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景臣

作品数:42 被引量:28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专项资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疫苗
  • 28篇肝炎
  • 22篇免疫
  • 20篇乙型
  • 19篇乙型肝炎
  • 14篇病毒
  • 11篇乙型肝炎疫苗
  • 9篇减毒活疫苗
  • 9篇肝炎病毒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免疫原性
  • 7篇免疫后
  • 7篇接种
  • 7篇甲型
  • 7篇安全性
  • 6篇乙肝
  • 6篇甲型肝炎
  • 5篇乙肝疫苗
  • 5篇免疫效果
  • 5篇加强免疫

机构

  • 34篇河北省疾病预...
  • 19篇正定县疾病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石家庄市卫生...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万泰生物...

作者

  • 42篇马景臣
  • 17篇郝志勇
  • 17篇赵玉良
  • 15篇齐顺祥
  • 14篇张志勇
  • 10篇王锋
  • 9篇田茶
  • 9篇陈吉朝
  • 9篇张新江
  • 8篇韩彩芝
  • 8篇汪萱怡
  • 7篇褚娟
  • 7篇张勇
  • 6篇毕胜利
  • 6篇徐志一
  • 6篇李军
  • 6篇张建立
  • 6篇张勇
  • 5篇余陶
  • 5篇张文英

传媒

  • 11篇中国疫苗和免...
  • 6篇国际流行病学...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磷酸多核糖基核糖醇-白喉毒素突变体197)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b Conjugate Vaccine,Hib)[磷酸多核糖基核糖醇-白喉毒素突变体197(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Cross Reacting Material197,PRP-CRM197)]在中国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加强免疫后的抗体应答。方法研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I期安全性研究,先入组20名16~20月龄的幼儿,接种1剂Hib PRP-CRM197;15d后入组20名2~4月龄的婴儿,按间隔1个月的程序接种3剂Hib PRP-CRM197。每剂接种后收集30d内的安全性数据。第二个阶段为Ⅲ期基础免疫,入组916名2~4月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611人)和对照组(305人),分别接种3剂Hib PRP-CRM197或Hib PRP-T(Tetanus Toxoid,TT;破伤风类毒素)对照疫苗,每剂间隔1个月。第三个阶段为Ⅲ期加强免疫,对基础免疫完成3剂疫苗接种的受试者,于1周岁后加强免疫1剂。在Ⅲ期临床研究中,收集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数据。抗-PRP抗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Ⅰ期安全性研究发现,Hib PRP-CRM197在两个年龄组(婴儿和幼儿)都有良好的耐受性。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Ⅲ期临床研究表明,Hib PRP-CRM197的安全性和HibPRP-T相似。在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受试者均达到了短期血清保护性抗-PRP抗体水平[≥0.15微克/毫升(g/ml)],且分别有99%和97%的受试者达到了长期血清保护性抗-PRP抗体水平(≥1.0g/ml)。在完成加强免疫后,所有受试者均达到了短期和长期的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与HibPRP-T组相比,接种HibPRP-CRM197始终产生更高的抗体几何平均浓度。结论 Hib PRP-CRM197疫苗在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后,都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和快速的抗-PRP抗体应答。Hib PRP-CRM197的免疫原性不劣于HibPRP-T,且安全性也相似。Hib PRP-CRM197可用于中国儿童抗Hib感染的常规免疫接种。临床试验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批件》2008L0
赵玉良张建立陈玉国马景臣郝志勇王志国张志勇刘金凤
关键词:安全性免疫原性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磷酸多核糖基核糖醇-白喉毒素突变体197)在13~59月龄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b Conjugate Vaccine,Hib)[磷酸多核糖基核糖醇-白喉毒素突变体197(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Cross Reacting Material197,PRP-CRM197)]在13~59月龄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728名13~59月龄儿童,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365人)和对照组(363人),分别肌内注射接种1剂PRP-CRM197或Hib[PRP-T(Tetanus Toxoid,TT;破伤风类毒素)],观察接种后7d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收集接种后30d内的不良事件和用药情况。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疫苗后30d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PRP抗体(Antibody to PRP,Anti-PRP)。结果分别有99%和100%接种PRP-CRM197和PRP-T的受试者,达到了短期[≥0.15微克/毫升(g/ml)]和长期(≥1.0g/ml)血清保护性Anti-PRP水平。两种疫苗的安全性相似。结论 Hib(PRP-CRM197)的耐受性良好,免疫原性不劣于Hib(PRP-T),为99%的受试者提供了血清保护性Anti-PRP。Hib(PRP-CRM197)可在13~59月龄儿童中进行免疫。临床试验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批件》2008L03160。
陈玉国李军刘金凤孟华伟谢艳华李秀华朱永贵马景臣赵玉良
关键词:安全性免疫原性
