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文锋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4篇脑损伤
  • 3篇血管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并发
  • 3篇出血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清除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疗效分析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内
  • 2篇开颅
  • 2篇减压术
  • 2篇后并发症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附属...
  • 5篇常州市武进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魏文锋
  • 9篇卞晓星
  • 7篇袁雪松
  • 7篇刘平
  • 4篇陈红春
  • 2篇刘平
  • 2篇王奕清
  • 2篇蒋文庆
  • 2篇袁雪松
  • 2篇金鹏
  • 2篇陈斌
  • 2篇杨贵平
  • 1篇蔡高军
  • 1篇王存祖
  • 1篇王穗暖
  • 1篇韩建波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体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神经保护研究进展
2012年
黄体酮由卵巢黄体细胞分泌,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通过孕激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据统计,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12.4%的患者直接死亡,40%-60%的患者由于再次出血而在48h内死亡。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黄体酮能对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产生神经保护。因此,将黄体酮应用于SAH的患者也许能大大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SAH的治疗拓展了新的思路。
魏文锋卞晓星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黄体酮孕激素受体SAH细胞分泌
r-HuEPO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r-HuEPO1 000 U/kg、3 000 U/kg、5 000 U/k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r-HuEPO干预。一周后麻醉取脑冻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NF-κB、c-myc和Fas/Fasl的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中NF-κB、Fas和Fasl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数均有显著减少(P<0.05),尤其是5 000 U/kg r-HuEPO组减少最显著(P<0.01)。结论 r-HuEPO可抑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NF-κB、Fas/Fasl的促凋亡作用,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魏文锋卞晓星袁雪松汤寅王存祖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外伤性脑损伤凋亡
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治疗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的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治疗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患者25例,均实施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其动脉瘤栓塞、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22例完全致密栓塞,3例接近完全栓塞,无大部分栓塞者。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GOS评价结果:1例植物状态,其余24例为5级且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率为96.0%。结论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治疗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
魏文锋袁雪松刘平卞晓星
关键词: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度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背景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逐渐应用于脑血管造影,但目前关于其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入径(TRA)与dTRA行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35例。根据脑血管造影入径分为TRA组(n=72)与dTRA组(n=63),分别采用TRA、dTRA完成脑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脑血管造影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脑血管造影后3 d内穿刺点并发症及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脑血管造影后24 h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dTRA组患者穿刺时间、脑血管造影时间长于TRA组,穿刺成功率低于TRA组(P<0.05)。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脑血管造影后3 d内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后3 d内均未出现严重心脑血管事件。dTRA组患者脑血管造影后24 h疼痛程度轻于TRA组,满意度高于TRA组(P<0.05)。结论与TRA行脑血管造影相比,dTRA行脑血管造影亦安全、有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备选入径之一,但其穿刺难度较高,穿刺时间较长,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
陆彬项崇袁雪松蔡高军魏文锋严永敏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血管造影术桡动脉
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开颅组(52例)和微创组(32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给予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开颅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7.50%,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实际应用中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术式。
袁雪松卞晓星包卿魏文锋金鹏刘平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
导致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风险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导致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为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77例颅骨修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计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结导致颅骨修补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结果 177例患者中,20例患者合并并发症,发生率为11.30%,其中皮下积液13例,癫痫4例,感染2例,皮瓣坏死1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脑积水、缺损面积≥40 cm^2是导致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钛合金修补材料、手术间隔<3个月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疾病状况、手术方案均密切相关,重视术前合并症的治疗并科学设计手术方案,有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袁雪松包卿魏文锋陈红春金鹏刘平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并发症皮下积液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进展研究
2022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DPN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糖毒性机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受损、血脂异常等。分子病理学将各种发病机制联系起来。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损害神经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周围神经。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感觉异常或疼痛。该文对相关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侯小山刘平袁雪松蒋文庆魏文锋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血脂异常
Ommaya储液囊在脑肿瘤并发脑积水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Ommaya储液囊在脑肿瘤并发脑积水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例颅内肿瘤并发脑积水患者,应用Ommaya储液囊治疗。结果 1例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2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结论 Ommaya储液囊在脑肿瘤并发脑积水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临床安全性可靠。
魏文锋袁雪松卞晓星刘平张敬
关键词:OMMAYA储液囊脑肿瘤脑积水
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19例救治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本院近年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19例,再次手术15例,保守治疗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例患者均系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男17例,女2例,年龄16~77岁,平均47岁.
魏文锋卞晓星杨贵平陈斌陈红春王奕清刘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再出血血肿清除救治分析再次手术保守治疗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脑神经压迫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1-03—2014-10采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3例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三叉神经痛2例,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0例。结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5例(81.40%)(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34例),症状明显减轻5例(11.63%)(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例),无明显缓解3例(6.98%)(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2例),有效治愈率93.02%;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嘴角疱疹,面肌痉挛术后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2例,无死亡病例,给予临床治疗后可自行痊愈;术后复发2例(面肌痉挛)。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袁雪松卞晓星魏文锋刘平包卿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桥小脑角区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