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理
  • 6篇临床病理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4篇肿瘤
  • 4篇病理观察
  • 3篇组织化学
  • 3篇细胞学
  • 3篇临床病理观察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宫颈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早期病变
  • 2篇上皮
  • 2篇上皮样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免疫组化

机构

  • 10篇九江市第一人...
  • 7篇九江学院
  • 6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韩永良
  • 3篇梅金红
  • 3篇王洁
  • 3篇徐姗
  • 2篇涂轶
  • 2篇涂露霞
  • 2篇熊一峰
  • 2篇王珊珊
  • 1篇王晨亮
  • 1篇周兵
  • 1篇余燕青
  • 1篇万红萍
  • 1篇熊振芳
  • 1篇王维佳
  • 1篇张靓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实用医药杂志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3例MNT患者(包括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5、CD20、CD117、CK19、p63、TdT、Ki-67等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3例MNT中单纯性MNT 27例,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6例。27例单纯性MNT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9岁,肿瘤平均最大径3.2 cm。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9.3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平均最大径4.5 cm。33例中仅有3例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其余患者均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6例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中4例合并A型胸腺瘤,1例合并AB型胸腺瘤,1例合并B3型胸腺瘤。与单纯性MNT相比,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行手术治疗,6例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中有4例获得随访,单纯性MNT中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9个月,均无复发。结论MNT合并其它类型胸腺瘤临床罕见,预后相对较好,有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结合免疫表型。
魏淑飞韩永良张卢舜侯英勇
关键词:胸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常规细胞学与DNA定量分析联合诊断在宫颈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常规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方法联合诊断在宫颈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宫颈防癌普查的8448名妇女分别行常规细胞学及细胞DNA倍体分析,并做出联合诊断建议。结果以活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在1041例活检病例中,计算出常规细胞学ASC-H以上者105例,在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敏感性为39%,特异性为94.4%,细胞DNA倍体分析中异常倍体细胞≥3个共253例,在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83.6%,而常规细胞学与DNA定量分析联合诊断阳性结果为308例,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78.4%。结论常规细胞学与DNA定量分析方法的联合检测可提高CIN Ⅲ及以上级别宫颈病变中的检出率,减少漏诊,有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韩永良涂露霞王洁
关键词:常规细胞学DNA定量分析CIN病理学检查
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7例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Ad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进行分析,并获取患者随访资料。结果7例患者发病年龄42~67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多以咳嗽、胸闷为主。发病部位:气管2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1例。4例侵及肺,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镜下软骨腔内肿瘤由大小一致、形态温和的基底样细胞构成,部分腔隙内富含嗜酸性基膜样物质,形态学结构筛状型4例、管状型2例和实体型1例。免疫表型:CD117、CK8/18、p63、S-100和Calponin均阳性。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3例有复发或转移。结论气管及支气管AdCC的筛状型和管状型结构,可与其它气道肿瘤鉴别。实体型由于缺乏腔隙样结构应结合免疫标记综合判断,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辅以放疗。
周兵段婷韩永良王洁
关键词:气管肿瘤病理
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伴腹腔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异位蜕膜多于妊娠期妇女剖宫产时偶然发现,一般无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为腹腔多发结节,镜下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并形成结节样结构,部分区间质黏液样变,并见小灶状坏死,局灶可见细胞呈印戒样,免疫表型:CD10(),PR(),ER、PLAP均(+),CK、HCG、SMA、desmin、MC、CR、Moc31均(-)。结论异位蜕膜多偶然发现,病理及临床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过诊断或过治疗,需注意其特殊妊娠史,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谨慎诊断。
熊振芳万红萍涂梅香胡妮娅韩永良涂露霞
关键词:异位蜕膜剖宫产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DNA定量分析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20例患者进行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503例检出DNA异倍体和(或)液基细胞学异常者进行宫颈组织学活检,以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结果液基细胞学的阳性率和DNA异倍体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8.98%和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倍体异常的细胞数量多时,液基细胞学诊断的阳性例数也增加。以DNA异倍体出现作为活检标准,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80.89%,特异度为51.45%;以液基细胞学检查出现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作为活检标准,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69.43%,特异度为62.43%。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可减少漏诊,与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查,适用于宫颈早期病变的筛查。
