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芳
-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elocity,baPWV)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改变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比较分析不同组的baPWV值。结果baPWV值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脉压与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baPWV关系密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左室肥厚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baPWV是敏感反映高血压大动脉扩张性的指标,是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发生的强力预测因子,年龄、收缩压、脉压是影响baPWV值的主要因素,baPWV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 黄小芳袁晓虹方永生
- 关键词: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扩张性左室肥厚
- 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肌重构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及其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2 4h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2 4h收缩压、舒张压、2 4h及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 Ⅰ组2 4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呈轻度增高,LVMI无明显改变而左室舒张功能却已有下降(P <0 . 0 1) ;Ⅱ组2 4h收缩压与Ⅰ组比较有增高(P <0 . 0 5 ) ,2 4h舒张压、平均脉压与Ⅰ组较接近,LVMI与Ⅰ组比较明显增高,左室舒张功能与Ⅰ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 <0 . 0 1) ;Ⅲ组的2 4h收缩压与Ⅰ、Ⅱ组比较增高明显(P <0 .0 1) ,舒张压急剧下降,而脉压却急剧上升,LVMI与Ⅰ、Ⅱ组比较增高更明显,左室舒张功能与Ⅰ、Ⅱ组比较降低亦更明显(均P <0 .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脉压呈加速升高趋势,脉压升高更易导致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动态脉压较诊所脉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更强。
- 黄小芳黄慧芳孙华群
-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脉压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特点及其与心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4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受损程度(NYHA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36例)、B组(心功能Ⅲ级,33例)、C组(心功能Ⅳ级,35例)。比较各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24小时收缩压变异和舒张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和舒张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和舒张压变异。结果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A、B两组的血压变异系数逐渐增高,C组较A、B组更高(P<0.01);A、B、C三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47.2%、72.7%和85.7%,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在有高血压病史患者中占67.3%,其它病史中占69.4%,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F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发生率显著增加,血压变异系数逐渐增高,这些变化与CHF的病因无关,而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可以作为CHF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的一项指标。
- 黄小芳方永生袁晓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
-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将MBPS值≥35mmHg列入MBPS组(32例),MBPS值<35mmHg列入非MBPS(48例),计算患者的高血压病程、身高体质指数(BMI),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通过心电图测量患者左心室电压,通过心脏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分析两组的MBPS值,分析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危险因素,分析MBPS与LVH的关系及危险性。结果两组患者BMI、TC、TG、HDL-C、LDL-C和F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高血压病程为(22.69±4.32)年,非MBPS组为(17.42±4.5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组左心室电压为(5.03±0.46)mV,非MBPS组为(4.76±0.5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血压分别为(139.66±3.09)、(76.86±4.15)、(108.25±3.17)mmHg,非MBPS组分别为(138.08±2.07)、(75.02±4.34)、(107.42±3.19)mmHg,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与24h平均血压高于非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LVMI为(123.44±3.35)g/m2,非MBPS组为(121.60±3.27)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MBPS值为(37.44±1.66)mmHg,非MBPS组为(24.67±4.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组LVH的发生率(56.25%)高于非MBPS组(29.常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有MBPS比非MBPS者风险高1.10倍。结论 MBPS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有MBPS者更易发生左心室重构。
- 吕珺袁航黄小芳方永生孙华群
-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晨峰左心室重构左心室肥厚
- 房室结双径路特殊心电图表现2例
- 2004年
- 孙华群黄小芳李忠杰
-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心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
- 动态血压负荷在评价高血压病并左心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负荷 (BPL)对预测高血压病左心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比较不同期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 2 4h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分析其 2 4h、白昼、夜间的血压负荷值、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 高血压组 (EH)的BPL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Ⅰ期EH组BPL值夜间较白昼降低 (P <0 0 1) ,LV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而左室舒张功能却已有下降 ;Ⅱ期EH组与Ⅲ期EH组昼夜负荷值接近 ,与对照组比较LVMI明显增高 (均P <0 0 1) ,左室舒张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可早于左室肥厚的发生。
- 黄小芳黄慧芳
-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负荷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损害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3组:A组动态脉压<50mmHg;B组50rnmHg<动态脉压<60mmHg;C组动态脉压>60mmHg。比较各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A组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呈轻度增高,LVMI无明显改变,左室舒张功能有下降(P<0.01);B组24小时收缩压、平均脉压与A组比较有增高(P<0.05),24小时舒张压与A组较接近,LVMI与A组比较明显增高,左室舒张功能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1);C组的24小时收缩压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P<0.01),舒张压急剧下降,脉压急剧上升,LVMI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左室舒张功能与A、B组比较降低亦更明显(均P<0.01)。A、B两组的白昼、夜间平均脉压没有明显差异,而C组的夜间平均脉压较白昼平均脉压增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关系密切,夜间脉压增大在左室肥厚中起重要作用。
- 袁晓虹黄小芳方永生
-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脉压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
-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病人 (脑梗死、脑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2 4小时动态血压情况。分析脉压差与上述脑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 4 8小时内做动态血压检测 ,同时记录手测血压值和脉压差 ;计算血压昼夜节律 ,分析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压值、脉压差和昼夜节律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手工检测血压值与首次动态血压检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 ;脑卒中患者脉压差较非脑卒中组增大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动态血压检查急性脑卒中病人准确可靠 ,脑卒中患者脉压差增大明显。
- 孙东升黄惠玲黄小芳
- 关键词:脑卒中动态血压脉压差
- 心室激动异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
- <正>心室激动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起搏心律、预激综合症等)可能掩盖急性心肌梗死图形,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时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心内科,急诊科、心电图室医师快速、准确诊断心室激动异常合...
- 黄小芳
- 文献传递
-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 方法 对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4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定和计算房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指数. 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共发作291次,其中221次由房性期前收缩诱发(75.95%).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与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比较,偶联间期较短,期前收缩指数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作前1h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增加.35.75%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时出现明显的长短周期现象. 结论 房性期前收缩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长短周期现象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
- 黄小芳李忠杰方永生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