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支
-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部创伤修复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 2002年
- 为了提高手部创伤修复的成活率(循环重建问题)和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主要是肌腱修复问题),采用巨微解剖、X线摄影、计算机三维重建、生物力学测试、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等方法探明手部血管的立体构筑规律,并采用量化分析手段,探讨血管各主要分支的供养能力及其在循环代偿中的作用,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细致的国人手血管的解剖学资料.在此基础上,用人体手标本模拟临床常见类型的手部创伤(如断腕、断掌、断指、屈指肌腱损伤等),探讨其创伤后的血供变化规律,为修复时的循环重建提供血管吻接方案;肌腱修复的关键问题是防止粘连,防止粘连的关键是肌腱表面的滑膜化.
- 张绍祥张正治刘正津王洛夫李忠华吴梅英李振强王振维马树支
- 关键词:四肢外伤手部创伤
- 微型外固定器加压治疗髌骨骨折(附60例报告)被引量:1
- 1991年
- 1986年12月~1990年10月,先后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加压治疗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60例。经临床6个月至4年的观察,尚无一例感染,也未出现髌腱炎和膝关节早期退变。该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延伸又能加压,一器多用。闭合穿针,病人痛苦少,骨愈合快,功能效果好。疗效优良率达98.2%。
- 马树支李起鸿
- 关键词:髌骨骨折外固定
- 股骨骨不连的治疗被引量:7
- 1994年
- 1978年2月至1990年5月分别采用开放复位、梅花型髓内针固定或半环槽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42例病人,经随访发现,效果良好。两种方法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6.8周和34.6周,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作者在对髓内针和外固定架...
- 胡建孙德民李起鸿马树支周仲安
- 关键词:股骨骨不连髓内针固定术
-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的Muller分类31-A2型8例,31-A3型4例,采用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90ml,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2-8个月随访,10例骨折达临床愈合,2例因仅随访2个月尚待进一步观察。髋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1.7%,无感染、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但对骨折断端加压程度有限,对于一些严重粉碎性骨折难以闭合复位的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
- 吴雪晖谢肇何清义王序全马树支张劲松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
- 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病理改变、脊髓灰质血流量和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0年
- 目的 观察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病理改变、灰质血流量、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过邦辅的脊髓腹侧损伤模型造成兔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 ,在不同时相点测定动物运动功能、运动诱发电位、伤部脊髓血流量及观察光镜电镜变化。结果 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流量在伤后 6h降低至最低点 ,以后逐渐恢复。运动诱发电位变化和脊髓血流量变化趋势相同 ,随着脊髓血流量及病理改变的恢复 ,运动诱发电位及脊髓运动功能逐渐好转。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伤部脊髓血流量、运动功能、运动诱发电位和其病理变化呈一致性。
- 初同伟吴梅英马树支王大勇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运动诱发电位
- 持续性压迫对损伤脊髓组织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 1998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所存在的压迫物对损伤脊髓的血流量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脊髓损伤伴压迫组动物和非压迫组动物伤部脊髓行血流量测定及光镜、电镜观察。结果(1)压迫对急性损伤脊髓血流量下降幅度影响不大,却影响了伤部脊髓血流量恢复。(2)长时间的压迫使伤部脊髓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加重。结论脊髓损伤后持续性压迫使损伤脊髓血流量恢复减慢,病理损害加重。
- 初同伟吴梅英马树支王大勇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血流量组织病理变化
-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前路或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46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定期摄片观察植骨融合和颈椎稳定性。以Frankel分级作为脊髓恢复情况的判断标准。结果术后检查证实植骨均在4~6个月内融合,颈椎稳定性好,无内固定松动、脱出,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术前牵引复位,可以使大部分骨折脱位复位,安全有效。有选择地采用一期前后路或单纯前路内固定手术可使受伤节段达到术后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 谢肇吴雪晖张劲松许建中周强马树支
-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
- 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5例报告
- 1991年
- 本文通过对5例儿童转子间骨折的随访观察,对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治疗方法,伤后股骨头颈的缺血坏死和下肢的过度生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应首先选用保守治疗。
- 吴继明李起鸿马树支
- 关键词:儿童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
- 国产可吸收螺钉在新鲜骨折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04年
- 吴雪晖许建中李起鸿杨柳王序全谭祖键马树支周强
-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骨折手术治疗
- 带旋髂深动脉复合瓣游离移植Ⅰ期修复严重手外伤一例
- 1991年
- 我科于1986年10月收治1例右手掌被冲床压伤造成组织严重缺损,采用带旋髂深动脉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Ⅰ期修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戴××,男性,22岁。于1986年10月20日不慎右手被冲床压伤,伤后2h入院。检查所见:右手掌大鱼际肌侧有一6cm×5cm圆形贯通伤口,伴有第二掌骨、大鱼际肌和食指伸屈肌腱部分缺损。创口较齐。
- 马树支吴梅英
- 关键词:创伤皮瓣移植动脉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