜伏膜蛋白1
人肺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将人肺实体腺癌手术切除的组织移植于裸鼠皮下,得到可连续传代的移植瘤系,其成功率为94.1%。该移植瘤潜伏期短,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性状稳定。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检查的结果表明,该移植瘤较好地保持了原肿瘤的形态和功能特点,该移植瘤己传至15代,命名为NL-6。
周伟红何安光张宝庚杨志山李振贾兰玲刘可立
关键词:人肺癌裸鼠移植瘤
Kasabuch-Merritt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04年
滕月娥石晶刘云鹏张敬东何安光徐惠绵
关键词: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