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亚林

作品数:19 被引量:190H指数:6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皮肤
  • 5篇真菌病
  • 5篇马拉色菌
  • 5篇菌病
  • 3篇癣菌
  • 3篇皮肤真菌
  • 3篇溃疡
  • 3篇甲真菌
  • 3篇甲真菌病
  • 2篇伊曲康唑
  • 2篇隐球菌
  • 2篇隐球菌病
  • 2篇念珠菌
  • 2篇皮肤溃疡
  • 2篇皮肤真菌病
  • 2篇皮损
  • 2篇球菌病
  • 2篇马拉色霉菌属
  • 2篇菌属
  • 2篇菌种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四川省皮肤病...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作者

  • 19篇代亚林
  • 19篇冉玉平
  • 13篇周光平
  • 7篇熊琳
  • 4篇李薇
  • 3篇熊琳
  • 3篇熊琳
  • 3篇李志瑜
  • 2篇罗汉超
  • 2篇彭雪梅
  • 2篇李薇
  • 2篇李薇
  • 2篇熊心猜
  • 2篇刘德操
  • 2篇路永红
  • 2篇袁长婷
  • 2篇廖万清
  • 2篇杜晓萍
  • 2篇郭晓莉
  • 2篇罗琼

传媒

  • 7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研究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构成;不同解剖部位、皮损颜色及各菌种的分布情况;患者病情和年龄与菌种构成的关系。方法用无菌胶带粘取113例花斑癣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共629个部位的皮屑,分别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中分离马拉色菌,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皮损区与相对应的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无差别,非皮损区额部和胸背部分离阳性率高于上、下肢。共分离到565株马拉色菌,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44.78%)、糠秕马拉色菌(32.94%)、球形马拉色菌(11.68%)、钝形马拉色菌(5.84%)及限制马拉色菌(4.76%)共5个种,有27处(5.01%)同时分离到两种菌。皮损区与非皮损区菌种构成无明显差别,限制马拉色菌主要从额部分离出。菌种构成与皮损面积无关,但与皮损颜色和患者年龄有关。皮损颜色与病程无关。结论花斑癣患者皮损区与非皮损区马拉色菌分离阳性率和菌种构成基本一致,与病情无关,而不同解剖部位、皮损类型及年龄患者的菌种构成有一定差异。
李志瑜冉玉平熊琳代亚林郭晓莉
关键词:花斑癣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
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毛囊内的主要菌种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确定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菌种,比较皮损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菌种是否一致,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与分离菌种的关系。方法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周表面皮肤分离的319株菌中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247株(77.43%)、糠秕马拉色菌40株(12.54%)、球形马拉色菌27株(8.46%)、钝形马拉色菌5株(1.57%);从毛囊内分离的314株菌中鉴定出球形马拉色菌252株(80.25%)、合轴马拉色菌57株(18.15%)、糠秕马拉色菌4株(1.27%)、钝形马拉色菌1株(0.32%),菌种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1)。毛囊内菌种构成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有关,与病情无关。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同时阳性的279株中菌种不一致204株,菌种一致75株。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毛囊内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色菌,其表面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熊心猜冉玉平代亚林熊琳周光平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鉴定菌种分离
从包皮龟头炎患者及正常人群分离鉴定念珠菌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了解包皮龟头炎患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2 16例包皮龟头炎患者及 70例正常人的临床标本用透明胶带粘贴包皮龟头处皮屑取得 ,经 10 % KOH溶解后直接镜检 ,同时接种在不含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在米粉土温 - 80培养基上的形态学特点鉴定念珠菌菌种。结果 :从患者组和对照组包皮龟头处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 4 6 .8%和 15 .7% ,其中白念珠菌的构成分别为 76 .7%和 36 .4 %。包皮过长的发生率在包皮龟头炎患者为 72 .2 % ,而在正常对照组为 38.6 %。结论 :近半数的包皮龟头炎与念珠菌有关 ,白念珠菌是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包皮过长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郭晓莉冉玉平熊琳代亚林周光平
