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佳宁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局灶消融
-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局灶消融的成功率以及其机制。方法 50例房颤患者,男33 例,女17例;年龄36~75岁(平均52岁);其中45例为阵发性房颤,5例为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术中均呈房颤发作...
- 刘旭王新华顾佳宁周立马建伟邱建华
- 文献传递
-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 :评价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5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42.6±16.7(39~60)岁,轻度二尖瓣狭窄2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1例,...
- 王新华刘旭马长生董建增顾佳宁周立龙德勇胡伟孙育民
- 关键词:肺静脉风湿性瓣膜病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
- 本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相关电生理学机制、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电解剖标测、导管消融能量选择4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阵发性房颤经导管消融相关并发症、阵发性...
- 顾佳宁刘旭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文献传递
-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对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方法学和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采用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A)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心房颤动的方法学及临床疗效。方法:8例ASD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8.7±17.6)岁,2例为拟行ASD修补或封堵术患者,6例为ASD修补术后患者,均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8例患者均实现术中消融终点,1例ASD患者CP—VA术后行封堵术,1例患者术后行外科手术;1例ASD修补术后患者CPVA术后1个月房颤复发,再次采用CARTO指导下环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手术时间为145~235min,平均(180±30)min;X线曝光时间为18~32min,平均(25±5)min。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任何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1~6个月房颤无复发。结论:CPVA对ASD合并房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ASD合并房颤患者可首先考虑CPVA治疗,然后再进行介入封堵。
- 刘旭王如兴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孙育民周立
-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间隔缺损CARTO系统
- 心房颤动消融术中肺静脉传导恢复的识别及再干预对疗效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中不同观察时间内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的发生率,并评价再次电隔离术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6·4±12·3(45~73)岁;随机分为三组行CPVI,组A实现肺静脉电隔离不予观察,组B电隔离后观察时间30min,组C电隔离后观察时间60min,评价肺静脉传导恢复发生率并对其再次行电隔离术。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组A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组B和组C。肺静脉隔离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三组中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B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8例(25%),60min电位恢复共10例(31·2%);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6例(18·8%)。组C左肺静脉隔离后30min传导恢复9例(30%),60min传导恢复共11例(36·7%);右肺静脉隔离后30min7例(23·3%)传导恢复,60min共8例(26·7%)传导恢复。平均随访6·7±2·3(4~9)个月,组A17例(60·7%)、组B27例(84·3%)、组C26例(86·7%)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P=0·04。结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肺静脉传导急性恢复率为30%左右,多数发生在肺静脉隔离后30min内,再次电隔离术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 王新华刘旭孙育民顾佳宁施海峰周立胡伟
- 关键词:肺静脉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 持续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随访及复发因素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Lasso标测导管指导下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早晚期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持续性房颤CPVA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合术后随访,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了解各因素与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共89例行CPVA术,早期复发房性心律失常29例(32.6%),其中房颤19例(21.3%),晚期共复发房颤29例(32.6%)。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最大P波时程(OR1.024,CI1.002~1.046,P=0.03)是房颤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对于房颤晚期复发来说,器质性心脏病(OR4.849,CI1.582~14.866,P=0.006)以及最大P波时程(OR1.048,CI1.017~1.080,P=0.002)是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持续性房颤CPVA术后患者,最大P波时程是早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器质性心脏病是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 董佳霖刘旭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孙育民周立李若谷方唯一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复发
- 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的初步随访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连续10例接受导管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随访观察术前、术后心功能的改变。结果9例患者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0·41±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6·00±7·21mm,左心房内径(LAD)44·22±5·91mm。术后平均随访2·78±1·78个月,平均LVEF增为0·46±0·06,LVEDD降为53·33±6·42mm,LAD降为42·11±4·65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导管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方唯一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静脉
- 瑞舒伐他汀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消融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4例拟行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42例为空白对照组。随访术后1个月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患者消融术后1个月内的复发率。比较消融术前、术后以及两组间炎性指标变化及其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消融术后1个月时,A组的hs-CRP及IL-6水平显著低于B组,且明显低于治疗前;而B组hs-CRP及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术后1个月,A组和B组分别有29例和25例患者成功维持窦性心律(P=0.362);进一步将A组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未复发组的炎性指标降低幅度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融术后早期存在显著的炎性反应。瑞舒伐他汀虽能有效降低炎性反应,但仅有减少术后早期复发的趋势。炎症指标降低越多房颤复发率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顾佳宁姜伟峰周立张瑞岩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瑞舒伐他汀炎症
- 慢性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路在何方?被引量:1
- 2007年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尤以慢性房颤多见,且其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而对于慢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以往采取的单纯隔离肺静脉却始终无法达到与阵发性房颤相近的成功率,新的针对慢性房颤的消融术式有解剖消融和电位指导的分步消融法,虽可提高消融的成功率,但却带来了风险、成本的增高以及相应并发症的增多。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的方法还有待探讨。
- 顾佳宁刘旭
-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迷走反射时肺静脉和心房电位周长的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迷走反射对肺静脉和心房电位周长的影响。方法分析行环肺静脉消融且术中发生迷走反射的12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2例)心内电生理记录资料。分别测定迷走反射前10s、迷走反射过程中以及迷走反射后60s时的靶肺静脉电位和冠状静脉窦心房电位平均周长(PVCL及CSCL)。结果12例中5例消融时为房颤心律,迷走反射时平均最长RR间期为4025.42±1774.35ms。这5例中,迷走反射时PVCL及CSCL较迷走反射前明显缩短(分别为168.80±47.00msvs174.80±46.41ms;176.80±43.03msvs181.80±40.90ms,P均<0.05)。消融时为窦性心律者中,迷走反射后PVCL及CSCL较迷走反射前明显缩短(分别为882.86±86.74msvs1267.14±214.53ms,880.00±92.92msvs1261.43±209.95ms,P均<0.05)。结论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迷走神经兴奋时,肺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心房颤动波周长明显缩短,提示迷走神经兴奋可能在驱动或者加速肺静脉电位传导中起一定作用。
- 刘旭孙育民王新华施海峰顾佳宁周立胡伟李若谷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迷走反射肺静脉冠状静脉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