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道满
- 作品数:91 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检查方法在先天性外斜视早期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对先天性外斜视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斜视客观检查方法,对18例先天性外斜视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定性与定量诊断,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单纯先天性外斜视者14例,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者4例,其中同时合并DVD与上斜肌麻痹者1例。经过早期手术,18例患者中17例获得了眼轴的正位。结论先天性外斜视合并DVD多见。其手术方式,水平斜视者采用双眼外直肌后退,合并DVD者采用上直肌后退。计算机辅助的客观斜视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先天性外斜视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
- 项道满
- 关键词:儿童
- 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护理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2000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对46例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患儿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进行研究。结果46例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经过早期手术,其中38例(占82%)通过一次手术获得正位,4例(占8.7%)经历了第2次手术后正位,1例二次手术后仍然保留水平斜视,3例手术后出现欠矫、过矫,家长不接受二次手术,放弃后续治疗。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术前术后进行精心的护理,对于保证婴幼儿期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 谢婉花陆莉项道满
- 关键词: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早期手术护理
- 影响婴幼儿泪道探通手术疗效的综合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泪道系统的先天性阻塞通常是覆盖于鼻泪管鼻侧末端的Hasner瓣发生膜性阻塞所致,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泪囊若有继发感染,可出现黏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
- 刘琍项道满许燕朱旭红
- 关键词:泪道探通婴幼儿新生儿泪囊炎疗效手术
-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索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眼部不同部位、各种类型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平阳霉素均匀注射至血管瘤瘤体内,以注射至瘤体部位泛白为止。共治疗眼部血管瘤患儿45例,其中女23例,男22例。结果注射后瘤体肿胀,8例瘤体表面皮肤发生坏死,经过注射的瘤体组织由红色转为白色,并且变硬。2~3个月后变软,吸收、治愈。45例中,43例(占95.5%)经过2~5次注射后血管瘤完全消失,1例效果欠佳,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另1例毛细血管瘤用其他治疗方法有效,但效果不明显,在加用注射平阳霉素后彻底治愈。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几类眼部血管瘤,绝大部分效果显著,并具有损害小、瘢痕轻、外观效果较好等特点。
- 项道满周红梅冯光强熊新云
- 关键词:儿童血管瘤平阳霉素婴幼儿
- 广州市586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被引量:38
- 2007年
-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及屈光情况。【方法】2001-2005年对广州市东山区部分幼儿园的5 8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连续数年的屈光状态调查,包括视力检查,视力筛查仪散瞳后验光仪验光,观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屈光变化。【结果】在5 860名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常1 180人(20.14%);3-6岁的儿童年龄越小,低常视力比率越高;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低常视力、远视人数逐渐减少,而正视、近视人数逐渐增加,混合散光的人数变化不大。【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实施眼保健以及对需要治疗者进行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 冯光强项道满陈少芳毛娅妮周红梅黄业贤王建勋
- 关键词:视力屈光状态儿童
- 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
- 目的:研究获取间接检眼镜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眼底图像的方法,并对早产儿眼底图像特点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图像特点进行分析,以便为新生儿、早产儿眼底疾病诊断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改进带录像头的
- 项道满陈锋毛娅妮王建勋周红梅
- 关键词:双目间接检眼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文献传递
- 家有“眼屎宝宝”莫大意
- 2009年
- 贝贝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一生下来就忽闪着两只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全家把她当做掌上明珠。一转眼贝贝就满月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乐不起来了.满月酒都没有办。因为漂亮的贝贝变成了“眼屎宝宝”,每天都有很多黄脓状的眼屎糊着眼睛。妈妈赶紧带贝贝去看医生。医生诊断为先天性泪管闭塞导致的新生几急性泪囊炎。
- 项道满
- 关键词:眼屎急性泪囊炎先天性满月
- 儿童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儿童时期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的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效果。随访时间3~127个月。结果: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者中8例(66.7%)行患侧上斜肌断腱术,3例(25%)行内直肌后退术及上斜肌断腱术,1例(8.3%)行健侧上直肌后退及患侧上直肌断腱术。12例患者中,所有患儿均存在代偿头位,12例患儿(75%)术后代偿头位消失。9例(75%)患儿内斜视通过戴镜可完全矫正,未行水平斜视矫正手术,部分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后,裸眼水平斜视也获得矫正。3例(25%)戴镜状态下,仍有部分内斜视,同时行内直肌肉减弱术后,水平斜视获得矫正。12例(100%)患儿术后垂直斜视全部获得矫正。结论: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常以内斜视作为首发症状,下斜肌麻痹比较隐蔽,内斜视多为继发表现,大多数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患侧上斜肌断腱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项道满郭峥周瑾陆晓和
- 计算机辅助斜视诊断技术在婴幼儿眼性斜颈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了解婴幼儿时期发生的儿童眼性斜颈的病因、临床特征,探讨计算机辅助诊断对婴幼儿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眼性斜颈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运用计算机辅助的儿童斜视图像分析诊断技术,获取斜视患者的数码图像,分析其代偿头位,并对歪头试验以及九方位眼球运动检查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获得的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垂直肌功能异常的类型,对眼性斜颈做出定性诊断。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定量诊断技术,分析得出水平斜视度数。结果研究发现,早期发生的眼性斜颈,多数都可以找到眼部原发病,以单纯上斜肌麻痹最为多见,最重要的阳性体征是歪头试验(Bielschowsky test)阳性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数码影像分析手段,有助于婴幼儿眼性斜视的早期诊断。并且可以通过手术获得良好的疗效。
- 项道满陈锋毛娅妮冯光强王建勋
- 关键词:眼性斜颈婴幼儿
- 儿童眼部结膜下脂肪瘤12例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结膜下脂肪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12例儿童眼部结膜下脂肪瘤的临床表现、手术、病理报告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结膜下脂肪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 术中摘除瘤体后予结扎断端,随访2个月-6年,均未见复发,亦未见眼球运动障碍。结论 结膜下脂肪瘤多位于颞侧,单眼多发,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适当的手术方法可避免复发。应与结膜下脂肪疝及皮下脂肪瘤等其它结膜肿瘤鉴别。
- 黄业贤项道满
- 关键词:儿童手术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