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直文
- 作品数:48 被引量:55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的影响被引量:45
- 2020年
- 基于陕北地区1990、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格网法、探索性空间数据法(ESDA),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探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工程实施后共有297066.15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林草覆盖率由57.33%增长至60.5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陕北地区ESV得到了显著提升。25年间陕北地区ESV共增加了32.82亿元,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工程实施前多增加了5.93亿元,增长主要源于退耕引起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3)ESV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热点区和冷点区集聚效果明显,热点区集聚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冷点区集聚与未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陕北地区中部中等等级和次高ESV分布区域逐渐增大、次热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北部次低等级和低等级ESV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冷点区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整体而言,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时间上相呼应、在空间上相匹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使得陕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ESV得到了显著提升。
- 邓元杰侯孟阳谢怡凡高晴高晴姚顺波龚直文贾磊李园园
-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剖析土地利用的驱动因素,高效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政策制度三个驱动因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理.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与工业用地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土地市场化等政策演变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必须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集约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能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 党晶晶孙斌龚直文
- 关键词:土地利用
- 基于两阶段选择模型的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分析——以陕西省礼泉县为例被引量:8
- 2018年
- 基于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果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实证分析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和采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第一阶段,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受果农禀赋、社会环境、政府推广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和技术培训对果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在第二阶段,政府补贴效果对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这说明,政府补贴及补贴效果对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意义重大。
- 马橙龚直文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采用意愿
- 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大样地来获取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的树种、树高和直径等测树因子以及每个树种的坐标,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指标分析了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公顷级样地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乔木层共包括17个树种,物种丰富度较高。油松、辽东栎和白桦的密度和断面积累积量占有明显优势,是乔木层的优势种。(2)林分密度大,直径在4-44 cm均有分布,但4-10 cm的林木较多。(3)整个林分混交度较高,林木多为中度、强度和极强度混交。优势树种油松、辽东栎和白桦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80、0.711和0.702。(4)在空间结构单元中,林分中林木的各个大小比数分布均匀,林木较稳定,大部分树种是劣态木和绝对劣态木。(5)黄龙山林区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属于团状分布,整个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43。
- 王庆李卫忠邓宏兼龚直文王广儒王道亮
- 关键词:黄龙山林区树种组成混交度角尺度
- 北京湿地景观监测与动态演变被引量:16
- 2010年
- 湿地是地表最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湿地景观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湿地景观原有的功能,而且对湿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湿地为研究区域,将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引入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996、2001与2005年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标明: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96年的62869.64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破碎化程度增强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北京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天然河流达到10.93%,人工水域占99.17%。研究结果为北京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 顾丽王新杰龚直文付尧刘俊
- 关键词:湿地资源
-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
- 2024年
- 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存在复杂、动态关系,揭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88个地级市(州、盟)的统计数据,采取综合评价法、SBM-Undesirable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在分析各自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关联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空间分异特征愈发明显,黄河下游沿岸以及中上游偏北地区逐渐成为城镇化发展第一梯队;2005—2020年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显著提升,局部地区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不平衡特征,但区域间差距在逐渐缩小。2)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未达到高级协调水平,空间分布上“东高西低”的极端态势逐渐演化为多中心的“中间高四周低”的差异格局,整体空间差异逐渐缩小;二者耦合协调度主要存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两种类型,前者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等下游地区,后者主要集中于以甘肃为主的上游地区。3)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受到耕地经营规模、农户收入水平、政府农业支持力度、高程、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且各驱动因素间存在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的交互作用效果。
- 张子晴张道军陈亮龚直文张青松
- 关键词:城镇化耕地利用生态效率黄河流域
- 营造林成效遥感监测方法适用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为改进营造林成效人工调查方法和现有遥感监测方法的局限,研究不同分辨率、不同地域条件、不同造林年限的营造林成效遥感监测效果。选取南、北方各1个具代表性的行政县为研究区,以生长1~5 a的营造林小班为对象,采用涵盖中、高分辨率的5种遥感影像,从不同分辨率的适用性、不同造林年限的保存状况监测、NDVI成林状况监测、造林前地类监督分类4个方面对营造林成效进行监测,并通过地面调查验证监测精度。结果表明:1)宜采用与营造林小班面积相适应的分辨率进行遥感监测,建议营造林小班平均面积<2 hm 2的地区选取2 m或更高分辨率。2)相较于北方,南方营造林保存状况随造林年限增加上升较快,遥感监测保存率易偏高。3)NDVI成林状况遥感监测总精度达87.5%,北方精度高于南方3.2%,原因是南方易受到杂草杂灌的干扰。4)造林前地类监督分类总精度达72.7%,北方高于南方14.3%,原因是北方地类完整单一,易于识别。5)营造林成效采用遥感监测,成本仅为人工调查的40.2%。营造林成效遥感监测在监测效果和精度上能够满足调查需要,监测成本也较人工调查有很大优势,可作为营造林成效监测的有效手段。
- 刘晓双李才文龚直文
- 关键词:NDVI
- 基于STIRPAT-GW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探究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落实差异化的降碳减污政策提供参考。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覆盖数据揭示重庆市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时空动态特征,综合运用STIRPAT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对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市净碳排放量在2000—2020年总计增长3723.14×104 t,其时序变化可划分为急剧增加阶段和缓慢增加阶段;土地利用碳汇与碳源仍存在收支不平衡问题。净碳排放总体呈现“中心高、两翼低”的分布格局,净碳排放增量在主城都市区的增长幅度最为剧烈,在渝东南各区县均呈现微度增长态势,渝东北各区县的增长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碳排放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碳排放强度和人均GDP是关键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城镇人口规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在渝东北地区的影响强度较大,城镇人口规模在主城都市区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
- 黄怀玉唐园清龚直文陈小娟
- 关键词:影响因素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是非林地转为有林地,增加量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2)总变化量变化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其次是非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而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组成结构更加优化。3)使用统计学方法快速区分出了各森林类型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镇巴县在2009—2016年间最优势的系统转移为:灌木林地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转为非林地。最优势的随机转移为: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4)影响该地区林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林业规划调整。5)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快捷地得到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对深入探究其变化机理,为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帮助。
- 谢敏龚直文
- 关键词: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森林资源管理
-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以北京地区大兴区、海淀区和延庆县3个区县的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二类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原则和依据选出了具有地区代表性的22个经营类型。结合各经营类型的经营目的,通过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近自然经营的理论和技术最终为每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 亢新刚郑焰锋赵浩彦杨华龚直文刘燕
-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