关键词:包皮龟头炎念珠菌细菌分离细菌鉴定
1981年至1997年甲真菌病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对 17年间甲真菌病动态分析发现 :甲真菌病就诊患者逐渐增多 ;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 ,皮肤癣菌因酵母菌分离增多呈相对下降趋势 ;甲中分离出糠秕马拉色菌。
李薇冉玉平代亚林刘德操王小霞熊琳杨毅罗汉超周光平
关键词:甲真菌病病原菌
四川首例裴氏着色真菌病被引量:4
2000年
冉玉平王晓霞代亚林王琳杜晓萍周光平张杰彭雪梅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伴鱼鳞病1例被引量:6
2005年
梁作辉冉玉平周光平吴红熊琳代亚林
关键词:掌跖角皮症鱼鳞病
表现为皮肤溃疡和骨髓炎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一例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报告一例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方法和结果患者女,33岁。1年前上臂、肩、臀及大腿长结节,此间怀孕并早产。产后半个月新发结节泛发全身。3个月前诊断为“血源播散性肺结核”,但抗结核治疗无效。体检发现面部、牙龈、躯干、臀部及四肢共39个结节和溃疡,左胫、腓骨骨质破坏及窦道。脓涂片及病理活检见脓液和坏死组织内有大量真菌孢子,培养酵母样菌落生长,尿素酶及咖啡酸试验阳性。经API酵母菌反应条和血清学鉴定为新生隐球菌血清型A。将菌种接种于大小鼠后发现脑、肺、肝等易受累。临床分离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停抗结核药,用抗真菌药治疗。强化段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维持段口服伊曲康唑。局部用两性霉素B。30d后结节消失,200d后溃疡和窦道全部愈合,277d时停抗真菌药,患者痊愈。
冉玉平熊琳罗琼李薇代亚林李志瑜杜晓萍路永红周光平彭雪梅袁长婷廖万清
关键词:播散性隐球菌病皮肤溃疡骨髓炎新型隐球菌抗真菌治疗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被引量:5
2004年
报告1例白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女,7岁。全身散在丘疹5年,加重伴掌指疣状增生1年,同时出现口腔黏膜、皮肤及甲板损害,双手掌疣状赘生物,手指末节残缺、变形。口腔黏膜白斑、背部皮损组织及粪便真菌培养均为白念珠菌生长。皮肤组织病理改变为表皮角化明显,角质层中查见大量真菌菌丝。经伊曲康唑、制霉菌素等药治疗后,皮损逐渐好转。
陈征李薇熊琳周光平汪盛代亚林冉玉平郭在培
关键词:念珠菌病皮肤黏膜慢性伊曲康唑
马拉色菌在新生儿皮肤定植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在新生儿皮肤的定植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含菜籽油培养基32℃培养。对拟自然分娩的母亲临产时取阴道分泌物接种于试管斜面,用无菌微孔透气胶带粘取新生儿(8处皮肤,从出生当时到出院)、母亲(胸部和手掌,分娩后第2天)及其护士(手掌,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皮肤标本,接种于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方法鉴定菌种。结果①52份母亲阴道分泌物培养阴性。②15名护士共104份手掌部皮肤标本培养阴性。③104例新生儿(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各52例)出生当时的皮肤标本培养阴性,但出生后第1天有28例(26.92%)培养出马拉色菌,到第8天上升到59例(56.73%),其中糠秕马拉色菌41例(69.49%)。④从104例母亲皮肤上培养出马拉色菌65例(62.50%),其中糠秕马拉色菌49例(75.38%)。⑤母亲和新生儿124株马拉色菌中菌种相同者92例,一致率为74.19%。⑥新生儿前额和面颊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结论马拉色菌在新生儿皮肤定植最早发生在出生后的第1天内,主要部位为额面部,主要菌种为糠秕马拉色菌,存在于母亲皮肤的马拉色菌可能是定植菌种的主要来源。
陈征冉玉平熊琳代亚林周光平
关键词:马拉色霉菌属婴儿皮肤定植
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其在几种皮肤病的分布情况被引量:61
2000年
目的 研究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其在一些皮肤病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标准株作对照,用生理生化学及形态学方法将 150株来源于花斑癣( 29株)、马拉色菌毛囊炎( 16株)、脂溢性皮炎( 49株)、甲真菌病( 33株)及正常人皮肤( 23株)的马拉色菌进行分类及描述,并分析了各菌种在一些皮肤病的分布情况。 结果 共分离出 4个菌种:合轴马拉色菌 65株、糠秕马拉色菌 13株、钝形马拉色菌 1株、球形马拉色菌 71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和球形马拉色菌各占 43.3%和 47.3%;马拉色菌毛囊炎中全部为球形马拉色菌。 结论 此分类系统为经济、简便及可应用的马拉色菌属分类鉴定系统;球形马拉色菌与马拉色菌毛囊炎密切相关。
熊琳冉玉平周光平代亚林
关键词:马拉色霉菌属皮肤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