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君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心肺
  • 5篇骤停
  • 5篇主动脉
  • 5篇腹主动脉
  • 4篇心搏
  • 4篇心搏骤停
  • 4篇按压
  • 4篇插入式
  • 3篇动脉压
  • 3篇心肺复苏
  • 3篇平均动脉压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灌注
  • 2篇脑复苏
  • 2篇精准
  • 2篇健康
  • 2篇冠状动脉灌注

机构

  • 9篇武警总医院
  • 3篇徐州医学院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德美瑞医...

作者

  • 9篇马文君
  • 7篇刘亚华
  • 7篇王立祥
  • 5篇马立芝
  • 4篇窦微微
  • 4篇郭成成
  • 4篇刘惠亮
  • 4篇孙鲲
  • 3篇郭晓东
  • 2篇王娇
  • 2篇汪茜
  • 1篇吴多虎
  • 1篇季之欣
  • 1篇张蓬川
  • 1篇张建荣
  • 1篇宋维
  • 1篇郭静
  • 1篇孙鲲
  • 1篇张红玲
  • 1篇陈秋宇

传媒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多中心临床实验报告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探讨腹部提压法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根据腹部提压法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海南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市人民医院72例心搏骤停患者为实验组,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前后呼吸循环相关指标,计算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复苏成功率,进行单组设计一元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分析。结果最终临床入选共计72例,使用腹部提压仪进行腹部心肺复苏病例的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为15.3%(11/72),与预试验的自主循环恢复率13.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将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有效率15.3%与0.1%(即不采用此方法或采用胸部按压法的复苏率)比较(P〈0.01),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较不采用此法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便捷性和安全性。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作用也比较突出,弥补了传统心肺复苏方法的不足。
王立祥宋维张思森李静刘青吴多虎季之欣马文君陈秋宇王彧姣刘亚华
关键词:心肺复苏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测定β_2微球蛋白评价肾功能的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肾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选取武警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6月—2014年8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PCI的患者164例,年龄60~75岁,根据β2-MG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分为β2-MG正常组90例及β2-MG升高组74例。比较两组入院血肌酐、心功能、PCI术中情况、术后48 h用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β2-MG升高组就诊时血肌酐高于β2-MG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β2-MG升高组就诊时心功能Killip分级高于β2-MG正常组,术中发现≥2支病变血管者、支架置入≥1个者比例高于β2-MG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β2-MG升高组LVEF低于β2-MG正常组、对比剂相关性肾病(CIN)比例高于β2-MG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PCI术后48 h用药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MG浓度的测定对于早期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改变具有特殊意义,可用于筛选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的高危患者。
王娇王立祥马文君刘亚华薛沩淼张红玲
关键词:心肌梗死Β2微球蛋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肾功能
腹主动脉反搏对腹部术中心搏骤停家兔心肺复苏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反搏对腹部术中心搏骤停家兔心肺复苏(CPR)的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心肺复苏组(STD-CPR)和腹主动脉反搏组(Cou-CPR),每组25只。建立腹部手术模型,颈外静脉注射冰氯化钾联合气管夹闭法致颤,持续3 min后实施复苏,给予胸外按压150~180次/min;Cou-CPR组同时将手指探入腹腔,于每次按压放松期在脊柱右侧腹主动脉处给予一次动脉按压反搏。持续监测动物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动物基础状态及复苏2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24 h存活率等。结果与STD-CPR组比较,Cou-CPR组复苏2 min时DBP、 MAP、CPP均明显升高〔DBP(mmHg,1 mmHg=0.133 kPa):69.92±8.47比53.70±9.03,t=-2.910,P=0.006;MAP (mmHg):70.56±9.51比60.12±8.19,t=-4.150,P=0.000;CPP(mmHg):25.00±7.51比17.88±4.24,t=-4.130, P=0.000〕;ROSC时间明显提前(s:233.00±24.40比296.10±22.45,t=6.580,P=0.000),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66.7%比33.3%,χ2=7.770,P=0.010),24 h存活率明显升高(70.0%比30.0%,χ2=5.330,P=0.020);ROSC率虽有所提高(65.5%比3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0,P=0.080)。所有动物实验后尸检未见明显腹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结论在腹部术中,于胸外按压间歇期给予腹主动脉直接按压反搏,能增加心搏骤停兔的MAP、CPP及复苏成功率,有效改善复苏预后。
王娇王立祥马文君房效莉刘亚华孙鲲马立芝汪茜
关键词:心搏骤停平均动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复苏成功率
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启动被引量:11
2017年
针对我国心肺复苏普及率低于1%,医务人员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低于1%,院外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低于1%的“三低”窘境,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倡议了“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525+我爱我家工程,即5年内心肺复苏普及共2亿人,每人培训5户家庭,真正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精准心肺复苏普及之路!
马文君
关键词:心肺复苏技术家庭成员医务人员
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对心脏骤停兔心脑复苏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CPR)与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IAAC-CPR)对心搏骤停(CA)兔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脑微循环血流的影响,初步评价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法的心肺脑复苏效果。方法1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