徐姗梅金红韩永良王珊珊熊一峰
关键词:DNA定量分析液基细胞学宫颈早期病变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44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 HE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的44例HEHE,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4例中穿刺活检标本28例,手术切除标本1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男女比为1∶1.3,年龄26~77岁,中位年龄51岁,平均50.5岁。临床多无症状,66%(29/44)为体检发现肝占位,34%(15/44)出现腹痛、上腹不适、下肢水肿等症状。单结节型10例(23%),多结节型34例(77%)。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梭形或胖梭形,细胞轻~中度异型,核仁明显,部分呈印戒样,胞质空泡状,单个散在、巢片状或条索状排列,可见单细胞血管腔形成,腔内见红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至少表达CD31、CD34、FⅧRAg、FLI-1、ERG中两种以上血管源性标记,Ki-67增殖指数为3%~30%。28例获得随访,其中7例无瘤生存,大部分带瘤生存或治疗后复发。结论 HEHE少见,虽为低度恶性血管内皮源性肿瘤,但其预后不确定,极易复发,诊断困难,确诊需结合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
魏淑飞韩永良张卢舜侯英勇纪元
关键词:肝脏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织化学
Survivin、IMP3及Claudin1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Surviv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及Claudin1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017年2月~2021年11月行免疫组化检查且临床资料齐全的浆膜腔积液细胞块95例,其中恶性84例,良性11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浆膜腔积液细胞蜡块中Survivin、IMP3及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其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以及不同恶性肿瘤中的差异。结果恶性胸膜腔积液病例中胸腔积液53例,腹腔积液31例。肺腺癌41例,消化系统腺癌25例,卵巢恶性肿瘤9例,其他恶性肿瘤9例。与对照组相比,肺腺癌组及消化系统腺癌组IMP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腺癌组Claudin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别Survivin、IMP3及Claudin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P3及Claudin1在恶性浆膜腔积液判断是否为消化系统腺癌来源时具有鉴别意义,IMP3在肺腺癌来源具有鉴别意义。
韩永良汪亮亮王洁王洁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SURVIVINIMP3良恶性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4例病理观察
2020年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ne sheath tumors,MPNST)是起源于外周神经鞘的具有侵袭性的软组织恶性肿瘤[1],占软组织肿瘤的6%[2],发病率为0.001%[3,4],通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超过50%病例来源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I)[5],由于MPNST组织学形态并不特异,而且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免疫标志物,特别是对于无神经纤维瘤病史的患者,MPNST的诊断更加困难,并且与良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鉴别诊断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笔者收集4例MPNST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以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以避免过度诊断。
王瑞芬韩永良徐晓汪亮亮魏淑飞
关键词: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
胃镜活检胃癌组织Her-2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7例胃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67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5.16%(86/567);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 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相关,对胃癌胃镜下活检组织Her-2表达的检测对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涂轶徐姗王珊珊王维佳韩永良梅金红
关键词:HER-2胃癌胃镜活检
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伴DNA倍体异常在宫预早期病变筛查中的意义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 通过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探讨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伴DNA倍体异常在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对8448例患者进行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1041例检出DNA倍体异常和(或)液基细胞学异常者进行宫颈组织学活检,分析其中247例ASCUS伴DNA倍体异常患者的组织学诊断情况.结果 (1)在8448例标本中,正常或良性细胞学7877例,ASCUS 426例,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4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 55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 22例,其中伴1~2个DNA异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6%(443/7877)、15.3%(65/426)、11.1% (5/45)、9.1% (5/55)、0(0/22);伴≥3个异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77/7877)、39.0% (166/426)、75.6% (34/45)、76.4% (42/55)、95.5% (21/22).(2)247例ASCUS患者在阴道镜下进行宫颈活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及以上病变者67例;伴]~2个DNA异倍体细胞者36例,其中5例(13.9%,5/36)为CIN 2及以上病变;伴≥3个异倍体细胞者123例,其中56例(45.5%,56/123)为CIN 2及以上病变;DNA倍体正常者88例,其中6例(6.8%,6/88)为CIN 2及以上病变.ASCUS中伴]~2个DNA异倍体细胞组与伴≥3个异倍体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1);与DNA倍体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US伴≥3个异倍体细胞者患CIN 2及以上病变的风险更高.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两者联合检测可为分流ASCUS患者、指导临床随访和治疗提供帮助.
梅金红徐姗韩永良涂轶熊一峰余燕青
关键词:宫颈疾病癌前状态细胞学技术DNA突变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