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翊君
- 作品数:24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住院新生儿大肠杆菌分离株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型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分型以示大肠杆菌菌株间的异质性和亲缘性,了解大肠杆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间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住院的102例患儿的110株大肠杆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结果 110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经PFGE共分65型,相似系数在47.3%~100%,条带在13~22条。优势基因型有13株,相似系数在80.4%~100%。有8对临床分离菌株分别来自于同一患儿,其中7对经PFGE分型方法证实它们属于同一型别(其中1对菌株来自于同一患儿的血液及脑脊液的标本,经PFGE分型证实属于同一基因型,相似系数为93.8%);另1对显示不是同一型别,亲缘关系较远,故从同源性分析来看不除外不同菌株感染或污染的可能。5株菌株经PFGE证实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其中1株分离株来源的患儿曾与4株分离株来源的患儿同住一病房,考虑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结论 PFGE分型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协助临床明确和区分致病株与非致病株,追踪传染源,对于院内感染的防控起到重要的作用。
- 丁翊君王亚娟姚开虎高薇董方俞桑洁王慧欣
- 关键词:大肠杆菌电泳凝胶脉冲场新生儿
- 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 丁翊君
- 新生儿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一例报道暨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新生儿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家系关系,结合以往新生儿先天性淋巴水肿的文献报道,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断思路。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篇,病例报道4篇,论著1篇,选择资料完整的文献4篇,共计5例患儿。本例及文献报道共6例患儿,均为男婴,水肿均于生后即出现,且以下肢为主,其中5例患儿为双下肢水肿,1例为单侧下肢水肿,均无肢体活动障碍。5例患儿行淋巴结核素扫描,结果均提示淋巴回流障碍。患儿的血、尿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等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对于生后即出现下肢水肿的患儿应考虑新生儿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的可能,需追问家族遗传病史,尽早行淋巴结核素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诊断本病。
- 丁翊君王亚娟钟雁杨彩云邵芳顾松姜敏
- 关键词:淋巴水肿
- 住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分离株毒力因子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住院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的连续病例,选择其中抗生素使用之前痰液、血液、脑脊液或脐分泌物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的病例。根据发病日龄不同,将菌株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根据标本来源不同,将菌株分为侵袭性感染和非侵袭性感染。选取11种最常见的毒力基因,应用PCR方法对大肠埃希菌菌株进行检测。采用Chromas软件进行读序,测序结果采用Chromas软件直接进行BLAST Search比对。结果 110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自102例住院新生儿,源于痰液79株(71.8%),血液18株(16.4%),脑脊液6株(5.4%),脐分泌物7株(6.4%);源于足月儿102株,早产儿8株。早发型27株,晚发型83株;侵袭性感染24株,非侵袭性感染86株。1Einv基因阳性91.8%,CNF1基因阳性21.8%,CNF2基因阳性12.7%,Eagg基因0.9%;共有7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单纯携带Einv基因66株,单纯携带CNF1基因1株,携带Einv-CNF1基因20株,携带Einv-CNF2基因11株,携带Einv-CNF1-CNF2基因3株,携带Einv-Eagg基因1株。8株(7.3%)11种毒力基因检测均阴性。2携带CNF1或CNF2菌株的37例患儿中22例合并呼吸衰竭,15例需予NCPAP呼吸支持,10例合并多脏器受损,3例肺出血。38对菌株分别来自同一患儿不同时期或不同部位,其中7对菌株经PFGE分型分别属于同一基因型。3对分别来源于同一患儿不同时期的痰液标本菌株,PFGE分型一致,但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不相同。结论本研究检测到4种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以Einv基因携带率最高;共发现7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以单纯携带Einv基因最多见。CNF1及CNF2基因可能与肺部感染的严重性相关。
- 沈艳华王亚娟姚开虎高薇丁翊君吴丹董方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新生儿毒力基因
- 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对减少新生儿肺炎抗菌药物使用的质量改进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背景抗菌药物是NICU频繁使用的药物类别。抗菌药物管理项目(ASP)能促进NICU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化。目的 探讨实施ASP减少新生儿肺炎的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设计质量改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新生儿肺炎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ASP时点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主治医师基于抗菌谱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特殊病原或药物经感染科医师会诊后使用;干预组以MDT-ASP团队实施NICU特色的ASP,MDT-ASP团队包括新生儿科医师、临床药师、感染科医师、微生物室检验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等,进行定期查房、用药评估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干预组样本量与对照组满足1∶1时截止纳入。主要结局指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结果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回顾性纳入对照组229例,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前瞻性纳入干预组229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和母亲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干预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24.5%(56/229)和7.0%(16/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67,P<0.001)。对照组较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天数由12(3~60)d缩短至8(0~35)d(P<0.001),住院时间由10(7~33)d缩短至9(5~46)d(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后出现NEC以及在院死亡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P可减少新生儿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暴露。
- 孟瑶丁翊君王晓玲齐宇洁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
-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 李桂桂桂晋刚丁翊君王亚娟吴逊尧邵芳
- 足月新生儿非免疫性水肿的病因分析
- 丁翊君王亚娟钟雁杨彩云邵芳姜敏
- 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 丁翊君王亚娟
- 新生儿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大肠杆菌菌株的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5年4月新生儿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且脑脊液培养为大肠杆菌的新生儿,记录患儿围生期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等,并对大肠杆菌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及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结果共收治15例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男6例,女9例;生后发病≤7 d 2例,>7 d 13例。14例患儿有发热,9例有嗜睡、拒乳,4例有抽搐,2例有哭闹烦躁,1例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实验室检查:WBC升高(>15×109/L)7例,WBC降低2例(<5×109/L),CRP升高(>8 mg/L)13例。15例脑脊液白细胞均明显升高(>500×106/L),均以多核为主;12例糖降低(<2.2 mmol/L);14例蛋白升高(>1 500 mg/L)。ESBL检测结果:ES-BL阳性6例(40%)。MLST分型结果:ST 95 3例(20%),ST 1193 3例(20%),ST 62 3例(20%),ST 4456 2例(13.3%),ST 4702 1例(6.7%),ST 4381 1例(6.7%),ST 131 1例(6.7%),新型1例(6.7%)。10例应用美罗培南治疗,3例应用头孢曲松+青霉素,2例放弃治疗。2例患儿合并有硬膜下积液及脑室管膜炎。1例合并硬膜下积液。11例患儿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新生儿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以晚期新生儿多见,病情凶险,美罗培南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治疗迁延的患儿,应注意特殊基因型的大肠杆菌感染。
- 丁翊君张金晶王亚娟姚开虎高薇吴丹
- 关键词:大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婴儿新生儿
- 265例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病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的主要病因。方法选取内科性呕吐新生儿265例,对其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发病日龄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5例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的病因主要以咽下综合征、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等为主,分别占31.32%、12.45%、10.94%;进一步分析发现咽下综合征与胎龄小、发病日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剖宫产有关(P均<0.05),喂养不当与发病日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有关(P均<0.05),胃食管反流与胎龄小、发病日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有关(P均<0.05)。结论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的主要病因是咽下综合征、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与发病日龄、出生体质量、胎龄及分娩方式有关。
- 罗洁姜敏邵芳顾松丁翊君
- 关键词:新生儿咽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