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宏 作品数:62 被引量:99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矿业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综放工作面顶煤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赵庄矿二号井1304综放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下的顶煤移动规律,结果表明煤层开采后工作面前方形成明显的超前支承压力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不断增大并趋于稳定,工作面推进至煤壁前方10 m左右时顶煤垂直位移量开始大幅提高。 马建宏 候超 陈懿博 李建明关键词:综放工作面 顶煤运移 支承压力 一种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架载瓦斯抽放装置 一种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架载瓦斯抽放装置,包括瓦斯抽放管和多组瓦斯抽放机构,瓦斯抽放机构包括支撑架、筛管、锁紧套和液压摆动机构,锁紧套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转轴,锁紧套通过转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筛管贯穿锁紧套中心位置,筛管下... 韩晓明 马建宏 刘瑜 李宝富 王晗 候超文献传递 软岩巷道锚固体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锚固体蠕变特性是锚杆在软岩巷道中有效应用的关键,本文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软岩锚固体的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用石蜡、砂和凡士林模拟软岩,保险丝模拟锚杆,石膏模拟锚固剂,采用分级加载方式.根据试验结果得到软岩锚固体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规律及其经验公式.软岩锚固体的蠕变特性采用Burgers模型进行描述,推演出不同应力水平下的锚固体蠕变本构方程.根据蠕变经验公式,对锚杆支护软岩巷道的粘弹塑性分析表明,在1.1倍的应力水平时,巷道合理的支护时间为1 000 m in 韦四江 马建宏 孙光中关键词:软岩 锚固体 蠕变 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影响保护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中,影响被保护层保护效果的因素甚多,文中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关键层在覆岩中的位置、工作面长度、煤层倾角、开采煤层的厚度对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煤层的保护效果,通过分析这四种因素,对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垂直位移、煤层膨胀变形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层所处的位置越靠近保护煤层、工作面的长度越长,煤层倾角越小、开采煤层的厚度越厚,被保护煤层的保护效果越好。 马建宏 张兵奇 庞泽明关键词:工作面长度 煤层倾角 应力分布 中泰矿业下保护层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中泰矿业下保护层开采,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受保护层采动影响下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与膨胀变形特征和规律。初步得出了保护层工作面上覆关键层的破断是影响覆岩移动、被保护层应力变化、位移变化的关键因素等,提高了工程项目的进展速度,降低了实验成本,达到具体工程问题研究的目的。 耿朝光 马建宏 侯江涛关键词:保护层工作面 应力分布 一种穿套式封孔与堵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套式封孔与堵漏装置,包括多孔管、第一囊袋、第二囊袋,所述多孔管包括封孔注浆通道、裂隙封堵通道,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均包括内层布套、外层布套,所述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依次串接到多孔管上,第一囊袋上设有第一串接... 孙玉宁 孙志东 王志明 宋维宾 赵耀耀 周福宝 马建宏 孙天榜一种瓦斯抽采固定式封孔与堵漏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瓦斯抽采固定式封孔与堵漏一体化装置,包括多孔管、第一囊袋、第二囊袋,多孔管包括并列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一囊袋和第二囊袋均包括囊身、囊口,处于第一囊袋囊身内的多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 孙玉宁 马建宏 王志明 孙志东 宋维宾 周福宝 赵耀耀 孙天榜文献传递 防止瓦斯压力测试封孔材料外溢的封堵塞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防止瓦斯压力测试封孔材料外溢的封堵塞,包括底盘、挤紧塞、垫片和螺母,底盘包括底盘圆盘和第一测压钢管,底盘圆盘设有第一注浆管孔和第一测压钢管孔,第一测压钢管远离底盘圆盘一端设置螺纹段;挤紧塞包括挤紧塞圆盘... 徐学锋 李宝富 马建宏 刘广超文献传递 轴向凸筋削孔卸压内排渣钻杆 本发明公开了轴向凸筋削孔卸压内排渣钻杆,包括空心的杆体、同轴设置在杆体内部的注流管、连接杆体与注流管的支撑件,杆体内壁与注流管外壁之间为排渣通道,注流管内部为进风、进水通道,所述杆体外圆柱面上设有与其轴向平行的轴向凸筋,... 孙玉宁 宋维宾 王永龙 孙志东 周福宝 赵耀耀 马建宏文献传递 返修大断面硐室加固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2009年 在分析硐室围岩岩性、软弱围岩流变、复杂应力环境及原支护结构失稳的基础上,结合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提出了以全长锚固锚杆、锚索增强围岩整体性和自承载能力的主动支护,并以底板锚注加底拱返修加固.采用FLAC3D软件对原支护方案和返修加固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修复加固后,最大主应力峰值外移,塑性区范围减小,围岩承载能力增强,两帮移近量41.4 mm,顶板移近量22.1 mm,底鼓量6.45 mm,支护受力合理.现场工业试验表明:经过50~90 d的矿压观测,硐室变形量小于20 mm,变形速率小于0.5 mm/d,修复加固取得了成功. 韦四江 马建宏 李小军关键词:大断面硐室 返修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