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伟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政府的债务违约研究(1912-1936年)被引量:5
- 2015年
- 政府债务违约属于财政现象,它是政府削减债务的主要方式之一。1912-1936年间中国出现了连续的政府债务违约,其表象是政府连续的债务整理。从内债规模来看,当时债务负担率较低,人均债务负担较轻,社会上存在着吸纳较多内债的潜力;而债务依存度非常高,表示政府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内债。定量研究显示,当时的债务市场未能很好地与金融市场整合,不受金融季节波动的影响。定性研究显示,内债高息发行且用于非建设性开支过大,逆向软预算约束的赤字财政政策等政治因素是影响内债不能顺利偿还的重要原因。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存在,近代中国政府必然会选择债务整理。
- 王平子马长伟
- 关键词:民国时期内国公债债务违约
- 近代中国政府三次债务整理案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1912-1936年,民国政府的内债政策出现了"路径依赖",连续出现内债违约,并于1921年、1932年、1936年相继进行了内债整理。三次整理方案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理性的表现是稳固债信,收回权益,减轻财政负担;非理性的一面是对持券人利益的掠夺,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加强,对社会资源抽取能力的强化。历次内债整理之后,银行业逐渐远离了政府公债,走向了支持工商业发展的道路,政府的债信也逐步丧失,最终通过外部因素打破了原有的路径依赖。近代中国政府的债务整理案为当今中国解决债务问题提供了教训与借鉴。
- 马长伟姚会元
- 关键词:内国公债民国时期
- 晚清以来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晚清以来社会剧变,在小农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家庭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复合家庭减少,核心家庭增多,家庭规模减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结构的变化势必给农业生产工具、农村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农村人口城镇化以及近代手工业技术带来深远影响。
- 马长伟
- 关键词:晚清家庭结构农村经济
- 开征与纷争:近代子口税的设置问题
- 2020年
- 晚清时期,国门被迫打开,子口税成为列强據取在华利益的一项贸易特权。这项不公平的贸易制度,冲击了当时流毒于中国内地的厘金,形成了洋商与华商之间不对等的贸易体系,致使清末各级政府利益受损,进一步引起了地方政府对税权的争夺和中西方之间关于子口税纳税主体的纠纷。子口税税种、税权、纳税人的不合理设置,影响了清朝后期财政税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阻碍了近代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 作雷萍马长伟
- 关键词:厘金纳税主体
- 近代中国私营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与难题——以侨资中南银行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民国时期,中国的银行业普遍采取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1921年侨商黄奕住创立“中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两权分离的治理模式。基于委托代理机制下“道德风险”的存在,1938年,黄奕住家族收回了中南银行的经营权,中南银行成为两权合一的家族公司。中南银行治理模式的变迁表明,依赖外来资源,引入非家族经理人的企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具有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成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难题。
- 马长伟
- 关键词:道德风险中南银行家族企业
- 行欠清偿与近代中国外债的产生
- 2021年
- 行商作为清政府授权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代表,执行朝廷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策略,清政府对其债务负有担保责任。行欠源于中英贸易间商业信用,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走向前台,以军事服务经济侵略,要求清政府偿还300万两行欠,以维护英方的权益。清政府由债务担保方变为承担方,行欠由或有债务变为直接债务。行欠表面上是行商与英国商人的商务纠纷,其背后是中英政府之间的博弈。行欠经历了商业信用向国家信用的转变、商人私债向国家债务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政府直接负有偿还责任的外债。
- 马长伟
- 关键词:行商外债中英贸易
- 庚子赔款退还与北洋时期内国公债
- 北洋政府时期是我国近代内国公债发行的滥觞时期。北洋政府先后发行27种内债,其中12种以庚子赔款退赔款为担保。庚子赔款退还伊始便就是否滚入“关余”而产生争议,北洋政府对此据理力争,最终使之成为内债发行的担保基金,而没有滚入...
- 马长伟
- 关键词:庚子赔款内国公债北洋时期
- 文献传递
- 地方债务与财政信用:1922年安徽省旧债整理研究
- 2018年
- 近代以来,安徽省财政困难,赤字严重。面对巨额的军费开支、沉重的债务负担,1922年,省长许世英成立整理旧债委员会,拟对省属各主管部门的欠债进行统计、整理,以维护债信。北洋政府时期安徽省债务依存度较高,偿债率较低,公债发行所得并未用于旧债偿还,亦未能发挥其经济效用,大部分移作军费开支。由于军阀纷争,1922年安徽省旧债整理只是昙花一现,仅停留在债务统计阶段,未能达到清理旧欠、挽救财政的目标。安徽省的财政难题,悬而未决,为后人留下警示。
- 马长伟
- 关键词:地方债务
- 集聚上海:近代北四行南迁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20世纪30年代,顺应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基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考虑,北四行总行(总管理处)集聚上海。这既是历史趋势,又是其本身的战略布局。相对于中国、交通银行总行南迁的政治作用,以北四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的南迁更多是为了逐利,政治性只是其寻求安全庇护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主要诱因。盈利性原则决定了金融企业的区位选择,金融企业的区位选择直接影响着金融中心的形成。北四行南迁进一步巩固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做到了商业银行应有的历史贡献。但是,北四行南迁后在业绩上没有实现新的辉煌,值得反思。
- 马长伟
- 关键词:北四行金融集聚金融中心
- 侨商中南银行钞票发行权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20世纪20年代,纸币发行混乱,北京政府连续颁布取缔纸币条例,以求改善此种情况。但是中国缺乏强有力的国家银行,加之统一发行成本过高,政府无力实现纸币统一发行。中南银行取得钞票发行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南银行凭借其侨商背景,资本雄厚、人脉广阔等自身优势,利用北京政府政局不稳,财政支绌,急于依赖银行予以资助的心理,取得钞票发行权。直到1935年施行法币政策,中南银行发钞权被取消,中南银行钞票在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的体制下,十足准备发行,信誉良好,是中国金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银行券之一。中南银行也成为近代商业银行的典范。
- 马长伟
- 关键词:中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