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基庆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媒介
  • 2篇语言
  • 2篇存在论
  • 1篇当代审美
  • 1篇当代审美文化
  • 1篇学者
  • 1篇意谓
  • 1篇隐喻
  • 1篇语境
  • 1篇哲学
  • 1篇中国古典哲学
  • 1篇认识论
  • 1篇上手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方式
  • 1篇审美文化
  • 1篇审美向度
  • 1篇生存论
  • 1篇圣人
  • 1篇时间性

机构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1篇乔基庆
  • 3篇屈柳玲

传媒

  • 2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作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理论界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德格尔的物性观向媒介哲学的理论生成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媒介如何进入哲学的视野,从传统哲学理论出发,为媒介哲学确定一个理论的根基,通过海德格尔关于"间性"的探讨,从"间性"的视角分析具有媒介特性的物的位置,以确定媒介在存在论中的位置。研究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主要探讨此在的在世与本己可能性的追寻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就必然会遇到作为"间性"的物的存在:第一个层面基于此在的存在论环节,物作为一种此在的上手之物,起着指引与标志的作用,因而以其"因缘"结构,而相互指引出此在与物,进而世界的意义整体;第二个层面基于此在的在世结构,"常人"状态以物的异化形式,构成了此在的日常存在状态,以"器"的形式构建此在"器"式的存在,使此在处于闲言、好奇、两可的沉沦之中;第三个层面基于物的本源,物作为天地人神的聚集,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才能实现,即把物的制造作为一种作品而敞开其物性,诗作为本质的艺术,在诗意的栖居中使物作为物而自行显现出来;这三个层面的维度指向构成了媒介哲学的三重维度,这一物性论对于在存在论视域下的媒介分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乔基庆
关键词:间性存在论
说与不说之间——从言与意看中国古典哲学向美学的生成
2008年
语言是人的生存样式,语言是思维的界限,那么,中国古代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语言的这种特色造就了中国哲学的哪些特征?中国古代言与意之间的关系,二者的矛盾是如何得到解答的?这种解答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从中国语言的象形文字入手,中国哲学具有了形象与身体思维、重情与理、重视体悟的特点,中国的语言所形成的中国哲学的特点正好从象的方面解决了西方分析哲学中所面临的言与意的难题,从而使得中国的古典哲学具有了浓厚的美学色彩,为二者的相通开启了道路。
屈柳玲乔基庆
关键词:语言意谓
媒介改变认知——从隐喻看媒介与认识论的关系
2012年
隐喻是引入他物以理解眼前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中介的性质。而在人与世界之中,媒介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它构成了我们生存的语境。从哲学传统认识论的角度讲,口语文化、印刷书面文化、电力文化塑造了不同的认识论特点。因此,媒介以隐喻的方式构建着我们的认识论,从而构建了人类的存在。
乔基庆
关键词:隐喻语境思维模式
丑之炫魅的超级现代性——当代审美文化的生存论根基
2011年
当代的审美文化明显具有美的泛化和丑的炫魅的二元特征,而丑的炫魅的基础在于新的媒介,尤其是网络的出现对我们的生存所构成的四种模式。自恋—迷恋、启蒙—说教、娱乐—消费、恐惧—焦虑分别构成了丑炫魅的的心理平台、动力机制、社会根基、精神主题,而这也充分印证了媒介对于存在的构成,从而对于审美文化的影响。
乔基庆
关键词:媒介审美文化
虚拟实在的光本体论——对虚拟与现实关系的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哲学史上,光构成了我们经验的本体论,柏拉图光的隐喻是从认识论层面的分析,老子的道本体论是从本体论层面对光的分析,奥古斯丁则是从境界论层面对光的分析。这里的光指的是自然光(尤其是太阳光),它参与我们的存在,形成的是光—物—人的模式。虚拟实在也是以光为本体论,但这里的光是人造的电力之光,我们在虚拟实在中所经验到的就是人造光的不同组合,因而在认识论的层次上,光直接进入了我们的意识中;本体论的层面上,它自身构成一个世界;境界论的层面上,构成的是体验,而不是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虚拟世界同物理世界的关系。
乔基庆
康德直观论析义
2010年
康德的哲学是要为人们的认识确定一个界限,并进而分析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作为其哲学的起点和落脚点,再联系到其感性与知性的两个阶段的划分,康德所谓的直观就有了感性的直观、知性的直观、内容与形式层的三重含义,这是贯穿康德整个哲学的线索。对于这三重含义的运用即是直观的公理的论述,这为他的哲学基础最终立下了普遍必然的前提。康德的这种论述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屈柳玲乔基庆
关键词:感性直观
口语乌托邦——简论口语文化的特点与人们的存在样态被引量:2
2011年
口语是人类最早的交流工具,它以听觉为主,因而塑造成了没有文字时代的存在样态,这些状态包括听觉的沉浸、时间性的当下、衡稳的传统、情景式的在场和互动的交往,这些状态,构成了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哲学家们思想的乌托邦。尼采的日神精神、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等,都是对于这种同一性、当下性、情景性等的追求。口语文化作为人类原初的文化样态与思维样式,构成了人类思想的乌托邦。
乔基庆
关键词:口语乌托邦
《近思录》中的改过论
2008年
《近思录》是北宋哲学家们的一本格言集,主要包含了从周敦颐到张载的重要言论。基于《近思录》中哲学家们对于心性论的集中探讨,过的由来以及如何改过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近思录》中,大概提到了三种过的种类,并要求人们从日常生活的视听言貌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学以至圣人。
屈柳玲乔基庆
海德格尔时间性的审美向度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思想是贯穿他的哲学的始终的,前期他以时间性为地平线来开启此在的本真的整体的能在,后期则用诗与思来开启存在的澄明的栖居。海德格尔思考时间性的起点在于:以往形而上学的歧误,是把存在当作了存在者来进行思考。其根...
乔基庆
关键词:审美方式时间性
网络的虚拟存在论研究
本文基于存在论的基础地位,要回答网络的虚拟特性对人的存在论的基本构成。通过对于存在论基本论域的分析,得出此在与他者的互构,其根本就在于此在本真可能性的敞开,这是一种自我选择的本质,因而也是一种面向世界、物、他者的一个超越...
乔基庆
关键词:媒介文化存在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