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铮
- 作品数:77 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老年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端粒梅活性表达与老年肾癌(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改良的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24例老年R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并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RCC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RCC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为8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0%)及正常肾组织(5%),差异显著(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RCC细胞类型、分级、分期无关,与肿瘤大小、DNA含量相关。结论 RCC组织中端粒酶激活与肾癌的发生有关,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可能成为RCC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贾瑞鹏程继义马庆铮刘军许纯孝亓玉琴陈峰
- 关键词:端粒酶肾癌生物学特性RCC肾细胞癌
-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5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X线、B超、CT及MRI表现。结果:RPF的影像学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CT和MRI在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并能进行分期及疗效监测。X线和B超对RPF的诊断起辅助作用,综合分析X线、B超、CT、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F的诊断。
- 毕东滨连庆峰李善军王法成马庆铮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诊断学
- 闭合性阴囊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 2002年
- 目的 :提高闭合性阴囊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手术或保守治疗的 5 2例闭合性阴囊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 ,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 2 8例 ,2 5例获随访 3~ 12个月 ,其中 2 3例 0 .5~ 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仅 2例阴囊坠痛持续 3个月以上 ,本组未见睾丸萎缩 ;保守治疗组 34例获随访 6~ 6 0个月 ,2 0例在 0 .5~ 3个月、6例~ 6个月、4例~ 1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4例症状持续 1年以上 ,本组随访有 5例睾丸萎缩。结论 :闭合性阴囊损伤除小的单纯性阴囊血肿可保守治疗外 ,对大的、增长较快的血肿均应手术探查 ,清除血肿 ,充分引流 ,修补破裂的睾丸 。
- 李善军毕东滨王法成马庆铮
- 关键词:闭合性阴囊损伤
-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提高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5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X线、CT和MRI检查结果 ,并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文献进行了探讨。结果 :5例患者均行膀胱造影 ,见膀胱颈部拉长 ,膀胱抬高 ;4例行静脉肾盂造影 (IVP)检查 ,示双侧输尿管双侧肾盂扩张积水 ;2例患者行钡灌肠检查 ,可见直肠伸直 ,远段乙状结肠伸直抬高 ;3例行CT检查 ,示膀胱和直肠周围有大量脂肪密度影 ;3例行MRI检查 ,见盆腔内有大量短T1、长T2 不均质信号 ,膀胱呈“倒葫芦”状 ,MRU可见膀胱变形颈部拉长 ;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 ,示双肾盂双输尿管积水。结论 :盆腔脂肪增多症行X线、CT和MRI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 ,合理运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 李善军毕东滨王法成王慕文马庆铮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
- 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亚群的研究被引量:5
- 1996年
-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雄激素受体亚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三种雄激素受体亚型,等电点(PI)分别在6.5、6.0和5.3。其中95%(19/20)的标本含有P16.5、5.3亚型,45%(9/20)的标本含有PI6.5、6.0和6.3亚型,50%(10/20)的标本含有PI6.0亚型,5%(1/20)的标本只有P15.3亚型。3例前列腺癌标本中,2例有P16.5、6.0、5.3三种亚型,1例有6.5、6.5两种亚型。氘标的双氢睾酮(DHT)与三种受体亚型的结合,可以被非氚标的DHT,睾酮(T)竞争抑制,而孕酮、雌二醇和己烯雌酚对此却无竞争抑制作用。
- 夏术阶马庆铮许纯孝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肿瘤雄激素受体
-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膀胱癌免疫治疗中的前景
- 2004年
- 树突状细胞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几年在接种途径、疫苗制备、免疫安全性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 ;膀胱肿瘤的特点以及应用卡介苗灌注取得的免疫成效和膀胱癌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一些研究成果 。
- 周春文马庆铮
- 关键词:树突细胞膀胱肿瘤免疫疗法
- 膀胱移行细胞癌TGFβ_1和TGFβ_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 )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与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ABC法对 38例首发膀胱癌中 TGFβ1 与 TGFβ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高分化、浅表性、随访无复发的膀胱癌中 TGFβ1 与 TGFβ3在胞浆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浸润性、随访复发的膀胱癌。结论 :胞浆内 TGFβ1 与 TGFβ3可能在早期膀胱癌中起负性调节作用 ;TGFβ1与 TGFβ3在胞浆中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导致膀胱癌恶性增殖与发展 ;TGFβ1 与 TGFβ3在胞浆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膀胱癌诊疗及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牛亦农马庆铮程继义王万忠杜德利
- 关键词:膀胱肿瘤移行细胞癌TGFΒ1TGFΒ3
- 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对血清tPSA及fPSA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型PSA(fP SA)以及fPSA/tPSA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比分析53例有临床症状、41例无临床症状的前列腺炎患者及22例非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tPSA、fPSA浓度以及fPSA/tPSA比值间的差异,并对比39例有症状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tPSA、fPSA以及fPSA/tPSA比值的变化。结果:有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患者间tPSA、fPSA以及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症状患者治疗后tPSA、fPSA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均可导致血清tPSA、fPSA升高,在以其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筛选的指标时,应该考虑前列腺炎所造成的干扰;血清tPSA、fPSA可以作为前列腺炎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一项辅助指标。
- 顾润国周春文马庆铮
-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特异抗原
- 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 2006年
- 目的探讨F 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C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亚群及NK细胞(CD56+)上F as的表达。结果CD4+、CD8+亚群F as表达升高,CD8+、F as双阳性细胞在浸润性TCC患者较表浅性TCC增多,NK细胞(CD56+)上F as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F as在TCC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亚群中表达升高,可能对肿瘤细胞逃避自身免疫攻击起一定作用,同时可能影响了全身免疫系统。
- 王慕文马庆铮金讯波马春燕毕东滨曲华伟
- 上尿路肿瘤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探讨上尿路肿瘤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上尿路肿瘤76例进行总结。结果:术后膀胱癌再发率36%(27/76),70%(19/27)发生于术后2年。多器官性肿瘤者的再发率69%(11/16)高于单发肿瘤者的27%(16/60)。输尿管下段肿瘤者的再发率50%(8/16)高于肾盂输尿管上段者的18%(8/44)。Ⅱ~Ⅲ级、T3者再发率高。未切除患侧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的再发率49%(21/43),高于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的18%(6/33)。结论:上尿路肿瘤的部位、多器官性、病理分级、分期是术后膀胱癌再发的危险因素,切除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是防止再发的关键。
- 郝刚跃杨明山马庆铮许纯孝
- 关键词:膀胱癌上尿路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