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世平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大学生
  • 2篇当代大学生
  • 1篇大学精神
  • 1篇动机
  • 1篇义学
  • 1篇职业动机
  • 1篇中国大学精神
  • 1篇人际
  • 1篇人际关系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素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实践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市场
  • 1篇社会主义市场...
  • 1篇实验课
  • 1篇实验课程
  • 1篇市场经济
  • 1篇睡眠

机构

  • 8篇重庆大学
  • 3篇成都医学院

作者

  • 8篇魏世平
  • 3篇李彦章
  • 2篇卓光俊
  • 1篇王睿
  • 1篇李浩
  • 1篇孙良斌
  • 1篇杨守鸿
  • 1篇陈欣
  • 1篇周莹莹

传媒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经济师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浅析被引量:3
2007年
深化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项目管理无论从时间利用、成本控制、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运用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把社会实践活动分为筹备、启动、实施、控制、收尾五个阶段,并结合社会实践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
魏世平王睿杨守鸿
关键词:社会实践项目管理高校
美国高等教育“三A”原则及其对重构中国大学精神的启示被引量:4
2008年
重构中国大学精神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与美国高等教育的"三A"原则一脉相承,继承发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研究美国高等教育的"三A"原则,并由此审视中国大学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无疑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重构关键在于实现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和坚持民族文化的自强、自立。
魏世平卓光俊
关键词:大学精神
大学生孤独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7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无性别、年级、生源的差异,但非独生子女[(43.09±7.22)分]比独生子女[(41.37±8.38)分]有更深的孤独感(t=2.95,P〈0.01)。大学生PSQI总分无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但农村学生[(5.00±2.68)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4.59±2.79)分1(t=2.019,P〈0.05)。孤独与睡眠时间无显著相关外,与PSQI总分和其他六成分均有显著正相关(r=0.12~0.27,P〈0.05~0.01)。孤独组在PSQI总分[(5.72±3.25)分]、入睡时间[(1.20±0.93)分]、睡眠障碍[(1.09±0.70)分]、催眠药物[(0.23±0.64)分]和日间功能障碍[(1.64±0.93)分]上与非孤独组差异有显著性(t=2.096~3.681,P〈0.05~0.001)。结论大学生孤独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李彦章魏世平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睡眠质量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自编《大学生职业动机取向问卷》对全国7个省15所高校的2 7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影响,对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和文化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动机形成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大学生职业动机教育的相应对策。
魏世平卓光俊周莹莹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家庭因素职业动机
当代大学生价值理想构筑新思考
2004年
魏世平陈欣李浩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文素质
传媒类实验课程的学期内整合设计与探索被引量:3
2018年
为加强传媒类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融合传播能力、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目标式和随机式整合设计,将学期范围内相关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等实验教学资源按照媒介内容生产的情境要求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完成媒介知识的主动建构。学期内的整合解决了传媒类实验教学中课程间的隔阂、脱节问题,学生的业务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孙良斌魏世平
关键词:媒介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及与人际亲密能力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和人际亲密能力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2005-03由重庆大学团委组织,随机抽取重庆大学学生854名为调查对象。评定工具:①人际依恋风格问卷。共24题,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六级计分。内容包括逃避依恋、安全依恋、排除依恋和焦虑依恋4个分量表。②人际亲密能力问卷。共24题,从"非常不容易或不自在"到"非常容易或非常自在"进行六级计分。问卷包括负向决断、情绪支持、主动表露、冲突处理4个分量表。测评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与人际亲密能力问卷各分量表得分。并进行人际依恋风格各分量表与人际亲密能力各分量表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854名接受测试,回收有效问卷813份。其中男413名,女400名,文科392名,理科421名。一年级学生431名,二年级学生316名,三年级学生51名,四年级学生15名,平均年龄19.24岁。①在逃避依恋风格上,大学男生明显高于大学女生(20.44±4.63,19.58±4.68)(t=2.63,P<0.01),理科生则明显高于文科生(20.42±4.92,19.61±4.35)(t=2.49,P<0.05)。在情绪支持上,大学女生明显高于大学男生(25.45±4.10,24.69±4.46)(t=2.53,P<0.05),文科大学生明显高于理科生(25.28±4.14,24.57±4.41)(t=2.37,P<0.05)。②逃避依恋与情绪支持和冲突处理呈负相关(r=-0.08~0.10,P<0.05)。安全依恋与人际亲密能力各分量表有显著正相关(r=0.33~0.42,P<0.01),排除依恋与负向决断、情绪支持和冲突处理呈正相关(r=0.22~0.26,P<0.01)。焦虑依恋与负向决断呈显著负相关(r=-0.09,P<0.05)。③安全依恋、排除依恋、焦虑依恋影响负向决断;安全依恋、排除依恋、逃避依恋影响情绪支持和冲突处理,安全依恋影响主动表露(F=42.596~176.701,P<0.001)。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依恋风格和人际亲密能力关系密切,人际依恋风格对人际亲密能力有显
魏世平李彦章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特点及其与焦虑情绪的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索大学生人际依恋风格及其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际依恋风格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某大学学生854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逃避依恋风格上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理科生明显高于文科生(P<0.05)。大学生的4种人际依恋风格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有显著相关(P值均<0.01)。与低分组相比,逃避依恋和焦虑依恋高分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较低,而安全依恋和排除依恋高分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较高。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依恋风格与人格有关,而且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李彦章魏世平
关键词:人际关系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