河北省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2014年河北省1~29岁人群HBV感染流行特征,为评估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8个疾病监测点1~2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年龄、民族、性别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结果2014年调查分析1~29岁人群1015名,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8%、53.50%和6.60%。不同年龄组(1~4岁组、5~14岁组和15~29岁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59.62和43.23,P均<0.01)。抗-HBs阳性率在汉族中为51.98%,在满族中为68.18%,在其他民族中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5)。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即2002—2013年出生)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29%、57.65%和3.38%,三项血清标志物在不同时期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3.12、14.43和52.58,P均<0.05)。本次调查共检出8种组合模式,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模式是抗-HBs单项阳性和5项指标全阴性,检出率分别为49.06%和44.34%。结论河北省1~29岁人群HBs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的人群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表明国家实施的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策略是有效的。
吴志伟高招马景臣靳飞潘璐璐韩碧华李敏捷李琦齐顺祥赵玉良
关键词:血清学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开展临床研究, 于2020年5月, 在河北省任丘市招募符合标准的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受试者422名(Ⅰ、Ⅱ期临床试验分别为72、350名)。按照0、28 d的免疫程序随机接种2剂次试验疫苗或安慰剂。Ⅰ期受试者随机分为中剂量、高剂量组, 每个剂量组按照2∶1的比例分别接种试验疫苗和安慰剂, Ⅱ期受试者按照2∶2∶2∶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 分别接种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试验疫苗和安慰剂。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观察疫苗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 并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6.45±4.70)岁, 男性占48.82%(206/422);低、中、高3个剂量疫苗接种组和安慰剂组分别纳入100、124、124、74 名。剔除1名未接种疫苗者后, 共将421名至少接种1剂次疫苗者纳入安全性分析。接种完第1剂或第2剂后28 d内, 共有20.67%(87/421)的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征集性和非征集性)。76名发生严重程度1级不良反应[18.05%(76/421)];22名发生严重程度2级不良反应[5.23%(22/421)];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共有19.71%(83/421)的受试者发生征集性不良反应, 1级不良反应中, 最常见的为接种部位的疼痛, 其次是发热和疲劳乏力;2级不良反应中, 最常见的为发热、疲劳乏力, 其次为肌肉痛和接种部位红晕。共有2.61%(11/421)受试者发生非征集性不良反应。共有1.66%(7/421)受试者在疫苗接种后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 未发现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应用于60岁及以上人群时安全性较好。
韩碧华吴志伟李敏捷靳飞高招潘璐璐马景臣金辉赵玉良李琦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随机对照试验老年人灭活疫苗安全性
河北正定县某镇人群乙型肝炎病毒“α”抗原决定簇突变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河北正定县某镇自然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α”抗原决定簇突变情况,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对其的影响。方法为正定县某镇全体村民整群采集静脉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V-M,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提取血清HBVDNA,扩增S基因,测序后与标准序列对比。结果11478份血清样品中,HBsAg检测阳性率4.78%。其中可用于HBVDNA提取的样品443份,扩增HBVS基因并成功测序434例。检测到该地区HBV“α”抗原决定簇氨基酸突变率6.7%,1986年前后出生人群HBV“α”抗原决定簇两个茎环的氨基酸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P=0.0877)。结论该镇存在HBV“α”抗原决定簇突变株,其在乙肝疫苗免疫出生后人群中感染率较低,尚不能说明该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会引发突变株的流行。
闫虹霞马景臣边涛黄昌红张爽张志勇郝志勇陈吉朝张勇
关键词:抗原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参比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标志参比系统。方法选择不适合临床使用的血浆155份为预备参比品,使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乙肝五项检测试剂,重复检测每份预备参比品各2次。凡2次检测结果同为阳性或阴性者,入选参比系统;凡检测结果为一阴一阳者,剔除。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参比系统有153份血浆入选;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各有154份血浆入选;乙肝病毒e抗原因只有4份阳性血浆,不能构成参比系统。结论通过使用性能出众的试剂2次重复检测,确定足够数量的阳性和阴性参比品,可以构成参比系统。使用参比系统要注意其适用范围,避免产生错误。
