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彦
- 作品数:160 被引量:62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内燃机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柴油机伞帘喷雾燃烧系统空气运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05年
- 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柴油机伞帘喷雾燃烧系统中的空气运动规律,探讨了缸内流场的演变过程、涡流与挤流的相互作用和燃烧室结构的影响,并比较了该燃烧系统与原机燃烧系统中的流场.计算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采用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上止点前较大的曲轴转角范围内,纵剖面流场结构相似.无涡流时接近上止点的缸内纵剖面流场受挤流控制.挤流促进燃烧室中心线附近的空气运动;逆挤流主要发生在燃烧室边缘;涡流使流场复杂化,随着涡流强弱不同,缸内形成不同的流动图案;折转壁面间的过渡情况影响气流贴合壁面情况;伞帘喷雾燃烧系统的挤气面积远大于原机,因此前者的空气运动明显强于后者,较强逆挤流维持的时间长于后者.
- 乔信起陈石宋永臣高希彦陈家骅黄震
- 关键词:柴油机数值模拟
- 宽范围氧传感器控制器设计及在柴油机EGR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4年
- 设计了宽范围氧传感器控制器,并对其输出电压与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λ的关系进行了测试。其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量范围宽、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将作为关键部件之一在内燃机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宽范围氧传感器为关键部件,研制了以进排气中氧含量为控制目标的新型柴油机EGR系统,控制思路正确、逻辑简单,台架试验表明,NOx含量降低45%,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刘瑞祥高希彦杨德胜
- 关键词:氧传感器控制器柴油机EGR系统燃烧控制系统
-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虚拟制造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在集成统一的环境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工程数据库技术等,运用虚拟制造的理论,建立了电控喷油系统虚拟制造的框架,提出了其主模型技术和综合可视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并进行了研究。
- 吴迪高希彦王光兴
- 关键词:柴油机虚拟制造电控喷油系统
- 用光声光谱测量柴油机尾气中的一氧化氮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介绍了用红外激光光声光谱方法测量柴油机尾气中的NO,并与红外激光吸收光谱法及萨茨曼湿化学法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基本一致.同时,还介绍了可以提高灵敏度的无端窗光声池.
- 赵永净颜富纯高希彦陈家骅
- 关键词:柴油机废气一氧化氮光声光谱
- 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金属丝网捕集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5
- 2000年
- 研制了一种新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系统 ,采用廉价而可靠的不锈钢丝网作为过滤体 ,利用电晕荷电技术提高不锈钢的过滤效率。通过对不锈钢丝网过滤特性试验结果的研究 ,分析了不锈钢丝网的过滤过程及过滤机理。 6110柴油机台架试验的结果表明 ,电晕荷电技术是提高不锈钢丝网过滤效率的有效手段。由于电晕荷电技术的应用 。
- 王宪成宁智高希彦王宁会许晓光
- 关键词:柴油机排气
- 汽油机雾化品质的同轴全息测量被引量:1
- 1998年
- 汽油机雾化品质的同轴全息测量宋永臣乔信起王志刚高希彦刘卫国陈家骅(大连理工大学)引言如何提高内燃机的经济性与动力性,降低其噪音与排放污染,是内燃机研究的永久性课题。研究证明,燃油的雾化品质对内燃机的经济性与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关于雾场粒子分布的...
- 宋永臣乔信起王志刚高希彦刘卫国陈家骅
- 关键词:内燃机汽油机汽油
- 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优化被引量:9
- 2004年
- 通过台架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对影响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加热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运用转速传感器、供油拉杆位置传感器和排气压力传感器解决了实车中确定再生时机的难题。通过调整加热器的结构和电热丝的布置,陶瓷内挂烟均匀,再生最高温度被控制在900℃左右,降低了温度梯度。双层结构的过滤器,使再生时间缩短2min,再生效率提高5%。根据发动机工况实时控制再生用废气量,再生效率大于80%。
- 刘瑞祥高希彦杨德胜许晓光
- 关键词:柴油机排气微粒陶瓷过滤器红外再生
- 控制理论在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台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介绍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台的组成、工作原理,着重叙述控制理论的应用,并给出试验结果。
- 孙捷高希彦孙培炎高涛颜富纯陈家骅
- 关键词:发动机瞬态工况
- 直喷式柴油机燃油撞壁特性及混合气形成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应用STAR-CD软件对燃油撞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重点研究入射角度、环境压力和涡流比对撞壁特性和混合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撞壁后燃油的二次雾化对燃油蒸发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壁面入射角度的增大,壁面油膜扩展面积增大,油膜从长叶形向扇形变化。随着环境压力的增高,燃油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但燃油堆积量和浓混合气的面积都会进一步减小,形成相对稀薄的混合气。涡流对燃油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撞壁之后,随着涡流比的增大,形成大范围的稀混合气。涡流比过高,相邻油束的混合气将会发生干涉,造成燃烧质量下降。
- 何旭刘卫国高希彦廖春明杨德胜赵大文
-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混合气喷雾
- 柴油机TR燃烧系统燃烧特性和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
-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新型TR(Three-Rapidity)燃烧系统的设计,以及在一台四气门单缸135柴油机上对该系统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TR燃烧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要实现"快速燃油喷射、快速混合气形成和快速燃烧",从而实现...
- 杨德胜高希彦
- 关键词:TR燃烧系统预混合燃烧燃烧柴油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