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例儿童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致伤原因、就诊时间、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患者中受伤...
- 龚琦邵庆刘虎
- 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病理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的病理变化与斜视发现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中将截除的内直肌用4%甲醛固定后送病理,在显微镜下观察眼外肌的组织结构,并进行HE和Masson染色。结果:共同性外斜视30例中,内直肌纤维大小不一、形态异常,数量减少,肌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经Masson染色后发现,发现斜视较久患者组眼外肌肌纤维含量明显少于发现时间较短患者组(P<0.05)。结论:斜视的发生与眼外肌的结构异常有关,发现斜视时间较久的共同性外斜视比发现时间较短的共同性外斜视其眼外肌发生明显的纤维化,说明内直肌纤维化可能是外斜视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斜视时间的延长,眼外肌纤维化程度加重。
- 龚琦邵庆刘虎
- 关键词:外斜视病理眼外肌
- '单睑'缝合法在额肌瓣悬吊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单睑"缝合法在额肌瓣悬吊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2例单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健眼为单睑,采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切口设计:皮肤切开线平行睑缘并距离睑缘3~5mm,术毕...
- 邵庆刘虎周芳龚琦王雨蒙
- 丝裂原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阻断剂对缺氧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特异性丝裂原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1(MEK1)阻断剂(PD98059)对缺氧刺激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11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利用体积分数为0.95的N2和0.05的CO2混合气体建立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缺氧模型。②用3种不同浓度(10,50和100μmol/L)的P42/P44MAPK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处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③在缺氧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的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④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周期蛋白DmRNA的表达。⑤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判断细胞的周期情况。结果:①缺氧刺激24h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缺氧组比正常组增加4.71%。②PD98059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缺氧组相比,缺氧+10mmol/L组、缺氧+50mmol/L组及缺氧+100mmol/L组抑制率分别是5.11%,11.66%和16.36%。③缺氧24h后,细胞周期蛋白DmRNA的浓度明显增加,不同浓度的PD98059对周期蛋白D的mRNA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缺氧组与正常组比较周期蛋白D增加26.67%,与缺氧组比较,缺氧+10mmol/L组、缺氧+50mmol/L组及缺氧+100mmol/L组抑制率分别为18.93%,37.72%,57.58%。④缺氧时DNA合成前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的增殖减少。结论:P42/P44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对周期蛋白D的影响抑制缺氧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
- 龚琦袁志兰于焱计江东薛信君
-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缺氧细胞增殖
- 眼眶内肿瘤的切除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眼眶内肿瘤的切除收集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栓接有可缩口绝缘套,所述手柄的表面栓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通过收紧热熔细丝,使热熔细丝对肿瘤进行热...
- 龚琦
- 文献传递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原因倒睫的临床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原因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本院门诊收治的62例(86眼)倒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倒睫病因选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眼倒睫患者,治愈83眼,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6.51%;其中退行性下睑内翻倒睫治愈率为96.83%,瘢痕性上睑内翻倒睫治愈率为100.00%,上睑赘皮致倒睫治愈率为100.00%,双行睫治愈率为75.00%,复发性倒睫治愈率为100.00%。86眼倒睫患者,复发3眼,复发率为3.49%;其中退行性下睑内翻倒睫复发率为3.17%,双行睫复发率为25.00%,其余未见复发。术后发生并发症5眼,并发症发生率为5.81%;其中退行性下睑内翻倒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7%,瘢痕性上睑内翻倒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双行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其余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原因倒睫效果显著,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倒睫原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龚琦
- 关键词:倒睫手术方式临床疗效
- SD-OCT观察CSCR形态学改变与视力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i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黄斑区形态学的改变与视力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CSCR患者38例38眼,根据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分组,第一组BCVA为1.0~0.6(logMAR 0~0.176)者17例(45%),第二组BCVA为0.6~0.3(logMAR 0.176~0.477)者19例(50%),第三组BCVA低于6/18(logMAR0.477)者2例(5%)。应用频ⅡOCT进行检查。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2.50±5.41岁,平均logMAR视力为0.176±0.0185,RPE脱离21眼(55%),其中单处脱离14眼(67%),多处脱离7眼(33%),RPE不规则凸起7眼(18%),单纯RPE层颗粒状沉积5眼(13%)。平均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是259.11±128.78μm。神经上皮层脱离区外核层的厚度第一组为70.1±9.08μm,6mo后为66.5±8.13μm;第二组为81.6±8.16μm,6mo后为67.8±7.49μm;第三组为91.9±8.03μm,6mo后为58.6±7.26μm;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急性期光感受器层平均厚度为93.10μm,6mo后平均为75.69μm(P=0.012)。结论:在急性期CSCR视力与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尤其是脱离高度及外核层的厚度有密切的关系,而色素上皮层脱离的类型、部位及是否存在纤维沉积与视力无明显关系。恢复期CSCR视力与外核层变薄有着显著地联系。
- 龚琦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频域OCT视力
- Mohs法控制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Mohs法控制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98眼)眼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予以Mohs法切除术+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予以Mohs法切除术+异体巩膜移植修复治疗。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分泌物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睑裂长度和高度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肿瘤复发结局。结果研究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睑裂长度和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GF、TGF-β1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IL-33、CRP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无瘢痕挛缩畸形、眼睑闭合障碍、角膜溃疡、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供体组织坏死1例。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Mohs法控制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 龚琦邵庆
- 关键词:眼睑肿瘤皮瓣修复
- 眼眶转移癌3例临床分析
- 邵庆龚琦陈雪娟刘虎
- 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及表达VEGF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体外正常和缺氧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正常(氧浓度95%)和缺氧(氧浓度2%~5%)下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用四唑溴盐(MTT)和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和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同一药物浓度下,缺氧刺激后,细胞较正常培养细胞呈现增殖状态,VEGF表达增强;1~200μg/ml药物浓度可刺激细胞增殖,VEGF表达增强;200~400μg/ml药物浓度逐渐出现细胞增殖率下降,VEGF表达降低趋势。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体外正常培养或缺氧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地塞米松在低浓度可刺激细胞生长,高浓度可抑制细胞生长,这一过程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
- 薛信君袁志兰计江东龚琦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