张勇王锋马景臣张文英余陶赵守军毕胜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五种国产酶免疫测定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的评价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为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筛选适宜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试剂。方法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且在全国销量最大的五种(A、B、C、D、E)酶免疫测定法HBsAg检测试剂,平行检测由63份阳性和90份阴性品组成的参比系统各5次,将每个检测的s/n值做log(s/n+1)转换,计算并比较各试剂的可靠性指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CV)和真实性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partial)ROC AUC(pAUC)、固定特异度下灵敏度[Sensitivity at a Fixed Specificity,Se(FPR=e)]等。结果五种试剂ICC、CV从优到劣的排位顺序均为E、C、D、B、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otstrap法,P<0.05);五种试剂的AUC均在0.965~0.987,pAUC最大的试剂E、B明显高于最小的试剂A、D(Bootstrap法,P<0.05);Se(FPR=e)最高的试剂E明显高于试剂C(Bootstrap法,P<0.05)。结论五种试剂均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其中试剂E为最佳。
张勇王锋马景臣张文英余陶赵守军毕胜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五种国产酶免疫测定法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的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为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筛选适宜的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Anti-HBs)检测试剂。方法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且在全国销量最大的五种(A、B、C、D、E)酶免疫测定法Anti-HBs检测试剂,平行检测由44份阳性和108份阴性品组成的参比系统各5次,将每个检测的s/n值(样品速率值与Index标准品平均速率值之比)做log(s/n+1)转换,计算并比较各试剂的可靠性指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viability,CV)和真实性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partial)AUC(pAUC)、固定特异度下的灵敏度等。结果五种试剂ICC、CV从优到劣的排序均为D、E、B、C、A,除CV项目试剂E与B外,其他试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otstrap法,P<0.05);五种试剂的AUC均在0.980~0.993,pAUC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E、D、B、A,除试剂A明显低外,其余并无明显差别;而特异度为0.97时,试剂E的灵敏度明显高于B、C、D,更高于试剂A。结论综合考虑可靠性和真实性指标,以及试剂的用途,认为试剂D为最佳。
王锋马景臣张文英余陶赵守军张勇
关键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我国自行研制的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后1~8年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后1~8年免疫预防效果. 方法:在观察新生儿使用CHO重组乙肝疫苗近期免疫效果考核的基础上,于2005年9~10月在7个试点乡中选取4个乡,对1997~1999年出...
齐顺祥田茶马景臣韩彩芝
关键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抗体持久性免疫效果
文献传递
五种国产酶免疫测定法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的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为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筛选适宜的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e Antigen,Anti-HBe)检测试剂。方法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且在全国销量最大的五种(A、B、C、D、E)酶免疫测定法Anti-HBe检测试剂,平行检测由66份阳性和86份阴性品组成的参比系统各5次,将每个检测的co/s值(诊断试验截断值与样品速率值之比)做log(co/s+1)转换,计算并比较各试剂的可靠性指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viability,CV)和真实性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partial)AUC(pAUC)、固定特异度下的灵敏度[Sensitivity at a Particular False-Positive-Rate,Se(FPR=e)]等。结果五种试剂ICC、CV从优到劣的排序均为A、E、C、D、B,ICC除试剂C与E外,其他试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otstrap法,P<0.05);五种试剂的AUC均在0.969~0.996,pAUC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E、D、A、B,且试剂C明显高于试剂A、B、D、E(Bootstrap法,P<0.05);Se(FPR=e)排序为C、D、E、B、A,试剂C明显高于其他四种试剂(Bootstrap法,P<0.05)。结论五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试剂诊断性能均好,其中试剂C为最佳。
王锋马景臣余陶张文英赵守军张勇
关键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