王立祥郭晓东刘惠亮张建荣窦微微郭成成刘亚华马立芝孙鲲马文君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脑复苏疗效评价
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搏骤停兔复苏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通过比较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IAAC-CPR)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CPR)对心搏骤停(CA)兔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神经系统改变情况,初步评价IAAC-CPR的心肺脑复苏效果及其影响脑灌注和复苏预后的机制.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体质量在2.0~2.5 kg,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C-CPR组(实施传统胸外按压)和IAAC-CPR组(于胸外按压放松期,施行腹主动脉按压),每组14只.冰氯化钾联合气管夹闭建立CA模型,由建模前5 min开始持续监测动物心电图(ECG)、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皮质血流(CBF)情况直至实验结束;分别记录复苏前基础值(1次/min),复苏30 s、60 s、90 s及120 s的MAP与SBP及脑皮质血流;并于建模前基础时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h、6h留取血液标本.比较两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脑皮质血流(CBF)、血清S100B蛋白含量、ROSC率、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及24 h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间差异时,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确切概率法.结果 复苏30 s、60 s、90 s、120 s内,IAAC-CPR组MAP、SBP及CBF均高于CC-CPR组,其中MAP值(mm Hg,1 mm Hg =0.133 kPa)为[30 s:(46.4±9.4) vs.(31.4±8.7,60)s:(55.8±13.8)vs.(34.0±11.5); 90s:(61.2±11.5)vs.(38.2±10.1); 120 s:(63.6±11.8) vs.(40.2±10.2);95% CI,30s:-21.73~-12.41,60 s:-28.03~-16.26,90s:-25.27~-14.87,120 s:-25.38~-13.19;t值2:30 s:-7.536,60 s:-7.734,90 s:-7.943,120s:-6.505; P<0.05,P<0.01];SBP值(mm Hg)为[30s:(62.6±9.2)vs.(43.4±15.1); 60s:(75.4±14.0)vs.(50.4±13.8); 90s:(78.4±12.6)vs.(59.4±16.2),120s:(82.8±10.3)vs.(64.3±15.9);95% CI,30 s:-28.91~-9.51,60 s:-35.82~-14.18,90s:-30.28~-7.71,120s:-28.93~-8.07;t值2:
窦微微王立祥刘惠亮郭静郭成成刘亚华马立芝孙鲲马文君
关键词:心搏骤停S100B蛋白
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对心搏骤停兔复苏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法(IAAC—CPR)作为一种新的心肺复苏(CPR)方法,能否改善心搏骤停(CA)兔的复苏效果。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心肺复苏组(STD—CPR,胸外按压)和IAAC—CPR组(于胸外按压间歇期给予腹主动脉按压),每组14只。冰氯化钾诱导CA模型,CA持续3min后实施复苏。持续监测动物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动物基础状态及复苏过程中主动脉收缩压、右房压直至实验结束;比较两组动物平均动脉压(MAP)、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等指标。结果与STD—CPR组比较,[AAC—CPR组复苏2min内(无升压药物干预)MAP(mmHg,1mmHg=0.133kPa)明显升高(30S:46.0±12.6比30.0±12.2,60s:57.0±15.6比31.9±9.7,90s:61.9±14.4比36.0±9.8,120s:63.1±12.6比37.8±11.1,均P〈0.05);CPP(mmHg)也明显升高(30s:29.9±17.4比14.1±11.0,60S:43.1±22.4比14.3±9.8,90S:46.7±20.1比15.9±7.7,120s:50.5±21.0比17.3±9.9,均P〈0.05);ROSC时间(S)明显提前(212.1±43.4比307.3±51.2,P〈0.05),复苏成功率明显升高(85.7%比42.8%,P〈0.05);ROSC率和24h、48h存活率也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动物实验后尸检未见明显腹部器官损伤。结论于胸外按压间歇期给予腹主动脉按压(即IAAC—CPR),能增加CA兔的MAP、CPP及复苏成功率,有效改善复苏预后。
郭成成王立祥刘惠亮窦微微刘亚华马立芝孙鲲马文君郭晓东
关键词:平均动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
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启动被引量:10
2017年
为全面提升我国心肺复苏与精准健康传播的发展和转化,践行"精准健康,敬佑生命",2016年11月19-20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启动仪式暨第二届中国心肺复苏与中华精准健康传播联盟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医学大家、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的学会委员、编委千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马文君
关键词:启动仪式
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对心搏骤停兔心肺脑复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插入式腹主动脉按压心肺复苏(IAAC-CPR)对心搏骤停兔心肺脑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CPR)组和IAAC-CPR组,每组5只。经颈静脉快速推注冰氯化钾并夹闭气管导管制备心搏骤停模型;心搏骤停3 min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CPR),CC-CPR组为呼吸机辅助通气+胸外按压;IAAC-CPR组为呼吸机辅助通气+胸外按压+腹主动脉按压。观察CPR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脑皮质血流的变化;记录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观察动物24 h生存情况、24 h神经功能评分及腹部器官情况等。结果 IAAC-CPR组复苏后30、60、90、120 s时脑血流量(CBF,PU值)及平均动脉压(MAP,mmHg,1 mmHg=0.133 kPa)均明显高于CC-CPR组(CBF 30 s:16.1±6.0比7.8±2.2,60 s:91.6±11.8比57.3±23.2,90 s:259.9±74.9比163.6±50.3,120 s:301.5±60.5比208.4±23.8;MAP 30 s:46.4±9.4比31.4±8.7,60 s:55.8±13.8比34.0±11.5,90 s:61.2±11.5比38.2±10.1,120 s:63.6±11.8比40.2±10.2;均P<0.05)。与CC-CPR组比较,IAAC-CPR组ROSC所需时间明显缩短(s:182.0±59.0比312.6±86.6,t=2.787,P=0.024),24 h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分:2.4±1.7比4.6±0.6,t=2.974,P=0.023);而复苏成功率(80.0%比60.0%,χ^2=0.000,P=1.000)、24 h存活率升高(80.0%比40.0%,χ^2=0.417,P=0.5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SC后24 h尸解动物均未发现肝脏损伤。结论在心搏骤停兔复苏早期,IAAC-CPR较CC-CPR取得了更好的脑血流灌注,明显减轻了心搏骤停兔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且无腹部器官损伤。
窦微微王立祥刘惠亮张蓬川郭成成刘亚华马立芝孙鲲马文君汪茜郭晓东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平均动脉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